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区,位于
宁波市的中心区域,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大陆海岸线中段。全区面积595.2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海曙区户籍人口 643291人,常住人口为105.8万人。
海曙区东临
奉化江,北濒
姚江,西与
余姚市接壤,南与奉化区连接。区境地处宁波平原,奉化江和余姚江汇流入
甬江处,为滨海、河流冲积相沉积,多滨海湿地和湖沼
洼地,水网纵横,海潮出没。区境位于北亚
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属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唐长庆元年(821年)始建,后历为州、路、府治和鄞县县治。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重建海曙楼而得名“海曙”。1984年3月,省政府批准海曙、镇明两区合并,成立海曙区。2016年9月,原鄞州区9个乡镇街道划入海曙。截至2022年10月31日,海曙区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宁波市海曙区县前街61号。
海曙区在2022年
宁波市生产总值中排名第5位,形成以智能经济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临空经济和体验经济为特色的现代都市经济发展体系。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1.2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28.4:70.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达到 14.22万元。海曙境内历代为宁波交通枢纽,辖区内有铁路
宁波站、汽车南站、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宁波客运中心,
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市区出入口设在海曙区,
轨道交通1、2、4、5号线均在辖区内换乘,所有的市内公交线路和出租汽车几乎全经由海曙辐射市区的四面八方。
海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存丰富。区内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是
宁波市的城市印记和文化之脉;千年月湖,是宁波市中心开放式的江南山水园林,十洲胜景,人文荟萃,素有“浙东邹鲁”之美誉;始建于
唐朝的它山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四川都江堰等并称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
梁祝文化公园,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海曙的西南,是“物色甲东南”的四明山麓。 区内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天一阁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梁祝文化园、五龙潭景区2处。
名称来历
海曙区境内有始建于唐
长庆元年(821)的海曙楼,曾用名“明远楼”、“谯楼”,后毁于大火。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题名“四明伟观”。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又毁,
知府蔡贵易重建,取唐
杜审言诗“云霞出海曙”之意,改名“海曙楼”。海曙区因此楼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战国时期,
周郝王九年(前306),楚灭越国,据越北境,境内属楚国境地。
秦
秦灭六国之战后,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
会稽郡,境内属会稽郡地。
西汉东汉,沿袭了
秦朝的行政建制。三国时期,鄞、、句章三县属于
孙权的
孙吴。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
杨坚把鄞、鄮、句章、
余姚市四县合并为句章县,海曙仍在鄞江。
唐武德四年(621),
浙江省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置
总管府,领11州,以原句章、鄞、鄮三县地置鄞州,设治于三江口,此为海曙境内设州治最早记载。武德八年(625)废鄞州复鄮县,徙治于四明山麓的小溪。
开元二十六年(738),始置明州,以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析原鄮县地立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海曙为明州鄮县属地。
天宝(742),明州改为
余姚郡,海曙为余姚郡鄮县属地。
乾元元年(758)余姚郡复改为明州,海曙为明州鄮县属地。
大历六年(771),鄮县治由小溪徙三江口,此为海曙区境建县治之始。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鄮县治还迁小溪,海曙区境自此成为中心城区,至今近1200年。
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开平元年(907),
钱镠钱建
吴越,开平三年(909)奄有
明州,升明州为望海军,为避后梁太祖朱温之祖朱茂琳(鄮、茂同音)讳,改鄮县为鄞县,海曙为鄞县属地。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望海军为奉国军,为奉国军鄞县属地。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纳国归宋,奉国军隶两浙路。淳化四年(993),明州隶两浙东路。北宋中期,改革家
王安石曾任鄞县令。
元初,毁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庆元府改称庆元路,海曙为庆元路属地。元至正十二年(1352),驻庆元都元帅纳麟哈刺为防反元义军
方国珍来犯,又重新筑城。设置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等六座城门,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民国年间。元至正十五年(1355)方国珍占据庆元路。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方国珍降
朱元璋,庆元路改明州府,为明州府属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避国号中的“明”字,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府改为
宁波市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海曙为宁波府属地。
清代,曾沿城筑炮台、雉。
清
顺治三年(1646)设宁绍台道,顺治十五年(1658)宁绍台道治地移至境内。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军攻占宁波,改为宁波郡,海曙为宁波郡属地。次年太平军撤离,复改宁波府,海曙为宁波府属地。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境地属鄞县,16年(1927)建立宁波市,后撤市复入县,21-27年(1932-1938),境内先后属省第七、第五、第六行政督察区。30年(1941)日军入侵,各行政机构撤离,34年(1945)
