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羽鹤
鹤科鹤属的一种动物
蓑羽鹤(学名:鹤属 virgo;异名:Anthropoides virgo),鹤科鹤属动物,又称闺秀鹤、灰鹤。蓑羽鹤体长680~920毫米,翼展510~590毫米,体重1985~2750克,是鹤类中个体最小者;雄性通常比雌性大。两性相似,喙短为黄绿色;头顶灰色,眼先、头侧、颏、喉和前颈黑色;眼后耳羽白色;耳羽有一簇白色沾褐的长羽向后征伸至后颈侧,前胸蓑羽黑色;其余体羽淡蓝灰色;脚黑色。
蓑羽鹤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中亚至中国西部和东北部,越冬于非洲北部、印度、缅甸和中国的藏南地区。栖息于海拔0~5000米的开阔的平原至高原的草地、沼泽湿地、湖泊、半荒漠及寒冷荒漠等,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
至2018年,蓑羽鹤种群数量总体趋势是在增加。2018,蓑羽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2021年,蓑羽鹤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蓑羽鹤体长680~920毫米,翼展510~590毫米,体重1985~2750克,是鹤类中个体最小者;雄性通常比雌性大。成鸟的喙短,黄绿色,前端渐变为棕褐;胫、跗跹、趾、爪均黑色,脚长趾短,跗前部被盾状鳞,后部为网状鳞。雄性成鸟虹膜红色,雌性成鸟虹膜橘黄色。
蓑羽鹤两性相似,成鸟头顶灰色,眼先、头侧、颏、喉和前颈黑色;眼后耳羽白色,向后头延伸长约60毫米;耳羽有一簇白色沾褐的长羽向后征伸至后颈侧,前胸蓑羽黑色,长约170毫米;背至尾上覆羽灰色,背羽及翅上覆羽具白色羽干纹;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色,三级飞羽灰褐;羽端黑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延长,覆盖在尾上,常超过尾羽140毫米以上;翅下覆羽及尾下覆羽灰色;尾羽灰褐;其余体羽淡蓝灰色。
蓑羽鹤幼鸟在65日龄时已换完绒羽,体形接近成鹤,体羽灰白色;耳羽灰白色;头侧、喉及前颈黑色,羽尖为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亦黑色。幼鸟虹膜褐色,嘴尖、肉褐色,嘴基浅黄色,脚灰黑色。
雌雄蓑羽鹤测量数据如下: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蓑羽鹤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中亚至中国西部和东北部,越冬于非洲北部、印度、缅甸和中国的藏南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区。
栖息环境
蓑羽鹤栖息于海拔0~5000米的开阔的平原至高原的草地、沼泽湿地、湖泊、半荒漠及寒冷荒漠等,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繁殖季节多栖息在近水源的草地。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蓑羽鹤是杂食性动物,它的食物有各种小型鱼类、鸟、虾、蛙、蝌蚪、野鼠、蜥蜴、水生昆虫等,还兼食植物嫩芽、种子及农作物玉米、小麦等。蚱蜢是蓑羽鹤幼鸟的主要食物。蓑羽鹤无固定觅食区域,在小麦成熟或收割后常到麦田活动,它们会跟在农民身后,捡食那些散落在农田中的粮食。迁徙途中它们会吃谷粒、花生、青豆和其他作物,如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侧的草原与农田的相连地带,每年有大群蓑羽鹤觅食荞麦
蓑羽鹤喜在早上和下午较早时间觅食,在觅食方面是多面手和机会主义者;由于它的喙和脚趾短,在干燥的高地、农田和牧场,它们会低头啄食地面,觅食效率更高;它们取食时,会缓慢行走。蓑羽鹤繁殖期觅食有一定区域,一般觅食区域不超过2~3千米。
迁徙行为
蓑羽鹤属于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长途跋涉。迁徙时每个迁徙种群一般由几百只或几千只蓑羽鹤组成;在8月至9月之间,蓑羽鹤将迁徙到它们的冬季栖息地;3月和4月,在印度洋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越冬的蓑羽鹤返回繁殖地时,北上巴基斯坦翻越星都库什山后会分为两支鸟群:向西的一支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奔俄罗斯的繁殖地;向东的一支顺着西风带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境内,在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繁殖,或继续往东进入蒙古国的繁殖地。在俄罗斯繁殖的蓑羽鹤春秋两季的总迁徙距离超过11000千米。蓑羽鹤通常喜欢在低海拔地区迁徙,但其是为数不多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型鸟类之一,一些通过喜马拉雅山脉通道迁徙到印度越冬地的雌性蓑羽鹤可以到达4877至7925米的高度。蓑羽鹤在春秋两季的迁徙路线别具一格,是一个环形线路。
