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属
鸵形目鸵鸟科下的一属
鸵鸟属(黑枕黄鹂普通亚种:Struthio)为鸟纲鸵鸟目鸵鸟科中的唯一属。共包含非洲鸵鸟和索马里鸵鸟两个物种,其中非洲鸵鸟常被简称为鸵鸟。鸵鸟属是世界上不会飞行,且为唯一长有二趾的鸟类,属内的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最早的鸵鸟属物种化石可以追溯到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
鸵鸟属物种体型较大,无论是非洲鸵鸟还是索马里鸵鸟体长均可达到2米左右,重量可达100千克以上。在外形上,鸵鸟属物种通体羽毛呈黑色,翅膀和尾部羽毛为白色,在其脖颈与腿部没有羽毛覆盖,不同的是非洲鸵鸟的脖颈和腿部颜色呈红色,且脖颈处带有白色颈环,而索马里鸵鸟的颈部与腿部颜色呈淡青色,脖颈处没有白色颈环。鸵鸟属物种主要栖居于非洲大陆的稀疏草原地带,以植被的茎叶和果实为食,也会取食昆虫与蜥蜴。鸵鸟属物种是一种群居动物,常由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亲缘关系的鸵鸟属物种组成一个混合的群体。它们会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
由于非洲鸵鸟属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人们早在18世纪初的罗马埃及等地就开始了鸵鸟属物种的人工驯化,此后,鸵鸟属物种的养殖产业遍及全球。尽管人工养殖的鸵鸟属物种数量拥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野生鸵鸟属物种的生存却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人类空间扩张导致的栖息地丧失,非法盗猎,病毒感染都在威胁着其生存。非洲鸵鸟与索马里鸵鸟于2018年和2021年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与易危 (VU)物种。
演化及驯养历史
大多数鸟类的脚趾为四个,然而在进化过程中,鸵鸟属物种的脚趾数量已经演变为二趾。研究发现,大约在3500万至1000万年前的亚洲广泛也分布着一种二趾鸟类(Ergilornithidae)。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研究最终确定,Eogruidae和Ergilornithidae鸟类是鸵鸟属的祖先。鸵鸟属物种的化石最早被发现是来自中新世的非洲,距今大约有2000万年的历史。许多古生物学记录表明,鸵鸟属物种的多样性在新近纪(中新世中期以后)显著增加,在此期间,这些鸟类不仅出现在非洲,还广泛分布于南欧、中亚和南亚(东至中国和印度),到了更新世,许多鸵鸟属物种都灭绝了。研究发现,在4000万年前的新生代,鸵鸟属物种的祖先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此后,这些鸵鸟祖先在中亚草原上进化成现代的双趾鸵鸟属物种,然后在大约2000万年前迁移到了今天的非洲大陆。
中原地区关于活体鸵鸟属物种的记载最早是在两汉时期,根据古籍《后汉书》所记,在东汉刘肇永元十三年(101年):“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阐明了非洲鸵鸟开始出现在中国。此外,据记载鸵鸟蛋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则更早一些。到了唐朝,随着鸵鸟属物种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视和兴趣,鸵鸟这一名称也开始正式流行。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中断,鸵鸟属物种开始从中国消失。一直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鸵鸟属物种再次通过阿拉伯半岛等地被以朝贡的方式带入中原地区
关于人类驯养鸵鸟属物种的历史最早出现在18世纪初的埃及希腊、罗马人等地,在当时当地人已经开始了捕获和驯化鸵鸟属物种。到了19世纪中叶,南非人为了提高羽毛质量和产蛋性能,通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今天的非洲鸵鸟。中国于1992年11月首次从美国引进8只非洲鸵鸟,从此开始了鸵鸟属物种的饲养产业。
分类
在物种分类上,鸵鸟属下过去只划分了非洲鸵鸟这一种,一直到2014年,索马里鸵鸟被重新归类为鸵鸟属独立的物种,此前一直被划分为非洲鸵鸟的亚种。根据COL网站的记录,截至2024年3月,鸵鸟属有索马里鸵鸟和非洲鸵鸟2个物种。此外,根据化石研究发现,在非洲鸵鸟下还划分有两种已经灭绝的亚种,为阿拉伯鸵鸟(Struthio camelus syriacus)和西非鸵鸟(Struthio camelus spatzi)。
形态特征
非洲鸵鸟属物种是唯一的二趾鸟类。体型较大,脖颈细长由数片角质鞘组成,头部较小呈三角形,嘴短而平,长有一对不能飞翔没有飞羽的短翅,尾羽蓬松而下垂,在其脖颈与腿部没有羽毛覆盖,通体羽毛呈黑色,翅膀和尾部羽毛为白色。
鸵鸟属下的非洲鸵鸟和索马里鸵鸟在外形上基本相似,在形体上,非洲鸵鸟全长可达1.8 米, 高有2.6 米,体重能达130 千克。索马里鸵鸟中雄性体长在2.1-2.7米,体重在100-156千克,雌性体长在1.75-1.9米,体重为90-110千克。成年索马里鸵鸟与非洲鸵鸟最显著的形态区别在于,索马里鸵鸟脖颈与腿部的颜色呈蓝灰色,而非洲鸵鸟的脖颈与腿部显色呈红色。此外,雄性非洲鸵鸟的脖颈下部长有一圈白色的羽毛,雌性索马里鸵鸟拥有淡色的眼睛等特征也是这两物种的区分特征。
驼鸟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其外形呈椭圆状,颜色为白色,具备象牙的光泽,蛋壳厚而硬,平均长度约为150毫米,直径为125毫米,重量在1.35千克左右。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索马里鸵鸟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的非洲之角区域,包括于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国家。
栖息环境
