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畅松
林畅松
林畅松,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10月生,汉族,广东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后。美国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的高级访问学者。
个人简历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二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美国AAPG会员。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长期从事煤油气盆地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盆地动力学、沉积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盆地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领域取得过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00多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沉积地质学、层序地层和构造-地层学、盆地动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分析等。
学习经历
1981年 获武汉地质学院学士
1984年 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
1988年 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
1992-1994年 在英国Liverpoor大学做博士后
1999-2000年 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科研经历
目前正负责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一个、负责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个、国家科技部国家攀登项目二级课题一个、“八·五”地矿部重要基础项目(报告第二副主编)一个、胜利油田“九。五”攻关项目二级课题一个、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东海石油公司项目一个。
成果奖励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北京市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鼓励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二等奖。
学术任职
中国煤田地质学会副主任、中国沉积学学会理事;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沉积学讨论组召集人、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初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主任。
发表论文
国内论文(1991-2009)
110.林畅松.2009.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沉积学报.
109.于炳松,林畅松.2009.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沉积学报.
108.杨扬,胡建中,林畅松.2009.塔西南阿其克背斜地质构造特征及与油气关系.地球学报.
107.董伟,林畅松,谢利华,张忠涛,阳孝法,张燕梅,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地球学报.
106.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2009.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105.彭莉,刘小平,林畅松,刘景彦,阳孝法,王海平,李换浦.2009.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04.谢利华,林畅松,董伟,周彤,陈胜红,高鹏.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沉积体系。石油地质与工程.
103.谢利华,林畅松,周彤,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天然气工业.
102.董伟,林畅松,施和生.2009.番禺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刘景彦,林畅松,常艳艳,高达,张宇.2009.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石炭—二叠系陆表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模拟与聚煤分析。现代地质.
100.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郭凯,宋小勇.2009.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99.谢利华,林畅松,董伟,秦成岗,张忠涛,熊亮.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中国地质.
98.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9.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7.丁文龙,林畅松,漆立新,黄太柱,余腾孝.2008.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地学前缘.
96.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8.乌什县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地学前缘.
95.周树青,黄海平,史晓颖,林畅松,胡尊伟.2008.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地质论评.
94.徐长贵,于水,林畅松,王昕,王粤川,李慧勇.2008.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古地理学报.
93.杨晓兰,林畅松,王子良,李桂芬,孙龙,王志强,刘显贺.2008.运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东印尼Seram岛Oseil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展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92.刘景彦,王清华,林畅松,张丽娟,雷燕平,胡广成,胡博.2008.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石油勘探与开发.
91.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杨芳.2008.贝尔凹陷下白垩统构造对沉积充填和砂体分布的控制。石油天然气学报.
90.刘景彦,林畅松,彭丽,陈清清,张响响,周小军.2008.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89.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8.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88.阳孝法,张学伟,林畅松.2008.地震地貌学研究新进展。特种油气藏.
87.周小军,林畅松,丁文龙,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地层结构外延法在塔中隆起古生界多期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6.周小军,林畅松,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沉积盆地内不整合界面组合样式。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5.董伟,林畅松,秦成岗,谢利华,阳孝法,崔立叶,张博.2008.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现代地质.
84.刘景彦,林畅松,赖兴运,杨永恒,阳孝法,司宝玲.2008.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古地理和物源体系。岩石矿物学杂志.
83.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2007.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地球科学进展.
82.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7.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地质论评.
81.张响响,林畅松,刘景彦,崔永刚.2007.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古生界上泥盆统底和三叠系底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估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80.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储呈林.2007.海拉尔区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地质与工程.
79.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云金表,巩固.2007.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世界地质.
78.储昭宏,马永生,林畅松.2006.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地质科技情报.
77.陈莹,林畅松,余宏忠,崔永刚.2006.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地质力学学报.
76.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6.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75.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2006.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74.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2006.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特种油气藏.