日节律行为
蓑羽鹤性机警而胆小,善奔走;每日常活动于水边浅水处或水域附近地势较高的草甸上,边走边觅食。其会单独进行梳理毛发、摇晃洗澡、拉伸、抓挠、弄皱和画羽毛等活动。夜晚单腿休息,头和脖子放在肩膀下面。
集群行为
蓑羽鹤除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外,其余时间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单只活动的;其会为迁徙和社会化而组建群体。秋季它们常集群于农田啄食粮食;并且在整个繁殖季节,会有多达7只蓑羽鹤一起觅食。迁徙时一般由几百只或几千只蓑羽鹤组成群体。
蓑羽鹤常远远地避开人类,一般不与其他鹤类合群;但其在迁徙季节常集大群,会在越冬地与灰鹤成群;尽管如此,它们会在这些较大的群体中保持着独立的社会群体。其有时也会与灰鹤混群在河滩、农田及干燥的湿地觅食。
沟通感知
蓑羽鹤有着复杂的声音和行为交流方法,它们的声音低沉而刺耳,在幼鸟时即可用各种声音来交流。它会发出联系、威胁、乞求食物、防御、起飞、警报、齐声等多种声音。这些声音对于它们交配对的形成、发展和维持结对以及个体的社会互动和生存至关重要。二至三岁发育成熟的雌性能够发出持续几秒到一分钟的齐声。当发出齐声呼叫时,蓑羽鹤会闭着翅膀呼叫,雌性呼叫时喙朝上,雄性呼叫时喙保持水平。它们还会用齐声呼叫来保护配偶和自己,也会采取其他的威胁姿势或实际攻击来保护配偶和自己。
蓑羽鹤的行为交流同样重要,它们的舞蹈在群体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用来放松或求爱。其他的如威胁姿势、嘶嘶声、尾巴抖动、羽毛褶皱、蹲伏、僵硬的昂首阔步、大腿后部的仪式性梳理、拍打、跺脚和咆哮等表现行为似乎是遗传决定的,并不是从父母或其他同类的教导中学会的;但是展示却是需要学习的,雌性会更多的向它们习惯的对象展示自己。
蓑羽鹤会在繁殖季节以外的非繁殖群或混合群中就建立联系,进而结对,这种联系可以迅速建立,也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建立。在蓑羽鹤夫妻中,雄性负责防御,雌性负责其它事物。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蓑羽鹤会在交配前跳舞,这种求爱舞蹈会加强交配对之间的联系,并使双方性反应同步。蓑羽鹤的舞蹈很有活力,很像芭蕾舞,它们的求爱舞蹈有长而复杂的弓步、跳跃、奔跑、短距离飞行、捡起和向空中投掷随机物体等动作;其它蓑羽鹤也经常会围着交配对跳舞,然后起飞。
筑巢产卵
蓑羽鹤是一雄一雌制;蓑羽鹤会和伴侣同时进入繁殖状态。蓑羽鹤繁殖季节与当地雨季较为吻合,持续时间为3至5个月;蓑羽鹤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成对并占领巢区繁殖;产卵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蓑羽鹤对繁殖环境不挑剔,巢较简陋,仅有少许芦苇、碱蓬、蒿类干枯枝围成,巢内无特殊铺垫物,或者不筑巢完全利用地面植被和凹窝产卵;产卵于人烟稀少的草地上、农田或一些植物的堆积物上,经常直接产卵于草甸中的干燥盐碱空地上。
窝卵数通常为2枚;卵椭圆形,卵壳较坚实,卵底淡紫色,有深紫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钝端斑点较密集,也较大;卵大小平均为85.6×54.4毫米,最小78毫米×53毫米,最大95毫米×57毫米。
孵化育雏
雌鹤产出第1枚卵就开始孵卵,通常是雄鹤先卧巢,然后雌雄蓑羽鹤轮流孵卵;每天换孵8~10次,凉卵6~7次,卵的失重率为10%左右,日失重率约为0.48~0.60克;雏鸟破壳需24~35小时,孵卵期30天左右;孵化时雏鸟会用它略显稚嫩的尖喙啄击厚重的卵壳。蓑羽鹤父母在雏鸟出生后的几天时间里,会不停地给其喂食;当幼鸟长到两三个月时,蓑羽鹤父母会停止喂食,由幼鸟自行觅食。
生长发育
刚孵化的蓑羽鹤雏鸟是银灰色的;5日龄的雏鸟全身披有绒羽,头为浅凿色,颈部、背部、两翼为灰褐色;腰部绒羽较长,色较深;腹部灰色,喙为黑灰色;瞳孔、爪黑色;头顶绒羽长6毫米,两翼绒羽长7.5毫米,尾绒羽长18毫米;能在地上步行,行走的速度较缓慢,且边走边鸣叫,并发出“dulu-dulu-dulu”的叫声。91~120日龄的蓑羽鹤幼鸟羽色基本上接近亚成体,体形为亚成体阶段,较成体稍小。在进入幼鸟时期时,会发育成灰色,这种颜色有助于其伪装。在蓑羽鹤雏鸟的生长发育阶段,两翼和跗距的增长速度比尾长和嘴峰较快。
