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稻育种》系统阐述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分三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从水稻的产量潜力及其限制因素阐明了超级稻育种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状况,综合论述了水稻产量形成的物质生产和光合生产基础,以及超高产水稻育种的遗传基础(包括经典的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育种技术,阐述了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独创性;第二部分(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分各生态区(华南、
长江上游、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稻区)具体而详细地阐述超级稻育种的历史与技术基础、株型模式、育种策略、技术要点和育种效果,体现了技术的因地制宜;最后,第三部分(第十六章)对中国超级稻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超级稻育种》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院校的师生,从事水稻生产和管理的相关人员,以及水稻相关产业的有关人士将有所裨益。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始终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及70年代的水稻
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带来了我国水稻单产的两次飞跃,有力促进了世界范围的“
绿色革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目,组成了以
中国水稻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主要水稻育种单位为主体的超级稻研究协作组。经过十余年的联合攻关,研究协作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百亩连片亩产700 kg(10.5 t/hm)的第一期目标和亩产800 kg(12 t/hm)的第二期目标,目前正在攻克亩产900 kg(13.5 t/hm)的第三期目标。截至2007年,农业部已认定61个新品种为超级稻。这些超级稻品种产量潜力大、优质、抗病,深受农民欢迎,已在我国长江流域稻区、华南稻区和东北稻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超级稻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我国粮食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求看,超级稻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超级稻研究的前期工作加以系统总结,阐明超级稻育种理论、生理和遗传基础及技术路线,为在2015年实现超级稻亩产900 kg(13.5 t/hm)的第三期目标奠定基础。
这本由我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主要科研骨干撰写的《中国超级稻育种》,集中阐述了我国超级稻研究十多年来在育种理论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国外在超高产水稻育种方面的经验。相信该专著的出版,将有利于加速我国超级稻育种与应用进程,并为其他粮食作物的超高产育种提供有益借鉴,从而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