宁波市收复,各行政机构迁回境内。宁波解放后,境域一直隶属宁波市。1949年5月25日,宁波城区解放,市和专区并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为宁波市,市级党、政、军机构均驻今海曙境内(2016年,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市级机关迁至位于鄞州的
宁波东部新城)。解放初,新政权将中华民国时期境内11个镇改设为灵塔、长春、镇明、海曙、西郊、北郊6个镇。同年,又将6镇分设为海曙、镇明两区公所。尔后建置多变,36年中较大调整达11次之多。
1984年3月,海曙、镇明两区合并,成立海曙区。两区合并后,境内建置逐渐稳定。2016年9月,原
鄞州区西部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划归海曙区管辖,成立新海曙区。
地理
位置境域
海曙区位于
宁波市的中心区域,地处中国
华东地区、大陆海岸线中段。东临
奉化江,北濒
姚江,西与
余姚市接壤,南与奉化区连接。全区面积595.2平方千米。
气候
海曙区境位于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属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冬季受西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
西南气流影响,多异常天气。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境内属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953-2009年)16.7℃,常年最热月为7-8月,平均最高气温28℃,极端最高温41.3℃;常年最冷月为12-2月,74%年份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温-8.8℃。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天数平均16天,酷暑日数不多。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404.1毫米。3-5月为春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27%;6-7月为梅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18%;8-9月为第二个雨期,即秋雨和台风期,多狂风暴雨,占全年降水量的25%;11月至翌年3月为降雪期,其中1-2月降雪日最多。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历地槽、地台、陆缘三大阶段。陆缘阶段以大规模火山活动为主,大面积中生代火山石发育。
地层构造表现为断块运动、造盆活动所形成断裂、盆地构造。境区所处
宁波市盆地系中生代较大盆地之一,位于华东褶皱带北东端,北北东向延展,褶皱构造不明显,可见以贵驷一宁波一宁锋为轴间白垩系盆地
向斜。
地层
海曙境内区域为宁波盆地、滨海平原所属。地层覆盖新生界第四系滨海、河流冲积相
沉积岩系。白垩系分布宁波盆地,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多火山岩夹层。第四系地层发育良好,主要为滨海相沉积。滨海平原区下部,海陆过渡沉积为灰绿、
墨绿色亚黏土,中上部为陆相冲积、冲湖积,岩性为二层砂和亚黏土,厚24~52米。滨海相沉积为灰褐、灰黑色富有机质黏土,及亚黏土、泥炭、淤泥质粉质黏土组成,厚3~25米。
地形地貌
海曙区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峻,最高峰海拔820余米, 属
四明山脉;东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宁波平原的组成部分。境内
平均海拔高程2.20米。海曙区地形起初为洪积平原,后因天气转冷,海面下降,平原上形成带状河流。当气候回升转暖,流水作用活跃,河流下切加剧,东侧
奉化江河道、北侧古大隐古河道在今城区北部汇合,经镇海入
东海。其后海面上升,流水下切减弱,进入以堆积为主阶段,出现河流相堆积
地层。由于海面持续上升,河流后缩,宁波平原北部地区演化成湖泊,形成以湖泊为主夹带冲积相物质的灰绿色亚黏土覆盖于堆积层之上。最后一次
海侵中,平原大部分被淹没,形成滨海湿地和湖沼
洼地。因海潮内侵,山水出没,呈现水网纵横的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海曙区境内街路昔均停河或前街后河,河道皆属
奉化江、
姚江两大流域。至2008年,尚存
内河47条,总长47376.33米。最长南塘河(前塘河),其次庙前河,再次西塘河。
发源于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余姚江和奉化江,流经海曙区境域北边和东边,在桃花渡外三江口交汇成
甬江水系 出镇海口入海。余姚江奉化江均属
潮汐河流,每天定时形成高低潮位。两河交汇处河塘纵横,水网密布。其中奉化江流域面积15.19平方千米,占51.7%;姚江流域面积14.21平方千米,占48.3%。主要河道有一级河
奉化江、
姚江2条,总长14.2千米;二级河有南塘河、西塘河、
护城河、北斗河、庙前河、庙后河6条,总长16.0千米。河流总长度71.2千米,河网密度2.4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奉化江,从西南至东北,流经境内
段塘街道、南门街道、
江厦街道、
鼓楼街道等地段,境内总长7.7千米,流域面积15.19 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3.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南塘河、澄浪河等。
海曙区境内有
广德湖、
月湖、日湖。广德湖在
北宋时,在湖址多处建“楼太师庙”纪念
楼异,改湖为田;日湖由于民国年间湖面日湮,今废;只有月湖还依旧保存,经历代疏浚,月湖水质纯清,也是城区居民重要饮用水源。
境内地下水主要为冲积、海积孔隙潜水和冲积、洪积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淤泥质黏土、亚黏土、五砂土、粉土等,埋藏浅,易污染。因地下水开采量过大,1986年形成以西门为中心的地面
沉降漏斗,地面年沉降速度18.80 毫米。后采取有计划开采地下水,增加回灌等措施,深层地下水位区域性逐年回升,地面沉降速度递减。
水利工程
2021年末,海曙区共有24座水库,水库总容量28374万立方米。2022年,海曙区水域面积约36.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率约6.1%。现有山塘96座、水库2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座;平原河流364条,总长度771千米,其中市级河道6条,区级以上河道14条。五江口闸及上游配套河道工程获
浙江省建设工程“
钱江杯优质工程奖”(优质工程)。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海曙区截至2020年已查明有铁锌、多金属、
萤石、
脉石英、粘土、泥炭、 矿泉水以及建筑用凝灰岩、普通石材等9个矿种,19处矿产地。建筑用凝灰岩资源分布海西低山丘陵区,萤石矿主要分布在海西丘陵部位,矿泉水资源截止2020年探明水源地2处,每处日涌水量65立方米,为小型水源地,其它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贫乏。2020年海曙区矿泉水开采量0.01万吨,建筑用石料开采量776.62万吨,其中经营性矿山开采383.11万吨,治理性矿山、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及工程项目开采393.51万吨。
