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贵族莫罗佐娃
女贵族莫罗佐娃
苏里科夫反映改革与传统的冲突这一题材的名作《女贵族莫洛佐娃》。1884 年动笔、1887 年完成,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时代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题。为“取树于俄罗斯历史的一切绘画作品中的第一流作品”。
作品信息
苏里科夫反映改革与传统的冲突这一题材的名作《女贵族莫洛佐娃》。1884年动笔、1887年完成,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时代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题。尼康株式会社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会分裂体现了俄罗斯在转向西方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内部的抵抗。苏里科夫画中的莫洛佐娃是个真实的人物,她是显赫的波雅尔,又是旧礼仪派的忠实信徒,曾向旧礼仪派领袖阿瓦库姆提供物质帮助,1671年根据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后死于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苏里科夫所描绘的是这位女贵族被押解通过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画面上的莫洛佐娃纤巧动人,她的面部既因为激动而显得很美,又由于狂热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瘪陷和灰白而显得可怕。画家通过这样一个历经苦难但仍坚信自己是在为俄罗斯斗争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历史发展中的悲剧。
作者简介
苏里科夫(1848-1916年)是俄国历史画巨匠,他的历史画卷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艺术中的光辉一页。苏里柯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的一个哥萨克家庭,在故乡度过少年时代,他从小就听长辈讲过许多关于自己祖先哥萨克勇敢、尚武和善战的故事,他对历史发生了极大的兴趣。1868年苏里柯夫20岁时从西伯利亚乘着雪橇来到圣彼得堡报考美术学院,直到1870年才考取,师从于契斯恰柯夫学习绘画。毕业后在彼得堡从事美术创作,39岁时移居莫斯科。1881年参加巡回展览画派。
作品评价
苏里柯夫曾赴西欧艺术之邦意大利考察学习,还多次深入到顿河伏尔加河体验生活。他对彼得大帝非凡经历和俄罗斯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使他最终完成了表现彼得大帝历史的三部曲。它们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在苏里科夫的作品中充满了民主主义精神和对农奴制度、贵族国家和教会的憎恶。实质上是表现沙俄旧生活方式与之相伴的旧观念的崩溃。苏里柯夫对俄国发生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苏里柯夫在自己的历史画幅中总设法描绘特有的俄罗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盖的隆冬,严寒的西伯利亚,借以表现对祖国自然的深情。他是当时俄罗斯画坛上对历史的主题有深刻理解,并用绘画语言揭示出来的大画家。他和伊里亚·列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俄国19世纪绘画的巅峰。
创作背景
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称苏里科夫创作的《女贵族莫 洛佐娃》为“取树于俄罗斯历史的一切绘画作品中的第一流作品”。
17世纪俄国社会出现了尖锐的宗教斗争;沙里阿历克赛· 米哈依洛维奇在位时,俄罗斯专制政权日趋扩张,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教会,以加强沙皇和贵族的统治,因而实施了教会改革。这些改革引起了俄罗斯教会的大分裂,从现象上看,是为修改宗教仪式和书籍而发生的分歧,但实质—L这种分歧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反对改革坚持旧教信仰、旧的仪式,旧酌习惯的人被称为“分离派”或旧教徒,这一派本质上是反动的。1666年“分离派”遭到官方的镇压和迫害,但是这个派得到农民和工商业者的支持。他们虽然不馈什么神学上的争论,可是旧仪式是他们自己的,已成习惯的仪式,而新仪式是当局强加于他们的。
画家选择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莫洛佐娃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是意味深长的。据说莫洛佐娃出身显贵,是沙皇的亲属,早年孀居,把全身心都贡献给了宗教。她是位具有刚独精神和倔强性格的女子,曾秘密地进行过入教宣誓,还把;自己的房子改为一所修道院,她琉财仗义,救济贫民,并为残废院相监狱统制衣衫‘在人民的服中,莫洛卓绝简直成了救世主,可是这对沙皇来说,腑引起朗后果的威胁。因此,沙皇下令逮捕这位捆有八千农奴的贵夫人,并招她流放 到帕洛夫斯克,她在那里的土牢里了结了一生。
苏里柯夫衣作品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瞬队莫格佐接被押解到流放池,路经莫斯科的街道。首先印删赏者服帘的是莫洛佐挂,具有面目清秀而动人的风貌。画家表现了这个可怜的妇人,既如此憎恨她的敌人,同时又如此爱好自己的幻想从她傲慢的面部可以看到半疯狂的狂喜的表情,“由于强烈的激情而显得格外美丽,我们仔细观察面孔的细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由于长期斋戒,一躬到地的礼拜、仪式和激动、乃至不自觉的狂暴所造成的偏仲的脸,达张苍白的胎上,
僚着一双睁大了的,半级狂的服荫和带有灼热的嘴唇,显得十分可怕。她高举藏铁链的右手,做着双指曲记号。据说宗教改革不准教淀象过去一样用两个手指划十字,而要改用三个手指,莫格佐娃举两指表明泌仍坚持旧的仪式信仰,反对宗故改革,她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并深信自己是在为整个俄罗斯在进行斗争。尽管她的理想是宗教迷信与谬误,可是她伟大的品格是不可抹屎的。画家正确地描绘了达一矛盾和冲突,在画面上表现了商翅人物、既强绘了敌视英洛佐娃的改革派信徒的幸灾乐祸,同时也描绘了人民对她的同情。这旦面家并没有忽视“分商汾的本质是反动的、没有忽视他们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画家正确地表现人民尽管同情莫洛佐拉,可是并没有跟着她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信息
作者简介
作品评价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