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系
汉江四级支流,发源于县境内叶坪区马坪乡临近
商洛市的小西沟和
西沟乡。由北向南贯串
马坪乡,于中原乡廖家大屋场汇入恒河。河流全长24.6公里,
流域面积102.5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37.28‰。多年平均流量1.05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33亿立方米。
紫荆河,系
汉江四级支流,发源于本县大河区紫荆乡朝阳西麓,由北向南流经紫荆、荆河两乡,于大河区
紫荆镇赵家坡汇入恒河。全长22.2公里,流域面积105.02平方公里,河床比降56.98‰,多年平均流量1.09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18亿立方米。
小河,系汉江四级支流,发源于本县大河区
流芳乡狮子沟脑,由北向南流经流芳、大河、庙梁等乡,于
大河镇汇入恒河。全长32.3公里,
流域面积12222平方公里,河床比降44.75‰,多年平均流量1.26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98亿立方米。
大河流域距安康城区68千米,发源于
汉滨区大河镇五台山脚下,由流芳沟和狮子沟组成,为恒河上游的一级支流
黄河流域河床狭窄,沿河山高人稀,
植被较好,故水质清澈透明,河道径流主要来源于
降水补给,径流量年分配也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改变,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暴雨较多,容易造成
山洪,但历时短、强度大、河水涨落快。沿河仅有一条村级便道延伸其间。
大河流域农户居住分散,共有6个行政村,1760余人,东北角与
汉阴县接壤,西北角与
汉滨区紫荆镇、
中原镇相接。河道全长25.5千米,
流域面积122平方千米,河床平均比降39.1‰。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差,河床狭窄,山高沟深,流域内1760余人靠肩挑背扛、种地养殖为生,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山坡地居多,田地紧靠在沿河两岸,
水利设施仅有两处拦水坝和800余米群众自修的引水渠道灌溉农田。在60年代末,修建的护堤干砌石挡水坎12处1200余米, 2007年8月9日,由于局部特大暴雨的袭击,使大河上游沿河几百亩农田及护坎被毁。据统计,此处农田受灾面积200余亩,毁坏农田护坎8处720余米,受灾农户650余人,经水文局调查测算,本次洪水最大流量约为630立方米/秒。灾情发生后,在市区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修复350亩,浆砌石护坎460余米,恢复浆砌石衬砌渠道380米,在小流域治理项目的推动下,
黄河流域的大部分荒山正在有序的治理之中,已栽植经济苗木30万棵,封山育林700平方千米,这批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的农户经济收入及生活条件创造优越的环境。
大河流域基础设施薄弱,靠
五台山附近自然景观优美,由于受到交通的阻碍,五台山旅游的开发迟迟未动。一旦对该处的景点进行开发,此处是游玩、观景的最佳胜地。
恒河位于
陕西省秦岭南坡,流域在
汉滨区内,由北向南从
叶坪镇流经
中原镇、
紫荆镇、
大河镇,于
恒口镇汇入
月河。恒河全长113公里,
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内含
汉阴县26.2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5.94‰。据恒河杨家营
水文站止1983年22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3.1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15亿立方米(1962年)。1957年7月18日,最大流量为1520立方米/秒,水力蕴藏量为0.2万千瓦。恒河位于
秦岭以南,全年无结冰期。
恒河水利、水力资源较丰富。明嘉靖十年(1531年)继兴建了著名的千工堰后,又陆续兴建了万工堰和永丰堰。1957年建成了恒惠渠,设施灌溉面积2.48万亩。1961年后,开始利用恒河水力资源,在叶坪、
黄河兴建
小水电站。
明代嘉靖十年(1531)创建千工堰。堰首距今
滚水坝上游约400米,为引水口位置,河心巨石凿有固定档木坑,引水时用10.2米档木拦河,以梢捆沙石拦水入渠。渠蜿蜒50余里,灌溉面积7000多亩。渠首至筒车河定线较低,常遭洪水冲没。灌区历为“赋税所出之地,甲民养命之源,农民视水如神。”渠首垱王庙,为管理机构所在地。
修建万工堰略迟于千工堰。渠线沿今杨家营
水文站,经恒口上街,尾水入
越河,灌田3000余亩。上段渠线较低,历为修整改造重点,曾
水毁荒废多年,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始得恢复。
永丰堰规模较小,主要截取河道
渗流,灌溉河边沙田约1000多亩,恒惠渠建成后仍继续使用,1976年因河床刷深,渠道水低,无法引水,曾改为抽水站,后河道变迁废弃。
千工堰、万工堰系无坝引水,渠首一般工程病患甚多。1956年,县政府决定修建恒惠渠,组织恒口、五里两区农民分段修建,1957年5月20日竣工。恒惠渠首高为9.96米,长52米,浆砌石拦河
滚水坝分
东干渠、西干渠。东干引水
高程295.014米,上段通过流量4立方米/秒,下段通过流量1.5立方米/秒,至花园乡入冉家河,全长20.487公里。有隧洞4座,渡槽5座,明涵132.2米,跌水一座,斗洞50处,大小桥涵68座,设施面积21249亩。西干引水高程295.414米,渠道通流量1立方米/秒,沿恒河右岸西下,止白鱼乡向阳村入
越河,全长8.063公里,沿途有渡槽3座,退水闸4处,斗洞15处,明涵285.5米,大小桥涵30座,设施面积3261亩。恒惠渠投资53.9143万元,灌溉水田由1.4万亩扩大为2.45万亩。1962年,进行渠道运行病患处理,增修五里上店子抽水站,补充水源不足。1970年,恒口、五里火车站修建倒虹2座,民强段截湾取直,东干缩短1040米,西干缩短430米。1971~1976年,全部完成干渠防渗衬砌,又衬砌支渠3条,占支渠总长70.5%。衬砌斗渠13.9公里,干渠利用系数从0.38提高到0.79。沿越河边建大小抽水站11座,灌区打机井81眼,连前累计补水能力达到1.58立方米/秒,灌区用水基本达到旱涝无虑。灌区耕地占全县总耕地1.9%,粮食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0%,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