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佑之(1891~1931)革命烈士,
四川省早期
中国共产党党员,优秀革命活动家。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余善辉,笔名尤痴。四川
宜宾市古罗场人。中共宜宾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川南农民运动,影响甚广,人称“川南农王”。
简介
郑佑之(1891~1931),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余善辉,笔名尤痴,宜宾县古罗场画匠嘴人。郑5岁入塾,18岁入叙州官立中学堂。 1912年,考入成都农业学校殖边科,学未竟,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护国讨袁。还乡后,积极宣传革命。
1922年去
成都市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
共产主义思想在川南城乡的传播者,赵一曼(郑之妻妹)、
余宏文等共产主义战士,都先后受到他的培育。
1925年郑任共青团宜宾特支代理书记,1926年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分工负责农运,先后去宜宾北路、南路乡村发动群众建立
农会。曾在荣县
五宝镇组织5000农民的反军阀大示威,并相继建立和领导了数千人的农民武装——川南农民革命军,与五宝镇军阀驻军展开激烈战斗。
1927年,郑首任宜宾县农民协会执委会负责人。
1928年,被选为川南特委委员并担任中共宜宾
县委书记,继任
自贡市特支书记,领导了自贡盐厂和富顺炭厂的工人运动,组织了
荣县、
威远县的农民暴动。旋调任合川县委书记,组织领导了马房街民众抵抗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抵制政府摊粮派捐和向豪富素食的“反饥饿”斗争。不久,被选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
1930年调
重庆市,先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
1931年,在重庆被捕遇害。
生平
辛亥革命中,他奔走于县北一带,积极宣传
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民国4年(1915年)入吕超部队,参加讨袁战役。
袁世凯倒台后,又继续探寻救国之路。民国6年,郑回
古罗镇教书。民国8年,郑又联络柳嘉乡有识之士,筹办两等小学,被推为校长。但又遭到当地官吏豪绅排斥打击,遂于民国10年忿而卸职去合什场宣化小学任教。在此期间,郑与川南师范校长恽代英及
成都市王右木、何辉等通信结交。民国11年,郑佑之在成都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暑假,郑赴
泸州市面晤恽代英。[注]其后,在亲友、群众中广泛宣传
马克思主义,支持李坤泰(赵一曼)冲破封建罗网,投身革命运动。民国12年(1923)春,郑筹办普岗寺平民学校,次年春正式开校,他白天上课,晚上串户,不久即在古罗组织起
农会,并起草、印发了《告农友、工友书》,号召农、工“联为一气”打倒
帝国主义军阀、贪官、豪绅,“以求彻底解放”。他还主办不定期刊物《夜光新闻》,
油印散发四方,影响所及,白花、观音、大塔、泥溪和荣县
五宝镇等地,相继组织起农民协会或农协小组。
民国15年(1926)1月30日,中共宜宾特支成立,郑被选为特支书记。是年秋,驻
荣县二十四军旅长
张仲铭与荣县知事邓邦植勾结,强派军款21万元,百姓怨声载道。郑佑之及时到五宝镇与当地党支部成员研究,决定以五宝镇为中心发动荣县民众起而反对军阀、抗捐
抗税。他们发出《声讨万恶军阀张志芳檄文》,同时发动组织农协会员抗纳税款。并邀请
中国国民党(
左派)荣县党部负责人
谷醒华到
五宝镇,争取了五宝镇团总陈选侯以及所属各场团正,将民团武装和各地支援武装共数千人组织成立了“川南农民革命军”。但与此同时,张志芳又增派两连士兵扼守李家堰,并加紧武装催款,还抓捕了抗捐群众一百余人,使农民群众更为激忿。是年农历腊月十八日凌晨,郑集合农民军于檬子岩誓师,下午二时兵分三路包围李家堰。入夜,张部败撤。次日,退入五宝镇防守。郑又于普岗寺设农民军第一指挥部,于荣县龙潭场设第二指挥部,把武装斗争坚持下去。二十四军军部慑于农民军的声势和舆论压力,只得将
