右倾
思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内容
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起源
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苏共约瑟夫·斯大林指导错误),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不要联合,只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认识问题
党内的“左”右倾问题是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认识上的问题。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不是随心所欲的,也不是亘古不变的。人们对政治形势及政治任务的认识水平不同,从而对政治路线的领会程度参差不齐。加之政治形势千变万化,人们的认识有时超前于政治形势,有时落后于政治形势,于是便产生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政治思想或言行。“左”和右正是政治路线方向上的这种倾向性问题。也就是说,“左”和右指的是,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政治路线确定前后带有落后于或超前于政治形势的倾向性的政治观念或政治言行。进一步讲,凡是趋后的、守旧的一些政治观念或政治言行都是右,凡是超前的、激进的政治观念或言行都是“左”。比如,我党政治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改革开放,在这一基本路线方向上,如果一味地强调改革开放而忽视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一种“左”倾;如果一味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不进行改革开放,这就是右倾。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
机会主义
毛主席说:”什么是机会主义呢,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到这里去,那里有利就到那里去,无一定原则,无一定方向。”什么是右倾:“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主张搞阶级合作;右倾机会主义在思想上是保守主义,行动上是逃跑主义,组织上是投降主义。”
原因
陈独秀
陈独秀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从一个前清秀才,一跃而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进而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甚至是中共五届中央的总书记。曾几何时,斗转星移,陈独秀因受苏共错误指导,发展右倾机会主义,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错误的思想认识
自建党伊始,陈独秀就认定,落后于俄罗斯的中国,一定要按照俄国革命的方式进行 革命,即共产党先帮助资产阶级小布尔乔亚成功二月革命,再联合工农成就自己的十月革命。他几度公开发表文章,说明中国革命之所以要两步走,就在于“中国产业之发达还没有到使阶级壮大而显然分裂的程度,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
只不过,陈独秀一直认为,中国无产阶级幼稚,资产阶级也同样幼稚。而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远远大过资产阶级,两阶级联合进行国民革命的结果,无产阶级的力量最后势必大过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成功后,紧接着自然是一场“十月革命”,“资产阶级决难坚持独厚于自己阶级的经济制度”。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认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争取和组织无产阶级,壮大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以便民主革命成功时,即可在最短时间一举而成就社会革命。共产国际转而突出强调民族革命,这与陈独秀最初的观点显然有多少差别。
坚持右倾路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形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3年,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1927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情况下,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
结论
从主观方面看,大革命时期,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能把中国革命的实践同中国革命 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客观方面看,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它的错误指导也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陈独秀离开了他曾经呕心沥血地为之操劳了6年之久的中共中央。他因此也背负起了“右倾投降”的罪名。继季诺维也夫担任共产国际主席的尼古拉·布哈林在陈独秀辞职几天后就公开发表文章,点名批判“陈独秀这样一类机会主义倾向最严重的领袖”。又过几天,《真理报》进一步给陈独秀戴上了“右倾分子”和“投降路线”的帽子,说他是“中国共产党最突出、最道地的机会主义代表”,是实行“机会主义的投降路线”的“右派领导人”,说他提出退出中国国民党就是“将整个革命领导权统统交给资产阶级”,“是在民族资产阶级面前投降”。毫无疑问,俄国人当年的这种批判是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的。
区别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最初出现时的表现是“左”倾)。机会主义包括“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又是“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又是右倾投降主义
左派右派之分
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像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而言的右派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派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美国民主党左派,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美国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政策的实施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区别派别的习惯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地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的区别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地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地保守性。其实,"左"与"右"地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地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西方话语体系词汇
左与右完全就是西方话语体系地词汇,在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而开始被中国知识分子所使用。简单地说,左就是要革命,主张平等,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右就是保守,主张自 由,集团的利益。但是,左与右地划分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上评价左与右和学术研究一定要严格区别。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的左右划分标准以对共产党的态度来划线,亲共的是左派,反共的是右派,共产党左右以对国民党的态度划线,主张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是左派,比如张国焘,主张拥护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是右,比如陈独秀(一般如此,但披露出来的资料证明陈独秀地右倾受了共产国际地影响)。
按照中共传统党史地划分
1927年国共分家后,按照中共传统党史地划分,以毛泽东为标准来划分左右,中共苏维埃革命后期王明博古犯了左的错误,王明在抗战初期又犯了右的错误。对于建国以后,一般以1957年反右斗争为界,以后毛泽东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发动极端左翼的文革。需要注意地是,以上皆是当下政治宣传地一套说法,然而我们怎么进行学术研究就是另一回事,比如陈独秀右倾的说法已经基本被推翻了,当时以湖南农民运动为代表地共产党斗争其实是存在左的倾向的。另外,对毛泽东发动文革地评价也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其他区分
左:政治上属于革命的、进步的,如左派、左翼;右:政治上属于保守的、反动的,如右派、右翼。用左、右来区分政治派别,好像是始于法国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表决一项议题时,不同观点地人分坐左右,坐在左边的持激进的、革命的态度,而右边的则持反对的态度。后来,约定俗成,左右成了表示区分政治立场、观点、态度的概念。但是,“左倾”有时是褒义 的,表示思想上有革命的倾向;有时是贬义的,表示思想太左,脱离实际,如“左倾机会主义”。为什么有时左要加引号即“左”呢?如“‘左’的错误”,就是这个意思,看起来很激进、很革命,但是,用这种“左”地思想指导实践,不但达不到预期目地,甚至会造成严重损失。如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建国后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也是“左”的错误。
参考资料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3-14
目录
概述
内容
起源
认识问题
机会主义
原因
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