73.刘卫红,杨少春,林畅松,王瑞丽,冯建伟.2006.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林畅松.2006.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现代地质.
71.张英志,林畅松,马利民,刘景彦,张宇,梁秀丽.2006.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现代地质.
70.陈莹,林畅松,周小军,张学伟,杨孝法,雷艳萍.2006.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新疆石油地质.
69.周小军,林畅松,刘景彦,陈莹,李三忠.2006.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新疆石油天然气.
68.陈方鸿,张明瑜,林畅松.2005.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含岩系姚家组沉积环境及其富铀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67.马玉天,林畅松,王晓东,杨会东.2005.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66.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2005.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地学前缘.
65.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层状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地质学报.
64.庞保成,林畅松,罗先熔,胡超涌,庄新国.2005.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地质与勘探.
63.朱毅秀,刘洛夫,林畅松.2005.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兰州大学学报.
62.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石油实验地质.
61.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6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5.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市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现代地质.
59.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冯雪.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自然科学进展.
58.刘景彦,陈志勇,林畅松,吴志轩.2004.东海丽水市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沉积学报.
57.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镇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沉积学报.
56.于炳松,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高熟海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地球科学
55.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任建业,张英志.2004.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幕式裂陷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和模拟模型。地球科学.
54.朱毅秀,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4.塔里木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初探。内蒙古石油化工.
53.林畅松,王清华,肖建新,王国林,丁孝忠,纪云龙.2004.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52.于炳松,H.Dong,E.Widom,陈建强,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Re-Os和Nd同位素特征及其与扬子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51.卢明国,林畅松,廖忠礼,张建华.2003.江陵县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特征。沉积学报.
50.卢明国,林畅松,王典敷,肖建新,夏胜梅,刘丽军.2003.江陵浅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地球学报.
49.刘景彦,林畅松,李喜臣,刘丽军,张韬.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地球学报.
48.于炳松,王黎栋,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刘忠宝,林畅松.2003.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形成的次氧化条件。地学前缘.
47.吴智平,李伟,任拥军,林畅松.2003.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地质学报.
46.卢明国,王典敷,林畅松.2003.江陵县凹陷层序地层充填与油气勘探。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45.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
44.刘丽军,肖建新,林畅松,王典敷,卢明国.2003.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沙市区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
43.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2003.渤海湾盆地东营市沾化区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42.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谢小建,肖建新,刘景彦,史艳丽.2002.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学报.
41.林畅松,杜玉良,翟刚毅,张文秦,张韬,丁孝忠.2002.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学报.
4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颜.2002.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市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地球学报.
39.庞保成,林畅松.2002.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地球学报.
38.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刘景彦,仝志刚,丁孝忠,李喜臣.2002.中国东部第三纪裂谷盆地多幕拉伸过程和深部热流演化的定量模拟。地质学报.
3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2.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与围岩对比研究。黄金地质.
36.邱以钢,程日辉,林畅松.2002.沾化区凹陷下第三系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5.林畅松,刘景彦,刘丽军,张韬,李喜臣.2002.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现代地质.
34.卢明国,林畅松,童小兰,刘丽军.2002.湖北当阳区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中油气运移的流体包裹体标志。现代地质.
33.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2002.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孤北洼陷沙三段为例。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32.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肖建新,陈建强,纪云龙.2002.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1.陈建强,李兴武,于炳松,林畅松.2002.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0.陈建强,王训练,于炳松,林畅松,李兴武.2001.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地层学杂志.
29.庞保成,林畅松.2001.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
28.林畅松,刘景彦,蔡世祥,张艳梅,吕明,李杰.2001.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科学通报.
2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1.广西金牙金矿床百逢组沉积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现代地质.
26.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2001.反向断阶构造样式与砂质沉积体发育。吉林大学学报.
25.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1.塔里木盆地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及其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4.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孔凡仙,刘景彦,郑和荣.2000.“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地球科学.
