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墓园
2011年建于安徽合肥的墓园
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正式在其家乡肥西县大潜山安葬。刘铭传墓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占地52.05米,高度为146米,由300多级台阶串起影壁、照池、山门、牌楼、碑亭、神道、祭坛、享堂和坟宝顶等建筑,颇为巍峨壮观。
刘铭传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台湾省首任巡抚。他的骨灰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安葬,而是被放在其后人的家中。2008年10月23日,刘铭传墓园建设项目在安徽省肥西县正式启动,墓园高度为146米,形状看上去有点像南京中山陵。
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正式在其家乡肥西县大潜山安葬。
人物简介
刘铭传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于1836年,卒于1896年,享年60岁。他出生于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在家里排老六,因少时生天花,人称“刘六麻子”。
刘铭传自幼托身陇亩,生活非常窘困;但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平时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曾因杀土豪、劫富户、捍法国网球公开赛,闯荡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清咸丰四年(1854),接受官府招安,在乡兴办团练。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刘铭传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1859年率团勇攻陷六安市、驰援寿县,因功升千总。1862年,率练勇编入李鸿章淮军,号称“铭字营”,时年仅26岁。在追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凶悍善战,战功显赫,很快由千总、都指挥使司参将、副将提升为记名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1865年因在山东省平定捻军而提升为直隶总督,并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的封赏。1868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接受清政府任命为督办台湾省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市,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市防务,展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顽强抗法保卫战,最终使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抚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任仅6年时间,却极具有时代眼光、革新思想和实干精神,对台湾省的国防、行政、财政、生产、交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进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
遗骨搬迁
遗骨和骨灰曾经六次搬迁,最后保存在其后人家中,至到2011年都没有正式安葬。
1896年1月12日,刘铭传在六安麻埠刘新圩去世,遗骨暂时安放在圩内,拟择时安葬。
1896年春,一场大水冲毁刘新圩,刘铭传家人将棺材放在竹筏上运回肥西县,葬于离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十几里远的金桥吴家院墙。
1958年“大跃进”时,平整土地,刘铭传墓被挖开。在当时省政府的支持下,刘铭传曾孙刘肃曾先生的夫人和亲戚去刘铭传墓地察看,发现刘铭传随葬品仅剩帅袍等少数物件。他们把遗骨捡出,包以帅袍残片,带回合肥市火化,珍藏家中。
1964年,刘铭传的后人刘朝望的夫人周宗文由上海市来合肥时,受刘肃曾先生的委托,将刘铭传骨灰盒连同后人刘朝望的骨灰送往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保管。
1966年秋,苏州天平山灵岩山寺住持通知将存放的骨灰盒取回。周宗文委托娘家侄儿周国保将刘铭传及刘朝望骨灰带回老家长丰县三十头村,趁天黑埋入村后坟地,堆成两个相连的小坟包。周国保及家人从来不敢透露这是刘铭传的坟墓,恐遭人盗掘。周国保去世后,由其老伴和子女负责看护祭扫。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刘朝望之子曾寻找刘铭传之坟。1985年,刘铭传后人刘学亚和合肥市文物考古专家程如峰由合肥市政协原副主席萧克非先生委派,在知情者的指点下,曾往上海市查访刘铭传骨灰,后辗转找到长丰县三十头村,察看过此坟。因此,刘铭传骨灰埋葬地,除周国保家人外,只有刘家数人及程如峰先生知道。
