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由
王朝柱编剧,
金韬、
唐国强、
陆涛和舒崇福共同执导,唐国强、
刘劲、
陈道明等主演的24集历史类电视剧。该剧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的献礼之作。
该剧讲述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
左派错误路线,导致
中国工农红军节节败退,为了保存实力,选择了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长征之路。毛泽东的决策起初并没有被起用,直到
遵义会议,确立其在领导地位,长征中,毛泽东及党内主要领导人率红军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长征金沙江之战,经历了一场场出生入死的革命时刻,终实现会师。
该剧于2001年6月14日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播出期间,全国收视率10.01%,北京地区高达17.9%,创下了同类题材的最高纪录。该剧获得第22届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八届“
五个一工程奖”
特等奖、
1978卓越大奖和第一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
金萱奖。
剧情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从
广昌战役失利,到血战湘江。由于博古(张世会饰)等的错误路线,导致
中国工农红军节节败退。面对红军遭遇的巨大失败,军队上下充满悲观情绪。从战士到中央,都在思考红军的前途,毛泽东(唐国强饰)以无畏的英雄气概,看到了红军的希望,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曙光,在积极的思想工作和不断努力中,迎来了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生死关的转折点。红军由被动转向主动,紧接着,
四渡赤水、过
乌江、攻贵阳、
长征金沙江之战、
飞夺泸定桥,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红军再次遇到挫折,爬雪山、
红军过草地,与张国焘斗争,既惨烈,又悲壮。但是,
中国工农红军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一个又一个险关,直至
腊子口之战结束。一曲信天游,红军到达陕北。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剧组当时走过
四川省、
江西省、
贵州省、
陕北地区等地,走过雪山草地,“我们驻扎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拍戏则是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红军走过的主要地方,剧组都走过了。”到了要拍毛泽东爬雪山的戏份时,本来已在海拔4800米处拍摄过一遍的
唐国强,觉得第一遍的雪不够大,当听说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将会下大雪后,坚持再上雪山,重拍这段戏。那天,山上冷极了,再加上空气稀薄,有的同志因缺氧几乎晕倒。但是,唐国强仍嫌雪下得不够大,山风吹得不够猛。他要求制片部门把雪堆成堆,用两台大号吹风机对着他用力吹。冰雪就像是砂粒打在他的脸上,比刀刮针刺还要疼,他就是在这样的大雪中冒着生命危险,带头滑下雪山,胜利地完成了毛泽东‘坐汽车下雪山’的好戏。
因为时间的原因,剧组当时把8月拍草地的戏推迟到了10月上旬,草地的状况反而更糟了。当时,草地里的水都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早晨起来都结着冰碴儿,流到草地里水泥混杂,又因为需要拍下雨,只能用
消防车抽雪地里的水,往空中抛洒做人工造雨。下的雨全都是泥汤,那叫一个臭,大家顶着“臭雨”在泥里走,万一陷下去,还会有“牺牲”的风险。一开始,演员们都站在泥地旁边犹豫,可导演
金韬突然穿着棉衣就跳了进去,演员们一看,也就不管不顾地跟着跳进了草地。
《长征》剧组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安营扎寨,沿着当年
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道路开始了最为艰难的拍摄历程。摄制组忍受着高山缺氧、紫外线照射和极度低温,进入了真实的情境和状态。三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
饰演康克清的女同志按照历史事实,身上背了4支步枪,共15公斤重,此外还背上行李、重,脸被冻成了紫色。
红军过草地的戏有一场拍得特别感人,上边人工降雨“哗哗”浇着,下边是齐膝的泥泞,一声“实拍——”,主演
唐国强率先跳进泥塘里,接着,演员们一个又一个跟着跳下去,大家手挽手唱起了《国际歌》。拍完这组镜头,所有主创人员都唏嘘不已,认为这组镜头拍出了气势,拍出了气概。
刚开始爬雪山的时候,大家都穿的是布鞋,结果被积雪一下子就打湿了。后来,有人发明了一个新式穿鞋法:先将宾馆的浴帽套在脚上,然后用
塑料袋紧紧裹住,接着穿上鞋,外边还要再绑一层麻袋片,如此一来,脚丫子就免了受冻之虞了。
《长征》拍摄过程中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拍“朱德立马”就是一例。按照剧情,在土城之战中,朱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家劝他不要冒险,朱德把帽子一摔:“不要担心我的安全,敌人的子弹打不着我朱德!”说着一勒缰绳,让战马人立起来,充分显示出总司令的英武和威严。然而,拍这个镜头时,马术不佳的朱德饰演者