土地资源
根据2018年9月海曙区开展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海曙区有耕地10226.38公顷,园地3674.72公顷,林地27301.88公顷,草地95.1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109.8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550.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50.98公顷。
水资源
截至2022年,海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45.7毫米 (折合降水总量9.19亿立方米) 。2022年水资源总量6.98亿立方米,相比去年总量有所下降,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6.56亿立方米,区内总供水量2.38亿立方米。
海曙区2022年总用水量1.729亿立方米,与去年几乎持平,其中农业用水量0.60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2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62亿立方米,城乡生活及公共用水量0.796亿立方米。
海曙区已建有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
周公宅水库和
皎口水库;中型水库1座,即
溪下水库;小型水库21座,分布在四明山区。各类水库总库容2.837亿立方米。
林草资源
海曙区林地总面积3.1万公顷,森林面积2.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9.85%,林木蓄积量143.87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森林面积0.32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0.32万公顷。国有林地中,乔木林地0.29万公顷,竹林地0.02万公顷,灌木林地0.01万公顷。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19万公顷,其中省级公益林1.17万公顷,市级公益林1.02万公顷。
生物资源
海曙区本地优势生物资源有中草药、樱花、
中华蜜蜂等。海曙区积极培育“杖锡樱花”特色产业,杖锡樱花园收集、选育了迎春樱等11种野生种质资源,占国内樱花野生资源的20%。推出插花装饰、
樱花茶、
盐渍樱花、樱花酱等一系列衍生产品。
生物多样性
海曙四明山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6%,生长着
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
东方白鹳、
白头鹤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区域内发现
维管植物43目94科184属210种,鸟类11目33科58属73种,哺乳动物2目4科4种。截至2022年,四明山海曙区域有2250种维管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维管植物有1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
白颈长尾雉、
水杉(栽培)、银杏(栽培)共 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鸳鸯、
领鸺鹠、
独花兰、中华猕猴桃等10种。2022年,海曙区
龙观乡开展“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项目,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2023年,“海曙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四明山区共同富裕”荣获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自然灾害
海曙区内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和地址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水灾、台风、潮汐灾、旱灾等。水灾集中在夏秋两季,包括台风、洪、涝、潮灾,成灾类型有暴雨型、淫雨型、浪潮型;旱灾以伏旱为主。地址灾害主要为地震影响,海曙境内属少震弱震地区,受其影响较少。
2021年,海曙区自然灾害中共有62户居民房屋受损,落实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直达资金23.46万元。
2022年9月,海曙区防抗“轩岚诺”台风期间,全区共开放203个避灾安置场所,启用62个,避险转移13954人,其中集中安置2940人。防抗“梅花”台风期间,全区开放203个避灾安置场所,启用174个;避险转移32984人,其中集中安置8405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海曙区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下设164个村民委员会、109个居民委员会(含104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宁波市海曙区县前街6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户籍人口 643291 人,全年出生人口3701人,死亡人口4498人,截止2022年末,海曙区常住人口105.8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 88.1%。
语言
海曙区方言属吴语浙北区明州片(也称甬江片),是宁波市区话的代表,也是吴语明州片的核心,与宁波市的
江北区和江东区差别不大。由于地处通商口岸,方言中吸收了部分外语成分,且与
上海市地区关系密切,较多
上海方言也融入海曙方言中,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海曙区方言共有声母29个,韵母47个,7个单字调。
宗教信仰
海曙区境内先后有
道教、佛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和
基督教存在。宗教存在早于城池建设,最早的是道教,后几经兴衰,20世纪末境内已无道教活动。宋时,佛教在境内迅速传播,时至今日,仍是境内活动场所最多、信徒最广的宗教。境内伊斯兰教传入始于宋,随着国家对外开放,人数日渐增多。20世纪后期,天主教、基督教影响渐大,道教转衰。境内目前有清真寺、看经寺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2022年,海曙区GDP总量居全省第15名、全市第5名。作为传统的商贸大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已初步形成以智能经济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临空经济和体验经济为特色的现代都市经济发展体系。海曙区拥有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等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产基质优异、二产基础雄厚、三产快速发展”的产业特征。