自然情况下,鸵鸟属物种主要栖息于开阔的短草平原、半干旱的荒漠和稀疏灌丛等地带,通常会避开茂密的林地和高草区。
生活习性
取食习性
鸵鸟属物种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在野外自然环境下,鸵鸟属物种的取食范围包括植物、昆虫、蛇、四脚蛇及部分啮齿动物,植物的根状茎、叶和果实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进食时,鸵鸟属物种会将摄入的食物逐渐聚集在喉咙顶部的嗉囊中,直至食物积攒的足够大才会吞咽到腹中。与此同时,为了帮助消化腹中无法消化的食物,鸵鸟属物种会吞下沙子、鹅卵石和小石头等帮助消化。
防御行为
鸵鸟属物种具有敏锐的视力和听力,它们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感知到狮子等捕食者的存在。研究发现,当鸵鸟属物种面对狮子等天敌的捕猎时,它们的逃跑速度可以达到65千米/小时以上,并且能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此外,当鸵鸟属物种面临危险时,它们也会主动向天敌出击,鸵鸟属物种强有力的腿可以击伤一些大型捕食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鸵鸟属物种能够逃脱大多数威胁,且由于雌鸟的速度快于雄鸟,因此,雌鸟的避敌能力要强于雄鸟。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错误的认为,当鸵鸟属物种面对危险时,只会将头埋进沙土中,然而事实是,鸵鸟属物种头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浅,跟土壤颜色接近,当它们低下头时,就像把头埋在沙子里一般。
群居习性
鸵鸟属物种具有群居行为,一般由5-50只个体组成一个游牧群体一同生活。生活在同一个群体的非洲鸵鸟群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组成结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亲缘关系的鸵鸟属物种会群居在一起,组成一个混合的群体。随着季节的变化鸵鸟群体的组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当鸵鸟属物种的繁殖期到来时,其群体组成中成年鸵鸟属物种的数量会占据绝对优势。
活动习性
鸵鸟属物种是一种日间活动的动物。在白天,它门的活动十分活跃,将会开展觅食、筑巢、交配、散步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觅食时间最为频繁。成年非洲鸵鸟在奔跑时速度可以达到60到70km/h。到了夜间,鸵鸟属物种会停止一切活动,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大多数鸵鸟属物种会以站立的方式进行休憩,部分个体会选择卧伏的方式。在卧伏休憩时,鸵鸟属物种会卧倒在地上,伸出脖子把头放在一边。
生长繁殖
交配繁殖
鸵鸟属物种的交配组成主要是多配偶的,两性都有多个配偶。在野外,最常见的繁殖单位是由三只雌性和一只雄性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家庭。在求偶时,雄性会先在地上出刨出一个坑作为巢穴,然后通过跳舞、蓬松羽毛和拍打翅膀以及跪下时摇头等行为来吸引雌性。研究发现鸵鸟属物种的性活动具有季节性,并且与光周期的增加有关,当雨季来临时,鸵鸟属物种的性活动会达到顶峰。
鸵鸟属物种的产卵时间和时长跟地区与生存方式皆有关。在北半球,圈养的鸵鸟属物种会在1月至4月左右开始产卵,持续5-8个月。在南半球,圈养的鸵鸟属物种会在6月至7月开始产卵,有时会提前到4月至5月,大约持续4至9个月。然而,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野生鸵鸟属物种的产卵时间相对较短。
生长发育
自然条件下的鸵鸟蛋孵化需要保持在31℃到36℃之间。幼鸟在孵化后,会有4个月到1年的育成期。在雄鸟生长1年后,其腿部以及喙部颜色为白色,而雌鸟则会褪去全部的雏羽,只有稀少的雏羽存在颈部与腹部。当幼鸟生长到2龄时,其雏羽将全部替换,只在颈部与腹部保留少许雏羽,此时,雌鸟腹部的羽毛会由白色变为黄褐色。当生长至3龄后,幼鸟腹部雏羽将换掉,只在颈部残存少许,此时,雄鸟的腿部以及喙部颜色会发生变化。在4到5龄后,鸵鸟属物种会达到性成熟,其中,雌鸟的性成熟期更早。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鸵鸟属物种并未面临濒临灭绝或将接近濒临灭绝的问题。此外,由于全世界人工饲养鸵鸟属物种产业的发展,鸵鸟属这一种群不会面临特别严峻的生存威胁。然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由于非法狩猎、栖息地丧失和天敌等因素,野生鸵鸟属的种群趋势是下降的。
保护等级
2018年8月9日,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 (LC)物种。
2021年9月24日,索马里鸵鸟(Struthio molybdophane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 (VU)物种。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在非洲,随着农场、城镇、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种植园等人类领地的发展和扩张,导致野生鸵鸟属物种栖息地的数量快速缩小。由于生存空间的缩减,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鸵鸟属物种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将紧缺,从而导致野生鸵鸟属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
非法偷猎。尽管世界各地都有人工养殖的鸵鸟属物种,但是野生鸵鸟属物种仍旧面临被偷猎的境地。在非洲的一些地方,人们将偷猎获得的野生鸵鸟属物种训练后供游客骑乘,人们将骑鸵鸟属物种比赛作为一项娱乐活动。
病毒侵染。在人工饲养鸵鸟属物种的过程中,鸵鸟属物种容易受到霉菌感染而导致死亡,黄曲霉菌产生的代谢毒素给鸵鸟属物种带来了巨大伤害。此外,芽囊原虫、禽腺病毒科、禽流感等病毒感染都会导致鸵鸟属物种的死亡。
保护措施
