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谷之战是指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在唐与
辽朝、奚等之战的初期,契丹首领
孙万荣率军在东硖石谷(今
迁安市东北)歼灭唐清边道总管
王孝杰所率先锋的作战。
贞观二年,首领摩会率领部众宣布归附
唐朝,为唐朝开启经略
东北地区的计划扫清了障碍。
李世民征
高句丽时,曾在
营州接见过契丹首领
大贺窟哥,封他为左武卫将军。公元648年,窟哥更率众内附,唐太宗遂以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为基础,设置松漠都督府,正式将契丹划入唐朝保护之下。历任契丹首领都要接受唐朝的册封,担任松漠
都督的职位。
唐朝对东突厥的打击,解决了北方最大的边患,也使得活跃在北方的
辽朝失去了最大威胁。
大贺窟哥去世之后,第二任松漠
都督阿卜固就兴兵造反,唐廷以阿史德枢宾为沙砖道行军大总管,与
辽东经略
薛仁贵合兵击契丹,大破之,生擒阿卜固。
唐朝又以
大贺窟哥之孙
李尽忠为松漠都督,另封窟哥之孙枯莫离为左卫将军、归顺郡王,教二人继续统领契丹
八部。很明显,唐朝试图使用同时立两个君主的模式,避免契丹再次出现权力集中、无法驾驭的局面。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年号为周。随即而来的
眉山市刺史李敬业和唐宗室的起兵,吸引了
武周王朝的大部分注意力。来自早前就已反叛的突厥人和西方吐蕃人的威胁也使得唐朝的整个西部防线左支右拙。
武后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
李尽忠率领
辽朝部众举兵反叛武周政权,攻陷
营州,俘虏
唐朝官吏数百,杀死了营州
都督赵文翙。唐朝北方边境刚刚结束
后突厥汗国之乱不满一年,又因为契丹的反叛动荡起来。8月28日,
唐军深入到今日河北
迁安市东北地区的西硖石谷内的黄獐谷。进入黄獐谷后,契丹伏兵四起,环攻唐军,唐军溃乱,无数将士被挤下悬崖摔死。唐将
张玄遇和麻仁节都被契丹俘虏。
契丹反唐黄獐谷之战后,
武则天为挽回败局,于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诏征天下囚犯与吏民家奴骁勇者充军,并令山东(太行山东)靠近边塞各州组织武骑团兵,以右
武威市卫大将军、建安王武宜为清边道行大军总管,率军进讨契丹。这时,东突厥
默啜可汗请作武后之子,并为其女儿求婚,同时要求归还突厥降户,愿率其众讨伐契丹。武后遂册授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
可汗。十月二十二日,契丹首领
李尽忠卒,其妻兄
孙万荣代领其众。默啜乘机突袭松漠都督府(治今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北),俘尽忠、万荣妻、子而去。万荣收集余众,军势复振,即派部将骆务整、何阿小为前锋,率骑南进,攻克冀州(治今河北冀县),杀
刺史陆宝积,屠吏民数千人。继而进攻瀛州(治今
河北省河间)属县,使河北大为震动。
武则天急令夏官尚书
王孝杰、
羽林军将军
苏宏晖率军18万(一说17万,另一说7万),讨伐契丹。《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北狄》:“又令夏官尚书王孝杰、左羽林将军苏宏晖领兵七万以继之。”
神功元年(697年)三月,王孝杰部行至东硖石谷,与契丹军相遇。因道路险隘,王孝杰率少量精锐作为先锋,前进。
孙万荣令契丹军佯退,诱敌深入。王孝杰且战且进,在将出山谷时整队布置方阵。这时孙万荣令契丹军立即回军反击,四面围攻,唐(周)军主力后援没有来,
王孝杰以少打多,营中溃乱,王孝杰堕谷而死,所率先锋死亡尽。
此战,王孝杰“率精锐之士为先锋”“深入寇境,以少御众”“虏甚众”,深入敌境以少打多,兵数远少于孙万荣。王孝杰所率的是少量兵力,而“既无后继”“后援不至”,说明
苏宏晖没有率领大军主力前去支援王孝杰。最终王孝杰率领的少量先锋死亡殆尽,而唐(周)军主力没有全军覆没。
武攸宜军在
渔阳(今天津县)闻孝杰败没,不敢进。万荣遂乘胜进兵幽州(治
蓟州,今北京城西南),攻陷城邑,剽掠吏民。
武攸宜派兵进击,亦不能克。
后突厥汗国乘
辽朝后方空虚之机,发兵进攻契丹新城,尽俘契丹老弱妇女而归,并使乙冤羽驰报
孙万荣。孙万荣此时正与唐(周)军相持,忽闻新城有失,慌恐不安,众心离散。附于契丹的奚人也乘机背离契丹。
唐(周)军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族兵众击其后,部将何阿小、
李楷固、骆务整都被俘,契丹军大溃,孙万荣帅只得轻骑数千东逃。
六月三十日(公元697年5月25日),
天授前军总管张九节率兵于中道阻击,孙万荣穷蹙,家奴杀孙万荣,投降于张九节,孙万荣的首级被唐(周)朝张九节传送到唐朝
洛阳市。孙万荣余众投降于突厥。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
武则天派李固、骆务整率军攻打契丹余党,悉平之。
《
资治通鉴》记载: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水东,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奴斩其首以降,枭之四方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