2022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1.2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18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425.8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26 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0.9%、3.9% 和 95.2%。三次产业结构为1.1:28.4:70.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 GDP 达到14.2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21147 美元)。
第一产业
海曙区的章水、
鄞江镇、龙观等产区
浙贝母种植历史超过300年,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浙贝之乡”和“原产地注册标记”保护地,常年种植面积约万亩,是海曙西部山区农民栽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海曙区农业产品以蔺草、茶果、竹笋、浙贝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樱桃、蓝莓、草莓、西甜瓜等特色精品果业。种植建设以
铁皮石斛、山黄精、
三叶崖爬藤为特色的中药材基地,成功创建省级
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个、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条、市级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9个、市级现代农业庄园11个,涵盖精品果蔬、生态畜牧等产业。“浙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优质高效水稻大田未来农场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化
农事服务中心。2022年,海曙区完成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24.2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98亿元
第二产业
海曙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生产、纺织业、电气机械、纺织服装为主的工业体系。
2021年,海曙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1.2%、13.3%、9.3%和6.6%。2021年末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44家。增加值前5位的行业为纺织服装、服饰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
浙江省全省2021年首批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2021年,海曙区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绿色工厂4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新增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
第三产业
海曙区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信息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港航服务等为主导生产性服务业,2019年GDP占比达到39.1%,形成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大百亿级行业,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信息科技服务主要受宁波阿里中心新入库带动,2021年实现营收16.35亿元,同比增长136.9%,其中科技服务业是海曙区要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2021年实现营收32.19亿元,同比增长17.3%。专业服务主要有人力资源行业、律师行业和会计行业,增加值率分别为0.7、0.81和0.74,另外创意设计行业实现营收1.14亿元,其增加值率为0.662,高于信息科技服务业。港航服务方面,2021年,航空运输实现营收48.91亿元,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增加值率为0.67。总体来看,航空公司的引进虽然难度较大,但对GDP的拉动作用可观。
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贡献率为负,同比下降 12.6%,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1%。其他金融业、批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均有增长,主要得益于成功招引恒英人力等龙头企业。
2022年海曙区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00万元;当地发展“
生物多样性+生物经济”,打造四明山首家
东方蜜蜂保护基地,蜂农年收入增加20%以上;培育“杖锡樱花”特色产业,先后推出插花装饰、
樱花茶、
盐渍樱花、樱花酱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构建樱花共富圈,实现了农户收入每亩近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海曙区财政拨款收入预算28508.23万元,其中教育支出(类)17249.49万元。2022年,海曙区现有中小学64所,其中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39所,在校中小学生84749人(其中小学生60638人、中学生24111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49人。幼儿园12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31808人。全区共有专任教师7908名,其中事业编制教师5111名。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控辍保学率)均达100%,义务段“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
科技事业
2021年,海曙区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013例,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6例、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87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90例。。2022年区内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8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实现零突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8.6亿元,同比增长66.4%。现有院士工作站4家,
