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草》是
梁遇春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入作者重要的散文代表作品。梁遇春是现代白话散文史上早期的尝试者、实践者和开拓者之一,其文学作品的总体基调可以概括为“笑中带泪,泪中求笑”。
南宋词人
辛弃疾曾说:青年人写作是“为赋新辞强说愁”,故作迷茫和感伤是他们的“通病”。而梁遇春散文中所体现的悲剧感却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看待生命的独特视角和对
宇宙万物的质疑、感慨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情绪宣泄。他的散文真正做到了率性而为。
梁遇春的散文深得
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
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关于他的散文多数都深深的暗示着作者“少年装老”的意思。
《毋忘草》中第一段结束处说:“这些都是壮年时候的心境”,作者本年不过二十四岁,却在读者面前“装老”无非是想多懂些事情的各方面。作者年寿短促,他藉以代入虚构身份的,恐怕并非个人的生活经历,而是书上读来的人生体会。
梁遇春(1906~1932),
闽侯县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
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
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1926年开始陆续在《
语丝》、《奔流》、《骆驼草》、《
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
春醪集》和《
泪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