蓑羽鹤幼鸟换羽时先换翼羽、肩羽、尾羽,脱换次序为从初级飞羽开始,然后是二级、三级飞羽,依次由外向内逐渐更换,背、腹和尾下覆羽是由下向上更换,胸部则是从前向后更换,然后是颈部和头部、腰部及尾下覆羽更换最晚。
蓑羽鹤早成雏早成,55~65天可飞行;幼鸟第二年达性成熟。在下一个繁殖季节之前,未成熟的蓑羽鹤会在父母身边呆上八到十个月;幼年蓑羽鹤离开父母后,它们会聚集成非繁殖群,并在性成熟的成年蓑羽鹤繁殖季节游牧,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点。18个月龄的蓑羽鹤会开始表现出类似于成年蓑羽鹤的社交行为,配对可能开始发生,但通常要等到四到八岁时才能成功繁殖。蓑羽鹤寿命至少为27年。
人工饲养
蓑羽鹤不能私自饲养;动物园在人工饲养蓑羽鹤时,饲料调配会考虑到野生条件下食物的种类和蓑羽鹤所喜欢吃的食物,根据蓑羽鹤的不同日龄和生长发育阶段,所给的饲料种类、食量及喂食的次数都不同;在10日龄以前,定时定量喂食。蓑羽鹤人工孵化的环境温度一般为22~25℃;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27天15小时。在正常的人工饲养条件下,5日龄以后的蓑羽鹤雏鸟体重增长速度较快,5~45日龄的雏鸟体长增长速度较快;幼鸟换羽从7月中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至2018年,蓑羽鹤种群数量总体趋势是在增加,据国际鸟类联盟鹤类专家2019年的统计显示,全球有23万~26万只蓑羽鹤。据国际鸟类协会在2015年统计预估,欧洲蓑羽鹤的数量约为9,700~13,300对。
生存威胁
草原的农业转化、农业方法的集约化、增加春耕等农业造成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蓑羽鹤的主要生存威胁。人口增加引起的骚乱、大量使用杀虫剂、在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移徙路线进行的狩猎运动,以及在一些发生作物损害的地区开枪和中毒也威胁着蓑羽鹤的生存。修建水坝和湿地排水也会造成蓑羽鹤迁徙生境的丧失;在摩洛哥的蓑羽鹤受到过度放牧和采矿带来的生存威胁。非洲人会将蓑羽鹤幼鸟作为宠物饲养;其在欧洲和东方的动物园中很受欢迎;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被猎捕或捕获,或被当做食物食用或做宠物饲养。
保护等级
2018,蓑羽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
2021年,蓑羽鹤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
蓑羽鹤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二予以保护;1996年,该物种被列入自然保护联盟鹤保护行动计划;1992年,乌克兰亚速-黑海鸟类学站建立了“处女座计划”,以监测乌克兰草原上的蓑羽鹤和其他稀有的鸟类物种。
对人类的影响
由于蓑羽鹤自然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它们将在人类耕地栖息,有时会与农民发生冲突;蓑羽鹤还会在农业区域繁殖、生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导致成熟的农作物严重受损;而受到不利影响的农民可能会射杀或毒杀蓑羽鹤。
参考资料
Grus virgo.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4-24
..2024-10-23
蓑羽鹤.中国政府网.2023-04-24
cites.生态环境部.2024-10-23
Anthropoides virgo.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4-24
Anthropoides virgo.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4-24
..2023-04-24
..2023-04-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迁徙行为
日节律行为
集群行为
沟通感知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筑巢产卵
孵化育雏
生长发育
人工饲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生存威胁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对人类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