宁波市院士科技创新中心3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全省首批“院士科普站”2 家。全年新增专利授权量556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9件,增长9.9%。
甬水桥科创中心、
阿里云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创新平台34个、集聚高层次人才930名、孵化高科技企业42家,成功创建智能制造国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海曙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8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共14个;图书馆现有藏书62万册;
2022年,海曙区创成省首批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省首批“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区。南塘老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获评全国“书香城区”。举办2022年海曙区第四届美好生活节。全年新增1个省级非遗项目,建成
浙江省乡村博物馆10家,新建9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2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740场,惠及群众1634万人次。
医疗事业
2022年,海曙区财政拨款收支预算23858.23万元。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收入17062.61万元,
上年结转6795.62万元;其中卫生健康支出(类)20.99万元;海曙区内有宁波第一医院、宁波第二医院、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宁波中医院等四家
三级甲等医院,下属医疗卫生机构23个,床位835张。全市首家“互联网+”健康楼宇服务模式在海曙试点,入选
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创新案例培养项目,荣获首批省级卫生强区。
宁波市第一医院
医院位于海曙区柳汀街59号,是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现有职工总数5132人(含编制外976人)。现设置月湖、方桥、外滩三个院区,总建筑面积40.03万㎡,核定床位3900张,实际开放床位3641张。
宁波市第二医院
医院位于海曙区西北街41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浙江省首批17家通过第四周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的医院之一。至2022年底,医院有职工3189人,院区2个,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100张。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医院位于海曙区柳汀街339号,是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正式在编职工2129人,拥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13名,设有职能科室21个,目前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3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027张。
宁波市中医院
医院位于海曙区丽园北路819号,创建于1977年,是
宁波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4.23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000张,开设19个
病区,现有在编职工930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7月,海曙区共有区级以上体育训练基地50家,其中,宁波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家、宁波市级训练点5家、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4家、海曙区阳光训练基地14家、海曙区业余训练点16家。每年海曙区开展大型赛事主要有“一带一路”中国宁波国际攀岩大师赛、全国青少年
皮艇球锦标赛、全国徒步大会“双11”持杖行走、“一带一路”国际跑酷大师赛等,群体类赛事主要有“全民健身月月赛”系列活动,竞训类赛事主要有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
人居环境
2022年,海曙区PM2.5年均浓度全市最优,地表水区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 92.3%,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其中月湖通过美丽河湖创建省级验收,蜃蛟片、章水山区片通过美丽河湖片区创建市级验收,望春工业园区入选省级“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保持100%。
2020年,海曙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8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7平方米;全区应建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100%;获评2019年度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社会保障
2022年,海曙区财政拨款收支预算23858.23万元。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收入17062.61万元,
上年结转6795.62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71.62万元。2022年,海曙区为帮助新考入高校和在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我区开展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由银行发放贷款、教育局给予贴息。共为16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支付利息约1.2万余元。
交通
综述
海曙区位于
宁波市的中心区域,海曙区内有铁路宁波站、汽车南站、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宁波客运中心,
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市区出入口设在海曙区,
轨道交通1、2、4、5号线均在辖区内换乘,所有的市内公交线路和出租汽车几乎全经由海曙辐射市区的四面八方。
公路
2020年底,海曙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95.179千米,公路网密度167.2千米/百平方千米,各镇、乡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全区所有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达100%。目前海曙区境内有国道(G228 国道)50.441千米(其中
