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海
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湖泊
海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是黄河支流洮河支流周科河的支流。距离郎木寺约36公里,是甘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尕海湖地处草原中心,是一片鸟类保护区,每年夏季吸引多种水鸟在此栖息,如黑天鹅白鹭雁鸭等。
位置境域
尕海,藏语称“姜托措柑”意思是“高原古湖”。当地牧民群众称其为“高原神湖”,又称“勒加秀姆”。
位于甘肃省甘南碌曲县尕海乡,西倾山东北的尕海盆地,距离碌曲县城 49.0公里,湖面海拔高程 3480米。关于其面积大小,文献曾有 35.0平方公里的记载,到21世纪初已不足 10平方公里,但仍是甘南草原第一大淡水湖。湖呈椭圆形,平均水深仅1.0-2.0m,最深处约5.0米。湖周围发育大片沼泽和若干小湖,显是大湖收缩、解体而成。
尕海湖自1960年代以后,由于地下水往下降,逐年缩小,面积约2.2平方公里,折合3.3万亩,水深约2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
尕海湖本名“姜托塘",藏语高寒湖的意思,位于碌曲县县城西南50公里处的尕海滩,湖水面积6000亩,水深1"--2米,为甘肃省第一大高原淡水湖。尕海滩,面积350平方公里,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大草滩,海拔3428~3472米,
湖泊水系
湖水由郭尔莽梁和西倾山北坡的琼木且由、翁尼曲、多木旦曲等河流补给,并通过周科河外泄,最终在碌曲以西汇入洮河
周曲,又名周科河,洮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碌曲县南郭莽梁的崇山峻岭中,自南向北横穿县境,流经姜托塘(尕海滩)、郭莽塘(郭麻滩)、赛涌塘(晒银滩),汇入三大草滩的众多水源,流经尕海湖后,水势渐次增大。全长86.1公里,落差510米,平均流量9.8立方米/秒,在泰文路注入洮河。
地下水靠降水基岩裂隙和地表供给,以泉或潜流形式排泄至地表,这类含水岩中的地下水很丰富。尕海盆地靠近东部洪积潜水层中,水位埋深一、二十米,含水层埋深五、六十米,出水量一般可达日产数千方。
湖区资源
草场资源
尕海附近有四大草滩,即果芒滩、赛涌(晒银)滩、野马滩和姜托滩(尕海滩)。
尕海滩,面积350平方公里,仅次于玛曲县乔科滩,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大草滩,年均气温1.1℃,年降水量637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6至8月份,年蒸发量1150.5毫米,没有绝对无霜期。尕海草原属高原草甸类,土壤肥沃,牧草种类多达上千种,牲畜可食用的近800种,平均每平方米牧草达40种以上,8.6亩草场可载1个羊单位,比全国牧场平均高1倍多,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
生物资源
在尕海滩草原上,栖息着列入国家保护的一、二类珍贵动物有雪豹中华鬣羚猞猁马鹿麝、草原旱獭西藏山溪鲵、天鹅等。尕海滩盛产冬虫夏草图。水生经济动物有黄河裸、裂尻鱼、厚唇裸、重唇鱼(俗称石花鱼)、建国初,碌曲县曾设尕海渔场,后由于湖泊水面缩减及生态保护,停止渔业生产。
尕海湖湿地越夏的珍稀水禽黑颈鹤占世界总数的十分之一,居中国国内第一。
治理开发
水利
历史上,尕河曾几度干涸,21世纪初,对尕海湖进行了投资17万元长达4000米的围栏,同时修建了尕海湖筑坝引水工程,为尕海湖修筑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拦水坝,修建了一条长达4公里的引水渠,将忠曲河水引到尕海湖中,使湖域面积由4.7平方公里扩展到15.9平方公里。
2005年,投资283万元完成了秀哇村人畜饮水及节水灌溉工程,尕海湖周边1500亩干旱草场得到了灌溉,2300人、2万多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有力的缓解了人畜饮水问题。
旅游开发
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与则岔石林一起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审批为国家2A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9月,尕海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球第1975处、我国第41处、甘肃省首处国际重要湿地。
生态保护
尕海湖既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又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1982年4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尕海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候鸟自然保护区是全省四大鸟类保护区之一,是甘肃省海拔较高的淡水湖泊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分四个部分,1、郭茂滩温水水域核心保护区,2、尕海湖水域核心保护区,3、加仓村温泉水域保护区,4、实验区。保护区面积16.2万亩。这里不仅是国家二类保护鸟类一天鹅南迁北返的主要栖息地,同时栖息着国家三级(鸟类)保护动物蓑羽鹤、鸬鹚、斑头雁赤麻鸭、针尾鸡、绿翅鸭等多种候鸟,南迁北返的天鹅为100只左右。1996年夏秋之交,一个由80多只黑颈鹤组成的特大黑颈鹤繁殖种群在尕海湿地登陆。
碌曲县农业局1986年成立,时称林业局,1990年4月改为农林局。主要管理县境内的农业发展与森林资源。县农林局设:森林防火办公室、林业公安股、西仓林业工作站,双岔林业工作站,红科林产品检查站、县苗圃、尕海候鸟保护站和双岔林场。
1982年,成立尕海候鸟保护站,配备专职管护人员对湖区候鸟进行观测和保护,并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宣传。1995年夏,持续40天的干旱导致尕海湖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湖枯见底,淤泥一片,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人工引水补水工程,使尕海湖水位得以恢复,湖区生态得到保护。
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传说
