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道
川东道
川东道是明清时期四川省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明代主要驻扎于巴县、达州、涪州的道员,清代则专指驻扎于巴县的分巡兵备道。清代初期,川东道辖区包括重庆府、夔州府、顺庆府三府,后经过多次调整,最终至清末未变。
简介
川东道在明代是驻扎于巴县、达州、涪州的道台的普通称谓,而到了清代则专指驻扎于巴县的分巡兵备道。川东道的名称变化繁杂,如“分守上下川东道”“分巡上下川东道”“抚治道”“川东兵备道”“川东兵备副使”“重兵备道”等,甚至在1891年重庆开埠通商后,川东道还被称为“重庆海关道”。这些名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明代有守道、巡道、兵备道之分。设立道的目的在于方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弹压,防止地方权力过大,或应对地方疆域辽阔、难以管理的情况。初设时,川东道下设左右布政、参政,按察副使、参议、事等官员,分治各道。
清代,川东道的辖区和职能经历了多次变化。康熙八年(1669年)置川东道,驻地为重庆府。雍正六年(1728年)增辖保宁府,同年十一月又增辖达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顺庆府划归川北道,川东道辖区调整为重庆府、夔州府二府,以及达州直隶州、忠州直隶州二州及黔彭直隶厅。乾隆元年(1736年),辖区再次调整,增加酉阳直隶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川东道兼辖重夔二府,布政司参议衔。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加兵备衔。嘉庆六年(1801年),增领绥定府、太平直隶厅。后称分巡川东驿传兵备道,辖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三府,忠州直隶州、酉阳直隶州二州,一直持续到清末。
管辖范围
川东道的管辖范围在清代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辖重庆府、夔州府、顺庆府三府,后增辖保宁府和达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后,辖区调整为重庆府、夔州府二府和达州直隶州、忠州直隶州二州及黔彭直隶厅。乾隆元年后,辖区包括重庆府、夔州府二府和达州直隶州、忠州直隶州、酉阳直隶州爱新觉罗·颙琰六年后,辖区扩大至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三府,忠州直隶州、酉阳直隶州二州。此外,川东道还管辖包括巴南区江津区长寿县城口县綦江区南川区、永川县、荣昌区铜梁区大足区璧山区武胜县、合川县、渝北区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市、忠县、都县、垫江县梁平新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县、涪陵县等36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管辖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