中国高速公路36.699千米,一般国道13.742千米),
省道(S309 省道)43.245千米(其中省级高速公路12.293千米,普通省道30.952千米),高速分别为绕城高速、杭甬高速、
甬金高速。此外,海曙区拥有县道26条,总计275.208千米,乡道33条,总计168.909千米,村道490条,总计457.376千米。
铁路
境内铁路设有
宁波站,截至“十三五”期末宁波站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409.6万人次,日均发送量3.9万人次,占宁波铁路枢纽旅客发送总量的67.4%,海曙在宁波保持对外铁路到发的主导地位。截至“十三五”期末,宁波站可通达城市36个,其中高铁直达19个,并结合轨道4号线开通运营,与轨道2号线在南站形成同站多线换乘。
宁波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隶属于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途径线路为
萧甬铁路、
杭甬高速铁路和
甬台温铁路。站房建筑总面积为6.3万平方米,站场规模达8台16线,主体建筑地面以上共两层,地下三层,至上而下分别为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地下出站层、地铁2号线站厅夹层、地铁2号线站台层。
航空
截至2022年7月,海曙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完成,T2航站楼投入使用,机场年旅客运输设计能力达1200万人次,年货邮运输设计能力达30万吨。截至“十三五”末,国际国内航线开通民航航线143条,航线网络在覆盖省会城市的基础上正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旅客和货邮吞吐量达到897.2万人次和11.9万吨。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位于宁波市西南的海曙区,距市中心约12千米。机场目前运营两座航站楼,1号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2号航站楼面积11.24万平方米。机坪面积53.2万平方米,机位数量60个,飞行区跑道长3200米,配备国际先进的通信导航和航行管制设备,达到4E级标准。机场航班国内客运通航城市共69个,地区客运通航城市共2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共10个。2022年旅客吞吐量维持在1000万量级,全国排名33位。
公共交通
海曙区中心镇100%建成公交场站,
建制村及公路沿线自然村100%建成候车亭。通过“点”串好“线”,客运通村率、公交一体化率均达100%,城乡出行费用下降5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连续三年达到5A级水平。
海曙区包含
宁波市中心城区最主要的两个公路客运站:
宁波汽车中心站和宁波汽车南站,2020年旅客发送量分别为62.8万人次和256.9万人次,分别占市区公路客运站旅客发送量的18.2%和74.5%。
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32.9千米。海曙区目前有轨道1、2、4、5号共4条轨道交通线路,基本覆盖了中心城主要建成区。
人文
海曙区自821年(唐长庆元年)始建,就是
明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历史积淀深厚,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海曙是最有
宁波市味的城区,是宁波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是宁波历史文脉的传承之地和宁波商帮文化的发祥地。 区内历史人文荟萃,有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天一阁,始建于唐代的海曙楼(鼓楼)、天封塔,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国家5A级景区天一阁·月湖景区。鼓楼沿和南塘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文创街区。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海曙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共353处,数量全市第一,包含
天一阁、
永丰库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10号,。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
范钦的藏书处。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
善本8万余卷。天一阁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天一阁博物院登记藏品22万余件,特色收藏为古籍、书画、碑帖等,古籍共有16万余册,其中5493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0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天一阁藏11种古籍亮相
韩国“新安海底文化财发掘40周年纪念”展览;2018年,天一阁博物院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2015年至2019年,
天一阁连续举办五届“在甬外国人汉语大赛”;“天一阁论坛”已举办七届,共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
宁波市,围绕古籍、文字、美学、文学、古建文保等主题开展研讨。
永丰库遗址
元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
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该遗址的发现是宁波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处元代建筑遗址,并为全国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保存了不可多得的实例。2002年3月8日开始对永丰库遗址进行全面发掘,揭露出以两处单体建筑
基址为核心,与砖砌道路、庭院、排水设施、水井、河道等相互联系、布局相对完整的宋、元、明三朝上下叠压的建筑遗址,并出土完整或可复原文物800余件,是迄今为止宁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新发现。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目前该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点之一。
2003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其中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国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宁波
梁山伯庙婚俗信仰文化空间所展演的内容及形式包括梁祝庙会、
梁山伯庙的梁祝婚恋信仰和梁祝爱情文艺作品的展演三种。
2006年,通过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的积极协调,