传说尕海湖是一个女神的化身,是亚洲一大山神的大臣的妻子,当时山神派大臣来管辖这片草原,使得尕海这片草原水草丰茂,生灵兴旺。大臣之妻对尕海滩情有独钟,后来,大臣离开尕海滩,妻子却留在这儿化作一汪清泉。
藏族先祖创作出许多神奇的故事。传说在很遥远的古代,有一种妖魔出没于尕海湖,兴风作浪伤害牧民,有个藏族青年决心为民除害,他在湖边等了39天,水妖出现后他便与之厮杀,取得了胜利。青年用生命换取了太平,牧民们从此每年夏天都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以示记念。
流域概况
地质地貌
碌曲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差异很大,其大地构造部位处于秦岭西端及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一支一西倾山东端。绝大部分为洮河向斜二级构造单元内,仅西南部两大构造单元衔接部位,由于相互干扰产生了一些小盆地,如尕海盆地等,大的构造线基本为东西向,至西南部转成北西西或北西向,构造骨干为亚尔玛一夏卜加琼钦背斜西倾山褶皱束(碌曲占其北翼),其轴部伴有密集的断裂,县内北半部均属背斜北翼。构造盆地次级形态,其中一类是尕海盆地和郎木寺盆地,属于山间陷和断面。
尕海在碌曲县西南部。属草滩地貌区。尕海滩,海拔3428-3472米面积35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又一特大草滩。湖周围发育大片沼泽和若干小湖,显是大湖收缩、解体而成。
尕海镇地形开阔平坦,地势较高,滩地海拔平均3500米,周围山脉一般都在3800米左右,山势坡度小,地表起伏不大,南部有郭尔莽梁,西北耸立阿尼库合山,中部夹有尕海滩、果芒滩、野马滩、晒北海银滩4大草滩,尕海、果芒滩有少许沼泽地。
气候
尕海周边大陆性气候显著,高寒阴湿,长冬无夏,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2.3℃,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在30天左右。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633-782毫米,多集中在秋季。日照市时数年平均2222小时,年总辐射理论值为123千卡/厘米。
社会经济
碌曲县地处历史上泛指的“羌中”,十六国前凉(317-367年)时,境内置护军,护军驻地似在晒银滩至尕海措宁一带。西秦时(385-431年)在洮州西境置旭州西疆郡、弘州、广恩郡(在今双岔、西仓一带)。隋在其处置洮源县、洮阳县(广恩旧址)。唐初置西沧州,广恩县置广恩镇。唐中宗景龙之后的715年陷于吐蕃。宋为厮哕所属,元为洮州辖域,隶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明为洮州卫属地,1637年后,洮河源以西为和硕特前首旗牧地;民国属临潭辖区。辖区有西仓12部落(有土官2人),双岔8部落(有土官1人)及郎木寺色赤部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始将临潭县所辖的西仓区分出,成立中共西仓工作委员会,6月改称中共洮源工作委员会。10月成立洮源行政委员会,直属甘南藏族自治区领导。1955年6月,碌曲县正式成立,驻西仓加科。
2017年,碌曲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15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29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116万元。畜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草场总面积39.4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 35.74万公顷,草场植被覆盖率95%,每公顷平均产草量为5466公斤,牧草天然储量1.7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85.1万个羊单位。2003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1.87 万头(只、匹),总增率27.31%,出栏率 29.18%,商品率 25.80 %,实现牧业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尕海所在的碌曲县尕海镇,位于碌曲县境西南部,其辖地原系西仓双岔部落区域,1960年在此设洮江县,1961年设尕海乡,辖尕海、波海、加仓、秀哇四个公社,1964年碌曲县迁回玛艾根萨,1966年将波海、尕海两个公社划归郎木寺乡,将拉仁关乡尕秀公社划归尕海乡,是年将尕海乡更名为燎原乡,1968年恢复原名并成立革命委员会,同时将乡属公社体制改为人民公社体制,1984年初复改社为乡。
尕海乡是碌曲县辖内的一个以纯藏族人口的乡,尕海湖为中心的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乡境。全乡21世纪初有人口5302人,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设学校3所,卫生院1所、牧医站1所,变电所1所。 2011年全乡实现农牧业增加值450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580元。
民族
古代尕海湖一带,曾经是钟存羌族的生存憩息之地。“钟存”系羌族支系名称。羌族主要从事牧业。《后汉书·西羌传》说赐支河曲的羌人,“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这些都是符合碌曲地区特点的。从语言上说,羌人属汉藏语系。习俗方面,《后汉书》记载,其妇女“被发覆面",实行火葬,其婚嫁,“父没则妻其后母,兄亡则纳其嫂”。秦汉时,羌族社会仍以氏族部落组织为其社会基本结构。
解放前至解放初,尕海地区属藏族双岔部落,该部落东接阿拉部落和卓尼县的绿竹区,南邻若尔盖县的热河东坝部落,西南接赛赤部落,西北接西仓部落。双岔部落下辖6个中间层部落33个小部落,俗称双岔农牧区6部。牧区部落分布于今尕海一带,因其系从洮河沿岸的农区迁来,所以各部落的称谓,大致与农区部落相同,大凡名称相同的部落,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同源关系。双岔部落在宗教上属于郎木寺寺院的势力范围,有些部落在受双岔大部落领导的同时,郎木寺院的首领也对他们拥有指挥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湖泊水系
湖区资源
草场资源
生物资源
治理开发
水利
旅游开发
生态保护
传说
流域概况
地质地貌
气候
社会经济
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