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二级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材料学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经立项审核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9年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先后设立“长江学者”特聘岗位。2004年设立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被列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1987年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建立了。
材料学科实验室面积31000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千余套、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可用于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5000万元,拥有资料室面积210平方米。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材料合成与加工装备以及现代化的材料结构分析表征与性能测试设备。主要研究方向:1、发展新一代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特别是低维复合技术、包括纳米复合技术及薄膜复合技术;2、基于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发展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特别是国防建设配套关键新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3、材料基础研究与材料设计、特别是多组分、多尺度材料的复合原理与设计。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有固定研究人员56人、客座研究人员25人。
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是1990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开始建设、1997年国家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总投资2800万元、以光纤液位、温度、阀位等三种产品建立工业性试验线、开展工业性试验、并形成年产10000台套的工试生产能力。主要研究领域:(1)特种光纤及新型敏感材料研究;(2)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及应用研究;(3)新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4)光纤传感网络技术研究。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主要研究方向:硅酸盐材料工程基础理论、硅酸盐材料生产过程与装备、低品位原燃料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硅酸盐材料新品种、新技术;硅酸盐新材料评价与标准。拥有一批先进的硅酸盐材料研究与检测装备、固定研究人员54人(其中教授26人)、客座研究人员34人(其中中国境外17人)。
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部门开放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它是以研究材料化学组成、微观结构与性能为主的现代化的研究与分析测试机构。全中心拥有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工作人员46人、拥有40多种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配有各种物性测试仪器、可满足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分析与检测。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236人、其中教授97人、副教授1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2人。其中获得教育部青年教师奖2人、获得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省政府津贴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
学科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学科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6名,教授66人,副教授68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国家级人才13;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07人、硕士研究生700人、全日制本科生3285人。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2项、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国家攻关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0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9项。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新材料开发研究人员、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材料的研究、测试和开发能力、并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训练。自2006年起、本专业设一个材料类教学改革试点班、另设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若干班级。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国防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试点班部分学生将在大学三年级前往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或其他海外大学学习、并获得相关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位。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工程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科研与生产企业从事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路桥、基础设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试验和检测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工基础、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材料、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及生物工程学、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原理、并具备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开发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材料应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Ⅱ)、结构缺陷、材料合成与加工、固体物理、计算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理论物理、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材料概论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材料制备、改性的最新技术、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化学、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原理及应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与加工、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与界面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电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机电工程、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术、材料连接技术、模具技术、成型机械及成型过程的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CAD/凸轮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公司或大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
材料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学、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与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八个博士点和八个硕士点、并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07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377人。
自1996年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主持单位、参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材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以来、材料学院材料类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校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目前、材料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项、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2项、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3项、通过国家级项目成果鉴定2项、有4门课程被列为合格级以上精品课程、有8门课程被列为合格级以上优质课程、2门教材列入国家精品教材。学院专业必修课总数为167门、使用多媒体授课课程为79门、占必修课比例为47.3%。采用外语授课的课程有17门、占所开设的必修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为10.2%。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工程、国防、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石油等行业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2005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科建设
“十五”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重点、面上等各类国家科技与攻关项目、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共473项、科研到款总经费过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3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14本。
材料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项、跨世纪人才计划3项、优秀青年教师计划6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主持“973”项目1项、参加7项、863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项、军工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总额过1.5亿元。
学术资源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关键新材料及其应用
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生物医用材料
成型制造及其关键新材料
学术交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多所大学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本学科以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为核心、以扩大与国际上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为重点、以选派学术带头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主体、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十五”期间本学科承办国际会议8次、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3项、邀请国外知名学者讲学200余场、选派教师到国外研究、学习150人次。2006年、经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在本学科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本学科已成为我国材料学科重要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基地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的发展规划指导下、坚持以特色和优势为学科建设的重点、以本科人才培养建设为依托、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12-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术资源
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