23.刘景彦,林畅松,姜亮,陈志勇.2000.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地球学报.
22.许红昆,林畅松.2000.沉积物压实的一种校正方法。地学前缘.
21.庞保成,林畅松.2000.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地学前缘.
20.林畅松,张燕梅,刘景彦,庞保成.2000.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地学前缘.
19.刘景彦,林畅松.2000.前陆盆地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地学前缘.
18.程日辉,林畅松,崔宝琛.2000.沉积型式与构造控制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17.刘景彦,林畅松,喻岳钰,武法东,姜亮,陈志勇.2000.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剥蚀量的方法改进。石油实验地质.
1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焦贵浩.1999.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沉积学报.
15.林畅松,张燕梅.1999.盆地的形成和充填过程模拟──以拉伸盆地为例。地学前缘.
14.李杰,林畅松,陈平富.1999.琼东南盆地莺歌海镇组—黄流组海平面变化与层序年代地层。地质论评.
13.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1999.构造断阶与砂体预测:以沾化区凹陷富林地区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2.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陈志勇,姜亮.1999.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现代地质.
11.林畅松,解习农,张燕梅,刘景彦.1998.二维沉积层序计算机模拟研究。沉积学报.
10.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1998.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地学前缘.
9.李思田,林畅松,张启明,杨士恭,吴培康.1998.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科学通报.
8.姚军辉,关晓东,林畅松.1997.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7.焦养泉李思田林畅松解习农杨士恭.1995.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中生代盆地为例。地学前缘.
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1995.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为例。地学前缘.
5.张燕梅林畅松.1995.拉伸盆地模拟理论基础与新进展。地学前缘.
4.李思田,李祯,林畅松,杨士恭,解习农1993.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煤田地质与勘探.
3.李思田,杨士恭,林畅松.1992.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沉积学报.
2.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山桌子山区太原组和山西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聚煤作用。煤炭学报.
1.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奥拉槽早古生代深水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特征和充填样式。现代地质.
1.Lin Changsong, Erikoson Kenneth, Li Sitian, etal., Sequence 建筑,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f lacustrine sequence of the Erlian Basin, AAPG Bulletin, 2001, V.85, No.11:2017-2043.
2.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Xiao Jianxin, et.l., Depositional 建筑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2,V.45, No.3:250-258.
3.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Cai Shixiang etal., Depositional 建筑 and developing setting of large scale incised valley and submarine gravity flow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V.46, No.8:690-693.
4.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 Sitian, etal., Quantitatively modeling of multiple stretching of lithosphere and deep thermal history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2, V.76, No.3:324-330.
主持科研
主持过10多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对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二连盆地、莺-琼盆地、贺兰山拗拉槽、百色盆地、江汉盆地、东海西湖及丽水凹陷等煤油气盆地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在盆地动力学、沉积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盆地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领域取得过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出过“多幕裂谷过程和深部热流演化模拟模型”、“断陷盆地构造地层和层序地层”、“二维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模型”、“盆山耦合过程及其沉积充填响应”、“大型下切谷和海底扇沉积模式”、“构造坡折带及砂岩油气藏预测”等方面提出过创新理论,应用于砂岩油藏群分布预测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承担有国家重大基础规划项目(973)课题、国家攀登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油田生产单位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
出版和合作出版专(译)著7部,代表性专著有:
1.林畅松、杨起、李思田,1995,《鄂尔多斯西缘贺兰拗拉糟充填演化分析》,地质出版社。
2.李宝芳、李、林畅松, 199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纪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地质出版社。
3.李思田、路风香、林畅松,1998,《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带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教学招生
目前开设有《沉积盆地分析与模拟》等课程,先后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多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含油气盆地构造-地层分析、盆地动力学过程与模拟、沉积地质和层序地层分析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学习经历
科研经历
成果奖励
学术任职
发表论文
主持科研
出版专著
教学招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