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雀赋,三国时期
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行文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雀与鹞抗争的场面。
鹞雀取。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食不足饱。鹞得雀,初不敢语。顷来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惋。当死毙雀,头如果蒜。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外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莀多。目如擘椒,跳萧二尺。我当死矣,避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曹植是
魏晋时期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诗人,有“
建安之杰”之称。如果从曹植现存诗文的总的创作倾向来看,他是一个深刻的
现实主义诗人,但若细审他的创作,其中又透发着一股浓郁
浪漫主义气息。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鹞雀赋》。这是一篇既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寓言特点的赋。这是曹植的自况自拟之作,表现了他被迫害被压抑,生命维艰的困苦境地。这篇赋无论是总体构架或是那谐谑成趣的表现风格,都明显地受到了《
庄子》文风的影响。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
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朝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
杜牧的《
阿房宫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
苏轼的《
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等。
曹植(192—233)
曹魏杰出诗人。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县)人。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年封平原侯,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改为临淄侯。公元221年(
曹丕黄初二年)改封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叡即位,曹植
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有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
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作品今存
南宋嘉定刻本《
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
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
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南梁大诗人
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