张仲铭调离
荣县、释放被关押群众、停收加派军款和赋税。
民国16年(1927),重庆“三三一”惨案后,
中国国民党(
左派)宜宾县党部及国共合办的中山中学被反动派捣毁。次年1月,郑佑之任中共宜宾
县委书记。郑为发展革命势力,把县委机关转移至大塔场、开展农民运动。正当深入酝酿暴动之际,郑奉命去
重庆市。
民国17年(1928)2月,郑被选为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委员,又为川南特委委员。同年10月至民国20年12月,郑还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行委(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宜宾县大塔第二次农民暴动失败后,郑受省委指派回宜处理善后事宜,部署了隐蔽党员的工作。在合川领导了反对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在此两三年的革命斗争中,郑常喝
稀饭、吃
番薯,有时饭菜也吃不上。一次,家里寄给他一笔钱,他全数用去购买了快慢机手枪10支送到川南农村,支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民国20年3月,郑任中共川东特委秘书长时,根据党的指示,派
余宏文打进二十一军“特委会”,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就义
1931年8月,川东特委负责人文强(文莱之)被捕,为考虑安全,组织决定撤消川东特委,成立江巴中心县委,领导
重庆市周围十县市的党组织。郑佑之任秘书长。他继续通过余宏文和“良心会”的周云芳、薛彦夫等人将文强秘密救出监狱,离开
四川省。布置“良心会”的人秘密杀掉那些作恶多端的特务、死不悔改的叛徒,暗中保护被捕监禁的陈震等同志。
郑佑之在重庆工作期间,正是党犯“左”倾错误的极盛时期。那时党一再强调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搞工人运动,把大批党员骨干调来城市,用集会、讲演、散发传单这种方式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暴动,夺取大城市。他对党在城市的这种工作方法持反对意见,曾在党的会议上多次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他以切身的经验指出,在敌强我弱的大城市,党的组织累遭破坏,党的领导人,一个个被捕杀害。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组织,一下子就给破坏了。他极不赞成在大城市执行那种蛮干的作法,并提出愿意去农村建立武装根据地。他的正确意见得不到支持,反而被扣上“
保守主义”、“右倾思想”、“农民意识”、“逃跑主义”等帽子。
由于敌人采用残酷镇压和收买叛徒两种手法,江巴中心县委成立不到一年,李家俊、杨仁杰、饶耿之等领导人又相继牺牲。郑佑之认为再这样下去,在重庆的党组织有被敌人完全吃掉的危险,即决心回农村再创根据地,以保存势力。他写信给弟弟郑瑞符,要他筹集
银元从速寄来
重庆市。款到后,他花了200多元大洋,在刘湘军械库里搞到当时最好的10支
德国快慢机手枪,并派张朗元、陈强等人秘密运回宜宾。
刘湘得知他的枪枝被共产党弄走的消息后,立即在全城戒严,搜捕共产党人,寻找枪枝。因此案与
余宏文等人有牵连,郑佑之立即要余宏文、周云芳、杨剑寒等人撤出特委会,火速离开重庆。而郑佑之也因此身份暴露,刘湘不惜重金四处悬赏缉拿他,组织决定立即把他调离重庆,派盛一平接替他的秘书长职务。一切移交工作已经完成,但临走之前组织又要他最后去由他领导的交通站取情报。郑佑之陈述这个交通站的人已不可靠,再去有被捕危险。可是组织仍再三要他去,他服从组织决定于12月21日去桂花街五世同堂院内,而交通站负责人袁世勋已于凌晨前被捕叛变,供出了郑佑之要来此取信件,即被敌人预先设下埋伏而被捕。郑佑之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出去,就在监狱里秘密给党组织和他的亲密战友李坤杰写了遗书,作好牺牲准备。1931年12月29日,敌人对郑佑之进行最后一次审讯。军法官也未放弃最后一次希望,再次对郑佑之进行诱降、劝降之后说:“你这样大的岁数了,还相信
马克思主义?你是受了欺骗。”郑佑之响亮地回答:“我就是相信马克思主义。”军法官见郑佑之没有“回心转意”,又问:“你相信马克思主义,你愿不愿意为它牺牲?”“我愿意。”郑佑之在敌人的法庭上,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斩钉截铁地回答。
