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山在邹平县城西南7.5公里处,高590.8米,为
长白山脉北部山群的主峰。周围环拱大小山头几十座,山势起伏,壑峪纵横,千姿百态,气象峥嵘。
会仙山山势陡峻,北有石船谷,南有盘壑峪,绝顶深涧,三面环绕,皆奇险莫攀,只有西坡几线羊肠小径可达山顶。石船谷口,双峰对峙,南石户顶、北石户顶均陡峭异常,为会仙山一大险胜。盘壑谷中,草木葱茏,涧水萦回,景最幽僻,古有庵院,人称“小桃园”。东面半山壁上,几股泉水溢出,夏秋滴水飞练,冬春冰溜倒悬。因在阴寒崖面,往往至夏日来临,冰溜尚消融不尽,此谓之滴水崖。
会仙山顶地势较平,原建有金母祠。又有八仙台,相传八仙曾会集于此,故山以“会仙”命名。山顶有一日观台,若在清朗的早晨,于此遥望东方日出,会隐隐看见
东海鳞鳞金波,古人曾有“东望沧溟一勺流”诗句描绘其景观。
会仙山西北,绵延九峰,如巨龙腾舞,谓九节青龙山。头峰以北有一小丘,圆形孤立,谓之珠山,恰合“九龙戏珠”之局,古人因有“九龙直下一珠悬”之诗句。青龙山二、三峰之间,有一天然通道,古人谓之邹关,又叫隘阜口,今有章(丘)索(镇)公路过此。相传
孔子曾路过此处,见妇女哑嗓,遂歌曰:“哑妇之口,可以出走”,哑嗓遂灭迹。故此口又称哑妇口。哑妇口北有
清代著名史学家马之墓。青龙山尾部有
济青高速公路横贯。
青龙山东为
凤凰山,峰峦起伏,势如翔舞。凤凰山下是省内著名的张高水杏的集中产地。
凤凰山与会仙山中间突起一峰,谓观湖顶,因站山顶可俯瞰西古浒山泺景色故名。山东麓山峪中,有著名的古迹
唐李庵。
会仙山东侧为老人峰,山顶巨石错列,佝偻颤巍,状如老人,活灵活现,为会仙一大景观,俗称“老蒋背老婆”。迤南为
黄鹄山,古时山上曾有庵院。1937年农历
破五节,山东抗日救国第五军曾在此与
日寇激战终日,重创日军。迤东为
印台山,又名锻钻峰,当地俗称“妈妈头子山”。峰顶巨石,拔地而起,足有三层楼高,四面陡峻峭,无处可攀,仅东北一石,直通石顶,但须手足如猿仰面攀援,始可上去。石顶宽可容坐百人,临顶四望,远峰绵延,近山如丘,山村星罗棋布,田园织锦铺绣,回顾左右,云雾飘忽脚下,山鹰在山腰盘旋,令人心旷神怡,悠生“乘风归去”之情。因有“游印台而不登石,不为游”之说。
会仙山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有时可幻现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会仙仙灯。旧志曾载:“岁以
上巳节清明节,仙灯夜见,状如星火,火大者如盘盂,飘渺空际,时远时近,乍开乍合,如人持烛以行者,许时方没”。此番胜景,今人虽未曾见,据记载实有其事,目前尚未能探究其缘。
相传,很早以前的某年三月三,
八仙到
泰山拜会
碧霞元君后,准备各显其能渡海访友。当大家路过碧霞元君的泰山行宫——锦屏山时,被眼前绮丽的景色所吸引,纷纷按落云头,饱览山光水色。
兴致所来,只见
吕洞宾脱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上,手指处,青石板上骤然间现出八只酒壶,酒壶中盛着琼浆玉液。众仙席地而坐,一边欣赏山景,一边畅饮起来,不一会儿都有了醉意。
铁拐李倚着宝葫芦醉眼迷离,说:“此番过海访友,诸位只须躺在我这宝葫芦上,忽悠忽悠就过去……”;
张果老瞪着醉眼不服气地说:“谁稀罕你那破葫芦,俺老张倒骑毛驴,一拍驴腚,嗖一声就过去了”;其他人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各不相让。汉钟离腆着大肚一锤定音:“今日过海,大家各施法力,请太上师祖前来评判,谁的能耐大,那时自然知晓”。于是,
吕洞宾恭恭敬敬地盘膝而坐,双目微合默默念叨,约莫一袋烟的功夫,西南天空飘来一朵祥云,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了。
八仙收拾起趔趄趄的醉态,肃立恭迎。
太上老君降下云头,问道:“洞宾请我,所为何事”?吕洞宾上前躬身禀道:“师祖,小徒等有一事难决,烦劳圣驾。”遂将渡海比试法力的事说了一遍。老君听后,略一沉吟,说道:“渡水之术乃区区小技,
何足道哉!尔等修道之人,怎可轻起争雄好胜之心?!”众仙听了,个个面有愧色。老君又道:“随缘行善,广布福泽,乃修道之正途。此地东北方向原是一片大海,谁知海水退去之后,唯留下海中的一块礁石,尔等何不施展造山之术,为凡间留下福泽?”众仙如当头棒喝,顿时大悟,一齐上前谢之。
吕洞宾道:“小徒不惠,在师祖面前放肆了。”说罢,披发仗剑,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指,喝声“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现。众仙齐声喝彩。
张果老抖擞精神,倒骑毛驴兜了一围,一座怪石横生的山峰立时出现在眼前。接着“
铁拐李、汉钟离、
曹国舅、
韩湘子、
何仙姑、
蓝采和“相继施展神通,一座座山峰蜿蜒排列,
太上老君见了,心下欢喜。说道:“尔等且站过一边,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虚此行。”说罢,神功默运,手中拂尘一挥,一座高峰拔地而起,九节山峰遂坐落在了大礁石的西北方向(这就是后来人们叫做的九节青龙山),然恰在此时,老君口中打了一个哈欠,一团口水喷向大礁石,顿时那礁石崩裂,化做大小、高低不一的九座山峰,排列在九节青龙山之东南方。待与那
八仙回过神来,又见一小块巨石飞往九节青龙山之北,化为一座小山丘,恰合“九龙戏珠”之局与九九相会之意。此时,众仙大喜,纷纷夸赞仙术之神奇,老君早已跨上青牛,一道青光径往
兜率宫而去。这就是会仙山名字的由来和会仙山周围九座山峰的来历。后来人们又叫它做“九顶会仙山”。再后来,人们为了祭奠仙人造山之功,就在山上建了一座大庙,叫做天清宫,规模很大,光架梁就有七十二根,暗含
天罡七十二之变化,每年三月初三,也就是众仙造山这一天,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去参加祭祀活动。磕头的、烧香的、许愿的、还愿的络绎不绝,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盛大的“九顶山庙会”。
如今,还有两块龙头巨碑耸立在山门前,碑文中有“九顶会仙山”的记载。山顶有一日观台,据说,若在清朗的早晨,于此观日出,隐隐可见
东海“金波鳞鳞,彤天涌日”,故古人曾有“东望沧溟一勺流”的诗句,描绘其蔚为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