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旦
北宋文学家
黄宗旦,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叔才,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生,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福建省惠安县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少有神童之称。欧阳修称宗旦为“闽中文士”。赵恒咸平元年(998年),榜眼进士,与同县同榜探花进士李庆孙齐名。人言:国朝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
人物生平
黄宗旦出身簪缨世家,幼禀异质,小即能文善诗,志向远大。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春,7岁的黄宗旦和邻居的孩子在村前葆光池旁戏游,祖父黄禹锡命他以《早春》为题,赋诗一首。他略加思索,即口诵出:“一望晴川碧水开,葆光池上暖初回。就中喜有龙门客,跃出洪波只待雷。”出口不凡,禹锡大奇,闻者嗟异。因此,“幼有神童称”。宗旦刻苦力学,曾上京,以文贽寇凖、王禹傋、钱若水等公卿名流,颇受器重。他本于淳化年间(990~994年)举进士,因同场的考生有抄袭他的文章而得第的,抄他文章的人被除名,宗旦也不得入选。淳化末(993~994年),他以文章晋见莱国公寇准,很受寇准的器重。欧阳修也很赏识他,称他为“闽中文士”。及至赵恒咸平元年(998年),方中甲科第二名进士,同榜第三名,恰是惠安县李庆孙。两人文章齐名,被誉为“国朝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
黄宗旦不但学富五车,以“神童”、“才子”称于世,而且善于察士举贤,提携后进。同科进士王禹偁钱若水视他如严师。他出任苏州市知府时,礼遇君子,勇于改过。当时有一年轻官员王质,任通判,每次断案,动辄与宗旦争议。宗旦初视他为年少轻狂,想把他调走。有一次,宗旦审讯百余名盗铸铜钱的人,即将定罪,并以此在王质面前夸耀自己,王质出言顶他:“你怎么知道他们盗铸呢?”宗旦说:“我以均由之术引诱他们供认致罪”王质反诘道:“用权术诱人认罪将其置之死地,还感到高兴。仁人处理政事,都是这样的吗?”宗旦听后,称赞王质说:“你才是真正的君子呀!”此后,他益加谦恭。尤其是善于鉴裁,他推荐提拔的人,都是有名之士。他主政史馆,办事认真,晚年患眼疾,所有奏章,都先背诵烂熟再上朝奏读。同班有人愚弄他,暗中换以别的奏章,他依然如诵自己的奏本,到家后方才发觉。因此,他力请告老还乡。朝廷不准,让他以刑部郎中衔,出任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市)知府。于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
社会评价
在襄州任上,宗旦公正廉洁,爱民如子,民也仰之如父母。离任之日,绅庶民夹道欢送数里,并勒石铭曰:“皇宋御极,斯文开先。星宿孕精,幸降大贤。维贤之才,徽懿童年,魁于天下,其锋孰前。士之望也,华在地而斗在天;国之信也,若闵之中而率雍之然。譬彼明珠兮,则藏媚于渊;譬彼凤兮,则出世安全;勒公之名于石兮,在兹北山之巅;视公之德不朽兮,有如此之坚。”
个人著作
黄宗旦请归后,修谱以赞所著者,将一世重修至八世,越时200多年。黄宗旦著有《襄州集》10卷、《易卦象赋》2卷,因遭劫难,遗稿散失,所存无几。《惠安政书》载其《铺锦记》文1篇,《早春》诗1首。《锦田大宗族谱》载《灵秀山记》、《锦田黄氏世录》、《宗谱序》、《铺锦记》文4篇,其诗除《早春》外,仅存《深春早起》、《长歌行》、《宫调》等3首。
家族世系
黄宗旦是黄观次子、黄禹锡之孙、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的岳父黄毅裕之曾孙。兄黄宗望,知柳州市
子黄尧允,进士及第,历任尚书稽勋郎中,三司省判官。亦知襄阳市。父子继牧一郡,乡人荣之。曾孙黄翰,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初知江宁区,后知柳州,有《祭柳侯文》,收《柳河东集》中。
黄宗旦墓
黄宗旦墓位于惠安县涂寨镇林前村东北300米处的东山上,与其妻何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偏东,面积60多平方米,墓后石围作“风”字形,墓堆前竖半月形墓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社会评价
个人著作
家族世系
黄宗旦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