1931年12月30日,郑佑之在重庆英勇就义,时年40岁。临刑前,郑佑之在敌人戒备森严的刑庭上,抓住仅有的一点时间,给弟弟们写下了一封成为传之千古的遗书,要弟弟们“传布与一般人知道,以待将来的公论”。
郑佑之赤胆忠心,无私无畏,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民国20年底,党组织决定将郑调离
重庆市。当他办毕交接手续,去桂花街五世同堂院内交通联络站取信时,因叛徒袁世勋出卖而被捕。郑被投入巴县监狱,敌人百般威胁利诱,而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是年12月30日,郑慷慨就义于重庆罗家湾。后,其弟郑瑞符将遗体载运回乡,安葬于普岗寺平民学校(今普岗小学校)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墓修。1985年县人民政府于墓前立碑,碑文:“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郑佑之
烈士墓”。同年4月5日,中共观音区委集资建立“郑佑之烈士纪念碑”于观音中心小学灯光球场侧。 (注:郑佑之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时间,一说1925年转党,一说是1922年入党。现已无法详考)
中新网宜宾2011年4月11日电(罗志彦 何川)记者11日从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文史委获悉,近日,该委收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同志捐献的大量珍贵老照片,其中,发现了四川早期
中国共产党党员,优秀革命活动家、中共宜宾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人称“川南农王”郑佑之在重庆遇害时的照片。
记者看见,该黑白照片中,一名男子横躺在一块
实木板上,胸口中央的弹孔清晰可辨。据捐献照片的老同志告诉记者,该男子正是郑佑之无疑。记者发现,在老同志捐献的照片中,还有有关郑佑之被捕枪决的报道的照片。报道该消息的报纸名为《重庆新蜀报》。报道标题为“昨日枪决三共党 用世杰(文章中为周世杰,此处疑为别字)罗曼生郑佑之图谋不轨”,报道记载:“用罗两人,已判处死刑。于昨(三十)日午前绑赴刑场枪决矣,又共党省委郑佑之,在共党中原有第一马克思之称,于日前被二十一军部口口口桂花街五世同堂院内捕获,判处死刑,亦同时执行云。”随后,记者又将照片翻拍以后交予原宜宾县委党史办主任胡登元辨认。胡登元告诉记者,该照片确系郑佑之就1931年12月30日就义后的照片,是他的弟弟郑瑞符前往
重庆市搬遗体回乡时拍摄的。
纪念场馆
郑佑之故居
郑佑之故居位于
叙州区古罗镇同力村化匠组。故居建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为清末时期的地主庄园式建筑,有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故居距叙州区区府所在地
柏溪镇90公里,距离郑佑之烈士墓4公里。郑佑之故居1989年被原
宜宾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佑之烈士墓
郑佑之烈士墓位于叙州区古罗镇佑之小学校外操场,郑佑之于1931年12月30日慷慨就义于重庆罗家湾后,其弟郑瑞符将遗体载运回乡,安葬于烈士1923年创办的普岗寺平民学校(今古罗镇佑之小学校)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墓修茸。1985年县人民政府于墓前立碑。1989年,郑佑之烈士墓被原宜宾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佑之烈士墓建筑占地面积21.34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00平方米,距
宜宾市县城90公里。
烈士墓坐北向南,由石条砌成长方形,顶为弧形封土,长5.9米,宽3.64米,高0.58-1.58米。墓碑嵌在墓前,石质,高1.26米,宽0.64米,碑顶饰有大红五星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