骨灰保管
后人轮流保管骨灰
2000年12月13日是刘铭传骨灰发掘的日子,亲手掩藏刘铭传骨灰并负责看护的周国保(1985年亡故)的老伴和子女指认刘铭传坟墓所在地。这块墓地在长丰县三十头村的一个岗头上,墓旁有一棵大松树,成为其一个明显标志。刘铭传的墓极其简陋,甚至不及旁边一般村民的孤坟,“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身后竟如此凄凉,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的心酸。”刘铭传骨灰盒出土时已严重腐烂,一碰就破,不过,骨灰保存基本完好。此后,刘铭传骨灰暂时放在其后人家中轮流保管。
刘铭传骨灰出土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界人士十分关注刘铭传骨灰正式安葬的问题。大家认为刘铭传作为有重要历史功绩的名人,应该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墓园,以彰其功。肥西县政府很快将建设刘铭传墓园一事列入议事日程。
墓园建设
选址
因为刘铭传生前曾对家乡的大潜山饱含深情,据说年轻时的刘铭传曾登上大潜山仰天长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刘铭传成名后自号“大潜山人”,他创作的诗作也命名为《大潜山房诗钞》。据此,刘姓后人都赞同将刘铭传的遗骨葬在刘铭传旧居附近的大潜山
建设
墓园将分两期建设
为了让墓园更加吻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规划设计人员曾赴湖南省考察了与刘铭传同时代的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的墓园,并将按刘铭传的官秩来设计墓园。同时,鉴于刘铭传非同一般的历史功绩,这位传奇人物的墓园规模将远远高于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墓园规模。
根据刘铭传墓园的规划,墓园建于大潜山的北麓。规划设计人员考虑,由于大潜山北麓没有耕地、林地,基本上是光秃秃的石山,在这里建设墓园有利于保护生态。规划设计人员将在建设墓园的同时,大面积增加北麓的植被,一方面衬托墓园,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大潜山生态环境。“刘铭传墓园建成后,将使这片荒山成为青山。”
肥西县政协副主席卫先透露了墓园的规划方案:“墓园高度为146米,形状看上去有点像南京中山陵。”墓园外是一个大的停车场,一进门是一个影壁,经通道拾级而上,沿途可见石马、石猪和华表,在半山腰有祭祀的广场。“刘铭传墓园建设均由政府投资,工程分为两期,初期投资约为500万元。10月23日开标,下周正式开工建设。大寒之前务必要让刘铭传的骨灰入土为安,并将举办安葬仪式。”
墓园规格
刘铭传墓园的总体布局,是遵照清代官员墓葬制度一品官员的墓葬规格修建,总占地3.34公顷,垂直高差146米,设有壁照、三省桥、一道门、神道、牌楼、碑亭、华表、石像生、享堂、祭祀广场等,墓室就坐落于祭祀广场的中间。刘铭传墓园是由政府部门会同文史专家、刘姓后裔共同选定,位于大潜山北,依自然山势而建,面水靠山、环境非常优美。
建筑意义
将成两岸交流平台
肥西县政府有关人士称,刘铭传墓园将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和肥西县一个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
肥西县在建设刘铭传墓园的同时,围绕刘铭传旧居,还准备打造台湾省风情一条街,将原汁原味地浓缩台湾几个时期建筑、文化的要素,可能还会请台湾同胞对风情一条街进行建设、管理和经营。由于淮军中的爱国将领主要出自肥西,肥西县还将打造淮军文化园,目前正在呼吁立项。此外,肥西县将刘铭传墓园、故居作为紫蓬山风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全面规划,欲打造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
据台湾客人称刘铭传墓园的建设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观光价值,是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过去,我们台湾人到杭州市,要去杭州岳庙;到南京要上中山陵。今后,到了合肥市也要参观刘铭传墓园和故居,它会成为两岸交流的纽带。”
魂归故里
2011年4月12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在其家乡肥西县大潜山安葬,海峡两岸上千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及刘姓嫡系后裔、刘氏族人等来宾参加了安葬及公祭仪式。据了解,安徽省肥西县政府此前斥资2000多万修建了刘铭传墓园,建于肥西县境内海拔高大的大潜山北,借山建陵,墓园高达146米,占地3.34公顷。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遗骨搬迁
骨灰保管
墓园建设
选址
建设
墓园规格
建筑意义
魂归故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