王伍福可犯了难,要想让战马人立起来,谈何容易!更因为“立马”前在拍摄“雨中打马飞奔”的戏时,王伍福已经摔折了左手指,因此这场戏不得不用用替身来完成。谁想充任替身的马无论怎么吆喝,平时非常听话的马儿就是不肯立起来,试了好多遍也没拍成,没办法,只好先拍一个王伍福在马上回头亮相的镜头,准备接起来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王伍福一上马,那马前腿高抬一下子立了起来,拍摄现场围观的群众和剧组演职员顿时欢呼起来。事后,
王伍福感慨说:“真的好象做梦一样,连马儿都通人性。”
音乐原声
播出与收视
播出
收视
播出期间即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收视率10.01%,北京地区高达17.9%,创下了同类题材的最高纪录。
电视剧特色
《长征》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本世纪初的一个高峰,不仅因为其全景式地展现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还因为其艺术化的叙事、史诗品格,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广泛认可,纠正了社会上一些人对长征的错误认识。
电视剧《长征》就从
广昌战役的失败破题,写出了
中国工农红军惨败的同时,揭示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矛盾以及
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危害。而对于“担架上的阴谋”的驳斥,
王朝柱则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血战湘江之后,红军损失惨重,全体红军指战员都在期望毛泽东重新出山,以及毛泽东在担架上耐心地做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思想工作。
在创作方法上,王朝柱坚持革命
现实主义与革命
浪漫主义相结合。在电视剧《长征》中,既写了用兵如神的
四渡赤水,而且还要写出毛泽东指挥土城战役的失误。
电视剧用相当集中的笔墨描写了通道会议,这是过去的文艺作品鲜有涉及的。没有
通道会议,就没有
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党内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建议,第一次否定了
李德、博古等人的军事决策。由于这还不是一次正式会议,李德、博古等人利用“三人团”的权力改变了这次会议的正确决策。于是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的努力,又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
剧中的人物都描写得有血有肉。长征之前,毛泽东受到排挤,他主动申请去搞调查,让儿子毛毛能和自己朝夕相处。儿子毛毛找他玩耍,他一边蹲下让儿子当马骑,一边拿着书继续专心致志地读。这很真实,又很有情趣。
在拍摄电视剧《长征》时,剧组确定了要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进行实地拍摄,这也与以往在摄影棚里拍摄有很大的不同。主创们把“用长征精神拍《长征》”贯彻得十分彻底。演员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背着装备,还要搀扶着别的战友,整个人的状态就能进入到长征的真实情境中去,自然而然地能让观众感受到
中国工农红军这支队伍的顽强。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长征》以严格的历史真实和丰富的艺术加工,激情地展现了这段共产党人用生命、鲜血、意志和智慧书写的历史篇章。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靠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反败为胜,创造历史奇迹的气概和精神品格。全剧既有气势,也颇见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故事,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领袖形象塑造上更显示出新的突破。(新浪网 评)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
刘劲扮演的周恩来,
王伍福扮演的朱德,因为都找准了剧中人在当年长征中的心理轨迹和情感脉搏,他们的表演可以说都是跟着领袖人物的感觉走,自然流畅,出神入化,没有表演痕迹。他评价剧中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是以伟大抱负和超人胆识为内涵的独特的挑战性格和浓浓的忧患情结;周恩来由宽人严己、相忍为党的高尚品格所形成的特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朱德朴实敦厚、平易近人的风范中所包含的革命信仰的坚定性和大是大非上的鲜明性,都极具光彩和艺术感染力,都是前所未见又令人信服的。另外,像剧中的张闻天、博古形象的创造,乃至
蒋介石形象的创造,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上也都做了新的探索。(
李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