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汉学家
比尔·波特(Bill Porter),笔名赤松,1943年出生于洛杉矶,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从1972年起,比尔·波特一直生活在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作品,并萌生了探访传说中的隐士的念头。1989年,他便约上自己的摄影师朋友,踏上了秦岭“寻隐”之旅。之后,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将此次寻访之旅写成Road to Heaven: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中译《空谷幽兰》)。1991年,比尔·波特开始了新的旅行,从香港启程,途经上海市,再到山东省,也因此有了后来的《黄河之旅》。2001年,中文版《空谷幽兰》在中国大陆出版。2006年,比尔·波特再次从北京出发,从五台山太原市洛阳市合肥市,一直到香港,拜访了禅宗六位祖师的道场,随后出版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2012年,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这30天的故事,后来被他写成了一本书 —— 《寻人不遇》。2013年,比尔·波特相继在中国出版了《丝绸之路》 《彩云之南》。比尔·波特于2023年7月出版了《花影明月送将来》。
2023年,比尔·波特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0年,比尔·波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由于家道中落,无力承担学费,为了申请奖学金,他选择学习中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寒山诗集》。为了提高中文,他开始一边阅读一边翻译寒山诗,从此醉心于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哲学,练习书法。两年后,比尔·波特赴中国台湾的一所寺庙修行,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在这所寺庙过着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三年后他离开寺庙,隐居在一个山村里,在这期间,他逐渐了解到寒山、拾得丰干、石屋等中国古代隐士,并开始着手翻译他们的著作 , 经由他翻译的《寒山诗集》 《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作品,在欧美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最终,比尔·波特决定亲自去寻访中国隐士。
行走中国
当台湾到中国大陆旅游的禁令解除后,1989年,他便约上自己的摄影师朋友,踏上了秦岭“寻隐”之旅。比尔·波特拜访了30多位隐士:他们的生存状态并非像书中那样与明月清风相伴,与闲云野鹤为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历经过生活的艰辛困苦,或孤独贫寒,或抱病残年。他们过着简单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理想的精神生活。比尔·波特觉得必须把这个情况介绍给西方人。于是,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将此次寻访之旅写成Road to Heaven: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中译《空谷幽兰》),让西方人了解中国隐士传统,鼓励西方读者追寻并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
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特别行政区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同年,因为要给电台做一个240期的节目,比尔·波特开始了新的旅行,从香港启程,途经上海市,再到山东省。因为黄河入海口在山东,他便逆流而上追溯至源头,探索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这便是后来的《黄河之旅》。2001年,中文版《空谷幽兰》在中原地区大陆出版,成为畅销书,引发中国国内隐士文化“热”现象,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006年,比尔·波特再次从北京出发,从五台山太原市洛阳市合肥市,一直到香港,拜访了禅宗六位祖师的道场,随后出版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
继热销的《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之后,比尔·波特携最新作品《黄河之旅》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2012年4月14日与4月15日,他来到北京和重庆市为新书宣传,同时透露2012年10月将启动新的旅程,“寻访”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圣贤,向他们道声“谢谢”。随后,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市出发,到济南市李清照),往西安市(白居易),经成都市(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省(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蜀黍属酿制的波本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这30天的故事,后来被他写成了一本书 —— 《寻人不遇》。
2013年,比尔·波特相继在中国出版了《丝绸之路》 《彩云之南》。《丝绸之路》《彩云之南》都源于比尔·波特1992年的旅行。走丝绸之路时,比尔·波特从西安市出发,一路经过兰州市武威市敦煌市,一直到伊斯兰堡。在西南边陲,则是从梧州市出发,途经阳朔,在云贵高原上探访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
2021年,他在美国汤森港(Port Townsend)筹建禅修中心,传播和践行中国智慧,利益当地人。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寻人不遇》 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后,比尔·波特于2023年7月出版了《花影明月送将来》。10月13日,比尔·波特现身2023天府书展“比尔·波特‘走读四川省、写作四川’暨《遇见苏轼》创作签约仪式”,他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以《遇见苏轼》为名为苏轼作传,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撰写作品
翻译作品
1983年,比尔·波特以笔名“赤松”(Red Pine)出版了英语世界第一部寒山诗全译本《寒山诗集》,中英文对照加上详实的注释。此外,他还曾将《石屋山居诗集》及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个人生活
家庭
比尔·波特出生在一个美国家庭,他的父亲靠抢银行起家,奇迹般地逃掉罪责混入了上流社会。波特小时候读的是美国名校,室友的父亲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同学的母亲中不乏好莱坞大明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波特却没有对金钱、名利顶礼膜拜,反而厌恶起金钱来。所以,父母离婚时,家里的资产大部分耗在了高额诉讼费上,父亲破产了,比尔·波特却如释重负,甚至觉得快乐。告别了贵族式的生活后,比尔·波特一个人闯荡,当了3年兵,之后考上大学。
婚姻
比尔·波特的妻子比他小7岁,父母来自上海市,毕业于阳明山文化大学。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与传统学院派汉学家不同,比尔·波特以亲身体悟、实地寻访中国文化印迹而知名。他诗意般地在中华大地行走。旅行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他亲近中国文化的独特方式。翻译是他的“道”——生存之“道”,学习之“道,修行之“道”。他翻译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古典诗词,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新闻社评)
比尔·波特始终以一种敬畏之心探寻中国的文化故事,寻访静谧的隐士、禅心和诗意。但他笔下的语言却并不凝重,反而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澎湃新闻评)
波特有禅者的心,行者的脚,还有一双记者的眼睛。他所行走和记录的地方,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都饱含着那些已经被我们自己遗忘、但在一个外国人眼里却非常优秀的文化基因。(《 环球人物 》评)
参考资料
比尔·波特 Bill Porter.豆瓣读书.2024-01-22
寻人不遇.豆瓣读书.2024-01-22
丝绸之路.豆瓣读书.2024-01-22
彩云之南.豆瓣读书.2024-01-22
花影明月送将来.豆瓣读书.2024-01-22
一念桃花源.豆瓣读书.2024-01-22
江南之旅.豆瓣读书.2024-01-22
South of the Yangtze.豆瓣读书.2024-01-22
Yellow River Odyssey.豆瓣读书.2024-01-22
六祖坛经解读.豆瓣读书.2024-01-22
心经解读.豆瓣读书.2024-01-22
黄河之旅.豆瓣读书.2024-01-22
禅的行囊.豆瓣读书.2024-01-22
空谷幽兰.豆瓣读书.2024-01-22
Do Miracle' s Really Happen?.豆瓣读书.2024-01-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行走中国
主要作品
撰写作品
翻译作品
个人生活
家庭
婚姻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