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二叉蚜(学名:Schizaphis graminum),又称绿蚜,是
蚜科二叉蚜属下的一种
半翅目昆虫,原产于古北界,现已引入其他地区。它主要
寄生在小麦、
大麦、燕麦、高粱、水稻、
狗尾草、
莎草等
禾本科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导致
小麦草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时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据报道,它还是
巴基斯坦谷子的害虫。
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一30代,具体
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冬麦田
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上,5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胎生繁殖快,30℃生长发育最快,42℃迅速死亡。该
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
无翅孤雌蚜体长2.0mm,卵圆形,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腹管浅绿色,顶端黑色。中胸腹岔具
短柄。额瘤较中额瘤高。触角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喙超过中足基节,
端节粗短,长为基宽的1.6倍。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长为基宽的1.5倍,有长毛5—6根。有翅孤雌蚜体长1.8mm,长卵形。活时绿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触角第3节具4—10个小圆形次生感觉圈,排成一列。
前翅中脉二叉状。成年的绿蚜长约1.3至2.1毫米(0.05至0.08英寸)。头部和胸部呈稻草色至淡绿色,腹部呈中绿色,晚期
若虫和成虫背部有一条深绿色的背脊。触角呈暗色,角管呈浅色并带有黑色的尖端。
当在
禾本科上吸食汁液时,
蚜虫会导致叶子上出现黄色或红色斑点。随着绿蚜数量的增加,植物逐渐出现黄色和红色的色调,叶子死亡,根部死亡,极端情况下,整株植物会死亡。在易感的小谷物作物品种上,植株大小和产量会受到影响。在草坪草中,叶尖和叶片变黄并带有
褐色尖端,与健康的叶子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叶子的凋零,蚜虫会转移到新的叶片上。
(1)预测预报。当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一250头或滔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2)农业防治法①选用抗虫品种。如:鲁麦23。②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
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③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④合理施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