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峰,1972年出生于浙江
海曙区,毕业于
杭州外国语学校,在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获
学士,
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总编辑,高级记者,时事观察员。
1996年,蒋晓峰进入
新华出版社国际部。2000年至2003年期间,蒋晓峰担任新华社驻伊朗
德黑兰记者。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蒋晓峰担任新华社驻
伊拉克巴格达首席记者。在巴格达,蒋晓峰争取到萨达姆庭审现场的媒体席位,并成为战后见到活着的萨达姆的第一位中国记者。2007年7月23日,蒋晓峰加盟
凤凰卫视,担任高级记者和国际问题观察员。2009年,蒋晓峰担任《凤凰观察》主持人。2009年4月,蒋晓峰出现在泰国红衫军反政府示威现场;6月,他奔赴德黑兰采访
伊朗大选;8月,阿富汗大选,
阿富汗塔利班扬言破坏,他在前方逐日报道当地局势;10月,
巴基斯坦政府军清剿塔利班,他奔赴前线。2011年8月,
利比亚局势动乱,蒋晓峰与大批外国传媒一同被困于利比亚黎波里的Rixos酒店。采访团队穿戴头盔和防弹衣,报道当地最新的战事情况。2012年5月,中菲
黄岩岛对峙持续,蒋晓峰前往
菲律宾采访,并租船前赴黄岩岛海域实地观察对峙情况。2012年8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钓人士前往
钓鱼岛宣誓主权,蒋晓峰和其同事
梁培锦,全程随船采访报道,并被
日本扣押16个小时。2014年,蒋晓峰出版《靠近》一书,记述了他从事传媒业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和不为人知的幕后角力。
蒋晓峰主持的节目有《凤凰观察》《今日视点》,曾参加过《点滴凤凰人》《凤凰全球连线》等节目。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蒋晓峰,1972年出生于浙江
海曙区,1985年毕业于宁波闸街小学,之后进入
杭州外国语学校就读,1992年考入
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专业。
职业经历
新华社时期
1996年,大学毕业后的蒋晓峰进入新华社国际部。1999年至2000年,蒋晓峰公派到
美国进修新闻。
2000年至2003年期间,蒋晓峰担任新华社驻伊朗
德黑兰记者。在这段时间里,面对迥异的气候环境和陌生的社会氛围,以及必须应对的各种人情世故,这对于初出茅庐的驻站记者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学习经历。在德黑兰工作结束后的一年,蒋晓峰由战地回归办公室工作,但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令他感到虚耗。
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蒋晓峰担任
新华出版社驻
伊拉克巴格达首席记者。这段时间正值伊拉克最混乱的时期,尽管
美国单方面宣布战争结束,但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伊拉克内部各派别之间的矛盾,以及伊拉克与美国及其他参战国之间的矛盾,纷纷爆发。
蒋晓峰在巴格达表示,他觉得自己在这里能真正从事新闻工作。作为首席记者,他能够领导团队贯彻自己的新闻理念,避免受到行政或其他方面的束缚,享受到较大的操作自由。在这个时期,他留着一头长发,既外表自由又内心不受拘束,追求纯粹自由的状态。
在
巴格达,蒋晓峰争取到萨达姆庭审现场的媒体席位,并成为战后见到活着的萨达姆的第一位中国记者。作为首席记者,他在每次采访任务前都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任务特点调配团队成员,包括两名
新华出版社同事和十几名当地雇员,以应对多样化的局面。
在一次
除夕期间,蒋晓峰驾车前往中国使馆参加聚餐时,意外遭遇交火和路段封锁,他巧妙地掉头行驶并绕过城区,最终安全抵达使馆。他描述被堵在车里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战火愈演愈烈,困在车里将无处可逃。
一次枪战发生在办公室门口,蒋晓峰及其团队在混乱中躲避,面临武装分子可能进入办公室的危险。缺乏足够的防御能力,他们只有依靠两三名配枪的保镖,而武装分子则可能配备重型武器。枪战持续一个小时,尽管蒋晓峰保持冷静,但整个团队都面临失控的危险。在这种危急时刻,他不仅要安慰新同事,还必须保持冷静,以确保整个团队的稳定。
凤凰卫视时期
2007年7月23日,蒋晓峰加盟凤凰卫视,担任高级记者和国际问题观察员。2009年,蒋晓峰与
周轶君、
何润峰、鲁韬合作,共同主持
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全新栏目《凤凰观察》。除了轮流出差外,每天为全台提供新闻线索,有突发新闻时,他们要做现场点评,有特别节目时,他们要提前准备专题
短片。2009年4月,蒋晓峰出现在泰国红衫军反政府示威现场;6月,他奔赴
德黑兰采访
伊朗大选,其后又正遇选后骚乱;8月,阿富汗大选,
阿富汗塔利班扬言破坏,他在前方逐日报道当地局势;10月,
巴基斯坦政府军清剿塔利班,他奔赴前线。
2011年8月,
利比亚局势动乱,蒋晓峰与大批外国传媒一同被困于利比亚黎波里的Rixos酒店。采访团队穿戴头盔和防弹衣,报道当地最新的战事情况。最终,于8月24日晚间10点50分左右,所有中外记者成功获救。2012年5月,中菲
黄岩岛对峙持续,蒋晓峰前往
菲律宾采访,并租船前赴黄岩岛海域实地观察对峙情况。
2012年8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钓人士前往
钓鱼岛宣誓主权,在两岸三地引起强烈反响。蒋晓峰和其同事
梁培锦,全程随船采访报道,也成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并被