浙江省宁波市等四省六地联合申报,“梁祝传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属弹词类,俗称“宁波文书”,后改称“四明南词”。四明南词是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早期为按生、旦、净、末等分角色演唱,后发展为一人自弹
三弦琴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
琵琶、
二胡等伴奏的。唱词为七字句,传统书目均为长篇,代表曲目有《珍珠塔》、《玉蜻蜓》、《双剪发》等三十余部。以
陈祥源等为代表的“四明南词”
传承人,以海曙区文化馆这一传承基地为平台,做了大量的挖掘、抢救、整理“四明南词”艺术资料的工作,出版《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四明南词卷》等著作,创作、排练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的曲目,参加
浙江省曲艺传承保护成果展览、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宁波宣传周”启动仪式、浙江省保护2008、2009年宁波购物节开闭式晚会等省、市各类演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饮食
海曙区人民主食吃大米,大米多以早米为主,现时居民多吃米、晚稻米、
东北大米。海曙居民成年男子多有饮茶习惯,通常饮绿茶、红茶,小孩妇女多饮
白开水。人们利用田野盛产的谷物、米类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如
宁波汤圆等。海曙横街素有中国竹笋之乡的美称,拥有全国单体最大的竹海,盛产“黄泥拱”
春笋入选地理食品标志,特色菜有以当地新鲜竹笋烹而成的
油焖笋。
“缸鸭狗”汤圆
宁波汤圆是宁波著名特产,宁波人过
春节,有吃猪油汤团习俗,象征团圆。“缸鸭狗”,蜚声民间的“ 汤圆大王”,1926年由宁波海曙籍人士江定法创立。一缸、一鸭、一狗的风趣店招来自江定法小名“ 江阿狗 ”的方言谐音。“缸鸭狗”汤圆用
黑芝麻、
猪油、白砂糖为原料,先将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相继放入猪油、白砂糖,揉成团做馅,然后用
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
1993年,“缸鸭狗”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
中华老字号”企业。1997年,“缸鸭狗”汤圆被
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2012年,“缸鸭狗”传统甜点制作技艺被省文化厅授予“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油赞子
油赞子是
宁波市的传统美食,老宁波油赞子源自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纯手工制作传统休闲食品,它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其中海曙区南塘油赞子更是有名。南塘油赞子老板沈鹏飞是奉化湖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沈鹏飞的外婆开了一家油赞子作坊,多年的耳濡目染让沈鹏飞掌握了制作油赞子的精髓。2008年,沈鹏飞继承外婆的老手艺,在鼓楼开设油赞子店。2012年,他把店搬到了海曙南塘老街,现如今广受大众喜爱。
赵大有糕团
赵大有传统糕团,创始于
清代同治年间,在一百多年间经多次变迁,现于宁波市南塘老街南郊路175号。以生产“赵大有”系列宁波地方传统糕点为主,产品主要销往
浙江省各大食品销售企业和
沃尔玛公司、
家乐福等外资大卖场,并进入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市场,被评为“宁波市十大名点”。2003-2008年度被
宁波市消费者协会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消费者推荐商品”。在2008年
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上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称号,2008年被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浙江老字号”。
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二月初二,是
宁波市地区传统的
花朝节,当天女生会用用五彩线穿
耳环,饰耳环。在饮食方面,女子携带米和炊具到郊外,搭简易灶台生火做饭,在田地里割一些蔬菜,菜和饭煮在一起称为“菜煮羹”,俗称“二月二吃露天米饭”。
海曙区
龙观乡,民间二月二会举行游龙潭、观龙俗、祭龙祖等习俗。目前,五龙潭风景区内仍保留着五龙神堂、古祭龙坛、天井寺等具有龙文化色彩的遗迹。
鄞江它山贤德庙会
它山贤德庙会是为纪念建造中国四大古水利建筑工程之一,它山堰的功臣——唐太和年间鄮县令
王元暐的丰功伟绩和为造堰殉身的壮士,以及历代为修堰兴水利名宦、乡贤而设立的民俗祭祀活动。全年分为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三会,统称鄞江它山贤德庙会,会期三天,这三个日子都是治水的要日,三个庙会以“十月十”最为盛大。庙会从头天演社戏开始,在镇内较大的操场上搭台邀请外地戏班子演戏,赶庙会多达几万人。庙会自
北宋始至今,逐渐形成了鄞江的每逢初三、初七、初十的集市贸易日称三、七、十市日。
2012年,它山贤德庙会入选第四批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
上巳节”庙会推出“寻茶记”互动体验活动;2019年推出“六月六”啤酒龙虾节等活动。
艺术
舞龙
舞龙习俗原有祈年的意思,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在海曙地域盛于唐宋,流行“百叶龙”。绘制一个雄壮威武的龙头,朵朵荷花紧紧相扣组成龙身,花瓣变成鳞甲,
凤蝶总科成抖摆的龙尾,片片荷叶则成朵朵白云。舞龙者十数人或数十人,时跃时奔,神形毕露。解放后,境内民间也有舞龙队,但活动不多。1999年1月,段塘街道成立女子舞龙队,现有队员40多名,被区委宣传部评为精品团队。
大头和尚
“大头和尚”是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哑舞,俗称“抛大头”,在海曙区
集士港镇翁家桥村已流传170多年,是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翁家桥村民间艺人演出的一个传统节目,表演在小和尚跳着开山门的舞步开始,接着表演扫地、提水、拆柴、烧茶等日易常见的生活细节动作,接着,老和尚出场,剔头发,令小和尚请来剃头师,装香、又是拜佛。接着柳翠婆上场,做洗脸、梳头、化妆等动作,小和尚来请柳翠婆,柳翠婆提着香篮进寺庙,老和尚与柳翠婆见礼后同坐,小和尚献茶后被打发下场,在老和尚调戏柳翠婆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火神菩萨,恐慌中急急背起柳翠婆,直往村外(按习俗不能在村中放,否则会留下火患),哑舞也就结束。。
2009年6月,“大头和尚”被列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翁家桥村被列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2年8月,“大头和尚”又被列为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草席编织技艺
宁波海曙区黄古林草席,曾名“宁席”、“甬席”、“明席”,俗称“席子”、“滑子”。它是以本地产蔺草为原材料,用自制木机,两人搭档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铺设在床上有冬暖夏凉作用。其编织技艺有三十几道工序,环环相扣,复杂又紧巧,一条草席一气呵成至少五天。其主要品种有麻筋席、纱筋席和软筋席,尤以白麻筋席迭面平直、编织紧密、硬朗挺括、吸汗力强而著于世。
