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
江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
阳春面,本来的名字叫“清汤光面”,又称白阳面、光面、清汤面,是指一种不加上任何菜肴配料而只有汤的面条。阳春面来源,说法众多:有的来自历法;有的来自爱新觉罗·弘历御笔赐名;还有来自井隐语等。
阳春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江南苏浙沪台人的特色小吃。阳春面主要以熬香的葱油加烧透的海米,与煮熟的面条一起伴食,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其主要特点是汤清味鲜,清淡爽口,因而备受食客欢迎。
历史由来
相传秦始皇统一了度衡量,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小阳春,后被引用到苏州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
关于阳春面的由来,还存在一种说法: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在一个面摊坐下来,要了一碗面条,吃后很觉清爽,兴致大发,随口说道,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赋颇多,贡献较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身旁随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自此阳春面的美名便享誉江南
还有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于是成面名。另有一种说法,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
阳春面,因为用料少,制作方式简单,清汤寡水,难以满足所有食客需求。许多面馆对阳春面的汤加以改进,用肉骨头熬制,也有增加鳝鱼骨同煮的,汤浓昧鲜;也有把葱油料汁与面条充分拌透、拌匀,使料汁渗透至每根面条上,这样就出现了葱油拌面。
制作方法
材料:猪肥肉、干虾仁(海米)、小葱。调味料:盐。
将一小块猪肥肉切成大点的丁;海米清洗干净,浸泡一会儿使其变软;再将小葱细细地切勿成葱花,然后起锅,将肥猪肉放进去,加一炒勺清水,小火慢熬,直到熬出猪油时将油用漏勺控出,猪肉则仍在锅内翻炒至表面略微上色。后放入泡软的海米,小葱段,小火炸香,这时候的海米葱油就熬好了。最后将葱花放入一个大碗里,海米、猪肉渣也依次放进来,倒入适量生抽、盐,舀上一汤匙熬好的葱油备用。锅里加水烧开,先舀出一勺浇入盛放葱花和猪油的碗里,这样一碗阳春面汤就做好了。
煮面条的水要多放些,这样煮出来的面条才不会容易粘连。面煮到八九分熟就可以捞出来了,若是完全熟再捞,吃到后来面条的口感会过于软烂,不够爽滑劲道。面放到碗里时,也不要一次放太多,汤要多一些。
菜品特色
江南阳春面,更看重一碗汤,对面不太讲究。把猪油和炝葱花看得重,以保障汤味的醇厚悠长。酱油汤是用猪骨熬制,里面也加入虾米,猪油熬制也需要辅以鲜嫩的西亚火葱,鲜香不油腻的猪油渗透到每一寸面条里,葱翠点缀柔如春棉,一碗面看似平淡无奇,却凝聚着物质的精华。阳春面汤要清而不油,味要鲜而食后不干。淮扬菜追求自然,用自然鲜味来呈现,所以吃的是本味,吃的是自然的味道。
北方的阳春面,更注重面。面要反复揉搓,软硬适度,直到弄出质感来,做出的面线条粗放,遒劲力道,煮熟捞起,咀嚼耐久。因南北贫富的不均和习惯口味的差异,北方的阳春面只放些小白菜、青菜,技巧在猪油炝锅的环节,须用本地的小香葱生姜大蒜,火候恰到好处,哧啦一声泼在上去,美味就出来了。
营养特点
汤清味鲜,清淡爽口。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阳春面主要以面为主,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而且由于阳春面口味清淡,老年人和儿童都适合吃。
参考资料
愈小吃,愈中国。.澎湃.2024-02-20
..2024-02-20
文化江南美味阳春面.中国食品安全网.2024-02-11
阳春面.县域经济网.2024-02-20
一碗阳春面.松原日报.2024-02-20
阳春面的营养特点.新浪旅游.2024-02-20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制作方法
菜品特色
营养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