日本无理扣押16个小时。2012年8月16日晚,蒋晓峰和其他9名保钓人士被日本警方押送到那霸。在下船过程中,一些人被蒙头,难以辨认。蒋晓峰最后一个下船,未蒙头,穿浅蓝色上衣,双手被铐。听到
凤凰卫视驻日本首席记者
李淼呼唤时,他点头微笑,并在看到凤凰卫视副台长
吕宁思时表示一切安好。2014年,蒋晓峰出版《靠近》一书,记述了他从事传媒业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和不为人知的幕后角力。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主持节目
参加节目
个人生活
搭档梁培锦
蒋晓峰与梁培锦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合作伙伴。2012年5月,在
黄岩岛争端爆发时,他们亲自前往黄岩岛。他们向当地几名
菲律宾渔民租借了简陋的小船,面临无海事电话、单程120多
海里、往返需四十小时、下水前还需签署“生死状”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使用摄像机记录了中国
海监船巡视黄岩岛的实况。梁培锦之前在无线、
香港电台、starTV任职,于2002年7月加入凤凰,担任
凤凰卫视外景组摄影师。
热爱咖啡
蒋晓峰表示,他个人喜欢体验不同的事物,追求新奇的体验。在访问不同的地方和国家时,他乐于品尝当地的咖啡和酒精饮料。他认为在品尝这些饮料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师傅如何冲泡咖啡,或者酒瓶上的标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些饮料,他能够感受到一种立体、丰富的体验,其中不仅包括颜色,更多的是香味,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轻松感。他强调,这种感受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或词汇来描述。
热爱摄影
2012年,蒋晓峰开始在
新浪微博平台,以照片的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在他的缅甸之行中,除了进行新闻文字采访,他还通过镜头记录了眼中的缅甸。蒋晓峰在私下是个喜欢拍照的人,他在微博上分享的照片通常都是大图,旨在让关心或喜欢缅甸的人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些细节。他解释说,在外出时,他和摄影师一样,都是“拍客”,只不过使用的设备不同。摄影师使用摄影机,而他个人更喜欢使用相机进行拍摄。摄影机主要用于工作和新闻用途,拍摄的内容可能更宏观一些。相机则更能记录细节,形成宏观和
微观对比,使观察更全面。
知识积累
蒋晓峰表示,要成为一位全面的观察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积累,平时需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天才。通常即使在休假时外出他也要揣上几本书。蒋晓峰表示他喜欢阅读战争方面的书籍,但并非从军事角度关注战争的具体事务。他更倾向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关注在极端状态下,人在面临生死考验时,自身的一些特质可能会被激发出来。
人物事件
利比亚脱险
2011年8月,蒋晓峰、吴建明和邓谅棠与多家国际媒体的30多位记者一同被困于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军队控制下的RIXOS HOTEL。在酒店内,他们面临卡扎菲的军人持枪看守和外部的狙击手,无法自由出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截至8月24日晚间10点50分左右,所有被困于黎波里RIXOS HOTEL的中外记者成功获救。包括蒋晓峰、摄影师吴建明和工程师邓谅棠在内的五名中国记者,先后乘坐红十字会车辆和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车辆成功离开酒店。中国驻
利比亚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旭宏
参赞亲自冒险开车接出被困酒店的中国记者,并组织了撤离行动。
8月28日,蒋晓峰等
凤凰卫视三名被困记者在多方协调后,安全离开利比亚,于
突尼斯边境与等候多日的接应小组会合。经过20多天的生死考验,蒋晓峰等三名记者于9月1日从突尼斯启程,2日下午抵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凤凰卫视副总裁
钟大年、
凤凰卫视资讯台台长
董嘉耀等管理层成员陪同蒋晓峰等三名记者的家属亲往机场迎接。
一抵达机场,被困的三名记者立刻受到了家人、同事以及多家香港媒体的热烈欢迎。蒋晓峰感叹“这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他特别感谢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在整个营救过程中的努力和呼吁,同时也感谢
凤凰卫视管理层及每一位同事的关心。他表示最开心的事情是能够完整地将其他两位同事带回香港。
人物评价
一个真正的专业记者。——(凤凰卫视评)
晓峰私下的生活很有情趣,喜欢喝咖啡,但是平常工作那么忙碌的他根本没有时间泡咖啡厅,所以这一次我们约会他去学
拉花咖啡是晓峰的第一次,同时我们也看到他活泼可爱的一面。——(凤凰卫视评)
有人曾因目睹凤凰卫视的员工太过敬业而将他们比喻成一群"疯子",从这种意义上说,蒋晓峰就是其中疯得最厉害的一个。而更确切一点说,他从大学毕业,选择了记者这份职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疯"了。——(
凤凰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