风景名胜
综述
海曙区有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有
天一阁1个。截至2019年,海曙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
梁祝文化公园、五龙潭景区2家;
重要景点
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位于海曙区南面,是
宁波市八大历史街区中唯一一处“一河一街一市”的宁波人文景观街区。南塘老街呈南北走向,长达300多米,拥有文保单位1处,文保点6个。2015年9月26日,南塘老街二期历经三年的规划和建设后正式开街,全长达900米。老街修复了
袁牧之故居、同茂记、关圣殿等古祠、古庙、古宅、古商铺,还原了“前街后河”、“前店后场”的建筑景观。
2022年1月,南塘老街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8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绿谷龙观.登山健身步道
位于海曙区的绿谷龙观.登山健身步道全长50千米,是一条贯穿龙观全域45平方千米山区的森林绿道,由1条市级文化古道,9条区级文化古道组成。绿谷龙观是整合龙观全境70%山区资源开发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原生态“郊野公园”。在该区域内成功举办中国徒步大会(2019年全国主会场、2018年分会场)、江南50KM越野赛、江南100KM越野赛、市第六届第七届群众登山大会、华东驴友大会、宁波十峰登山大联动(海曙奶部山站)暨2017海曙区登山大会等高级别级赛事活动20余项。
梁祝文化园
梁祝文化公园位于
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截至2008年8月,占地面积300余亩。公园开放于1999年,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梁祝文化园以东晋梁山伯墓、梁山伯庙古遗址为基础,以“梁祝故里·爱情圣地”为主题,以经典的梁祝故事为情景线索,营造出一座大型爱情主题文化园。公园用梁祝传说串起万松书院、
梁山伯古墓、梁祝文化雕塑等景观。
李家坑古村
李家坑古村地处浙江宁波四明山心,距市区65千米,毗邻
余姚市、
奉化区,海拔500米,四面环山,溪水绕村,古村以李姓为主,建村自夏、徐至李家坑历经400余年的变迁。村内古民居大多是
清代中晚期和民国的建筑,布局讲究,层次分明,以对称的两层式四合院民居为主。
2019年1月,
李家坑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1年6月,李家坑村党支部被授予“
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1年11月12日,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纳入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2022年1月,入选2017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天一阁·月湖盛园
月湖盛园是
宁波市核心城区为数不多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是国内首个以独特的江南三合院风貌打造的城市时尚休闲街区。月湖盛园总总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宁波“中提升”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宁波紫线规划八大历史文化街区最先动工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天一阁·月湖区域内有各级文保单位5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3处。2005年评审确定的宁波市八大“紫线规划”中将月湖盛园历史文化街区列入保护范围。
五龙潭景区
五龙潭景区位于位于宁波市海曙区
龙观乡,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中华龙文化、
浙东地区山乡风情、民俗文化内涵、以溪流飞瀑、怪石险峰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区内幽谷叠翠、瀑布飞泄、风光秀美,拥有天门瀑布、青云峡漂流、青云梯等山水景观,因孚泽潭、昭泽潭、润泽潭、利泽潭、显泽潭五个水潭得名。传说潭内驻有灵性神龙而称龙潭,是宋、元以来浙东地区重要的祭龙之地,
赵昀、
元顺帝都曾敕封五龙潭神为候。景区至今仍保留着古祭龙坛、五龙神堂、摩崖石刻等龙文化景观,每年举行以游龙潭、观龙俗、祭龙祖为主题的“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节。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12月,入选首批
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名单。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试点)。
2022年11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4年9月20日,海曙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0位。
参考资料
海曙概况.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2-06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2023-02-10
水利设施.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2-10
叶枝利.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9-21
投资指南.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9-22
文化体育.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宁波站.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10-08
永丰库遗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09-23
梁祝传说.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8
四明南词.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9
大头和尚.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3
梁祝文化园.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2-08
李家坑古村.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2-08
月湖盛园.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2023-02-08
五龙潭简介.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2023-09-23
孙传哲故居.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