促进保护性旅游。为了保护非洲地区的野生鸵鸟属物种,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决定在当地设定一个适当的旅游计划,从而保护鸵鸟属物种。在肯尼亚的莱基皮亚地区,人们建立了一片独特的区域,这片区域在为游客提供良好体验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当地的野生动物留出了栖息空间,并且也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在得到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后,这片区域的土地已经从过去的过度放牧中得到恢复,为包括鸵鸟属物种在内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居之所。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鸵鸟属物种对于非洲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以各种草和其他植被为食,有助于调节植物生长并防止任何单一植物物种在景观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将有利于非洲稀树草原的整体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由于鸵鸟属物种强大的喙和长长的脖子,使其能够接触到许多其他食草动物无法触及的植被,从而使植物群落更加平衡和多样化。另外,鸵鸟属物种通过无意传播植物种子,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在鸵鸟属物种进食植物时,经常将种子与植被一起吃掉,这些种子通过鸵鸟属物种的消化系统相对不受伤害,可以在新的地方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有助于植物物种的传播和萌发。通过充当种子传播者,鸵鸟属物种有助于其生态系统内植物的再生和遗传多样性,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这对其栖息地的演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价值
鸵鸟属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鸵鸟肉和鸵鸟蛋可以食用,鸵鸟皮可用来制做高级皮革, 羽毛则可用制做服装业或工业的上等原料。鸵鸟属物种自从被驯化以来,经过人们多次的繁育养殖,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了重要的畜牧养殖产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延伸文化
鸵鸟效应
由于鸵鸟属物种头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浅,跟土壤颜色接近,当它们低下头时,从远处看,就像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样。正是这一现象的迷惑导致人们错误的认为,当鸵鸟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土中,从而无视危险。并由此引出了“鸵鸟效应”,用以描述人们在遇到危险时,通过蒙蔽自己的方式来躲避危险。
神话象征
正面象征
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鸵鸟蛋具有特定的意义。人们认为鸵鸟蛋与神灵间有种联系,于是他们将鸵鸟蛋供奉给神灵,或挂在神庙中作为装饰和灯具。关于鸵鸟蛋的特殊意味也存在于穆斯林和基督教的习俗中。公元前 2 世纪有种说法认为,非洲鸵鸟能够通过专注地盯着鸵鸟蛋使其孵化,这一传说增加了鸵鸟蛋作为早期基督教新生、专注和决心的象征意义。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欧洲,鸵鸟蛋还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无原罪。此外,鸵鸟羽毛还象征着埃及的女神玛阿特(Maat)。
负面象征
在中世纪的动物寓言故事中,鸵鸟是宗教伪善的象征。人们认为非洲鸵鸟无法像天鹅一般飞行,它们总会拍打自己的翅膀,却从未离开过地面,这一形象就像是那些表面神圣,但行为肮脏的宗教伪善者们一样。
参考资料
Struthio Linnaeus, 1758.catalogueoflife.2024-03-06
IUCN.iucn.2024-10-20
..2024-03-25
Somali Ostrich.ebird.2024-03-25
..2024-03-06
Common Ostrich.iucnredlist.2024-03-06
Somali Ostrich.iucnredlist.2024-03-06
Ostrich.animals.sandiegozoo.2024-03-21
Ostrich.animalia.bio.2024-03-30
Ostrichevolutionrevealed.senckenberg.2024-03-23
Common Ostrich.ebird.2024-03-25
鸵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24-03-23
Somali Ostrich.animal.2024-03-23
ostrich.britannica.2024-03-25
..2024-03-24
Ostrich.awf.2024-03-24
【科普文章】鸵鸟效应.喀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2024-03-24
目录
概述
演化及驯养历史
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取食习性
防御行为
群居习性
活动习性
生长繁殖
交配繁殖
生长发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等级
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
延伸文化
鸵鸟效应
神话象征
正面象征
负面象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