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塔是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
房山区南尚乐乡塔照村。建于辽代,南向,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形秀丽,塔基为须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塔身正面设券门,其它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宝刹。
《房山县志·卷三》载:照村东北有山,名
金粟山,山顶有塔,人名其村曰“塔照村”,名其山曰“塔山”。南临
拒马,北接黄龙,此山挺然独秀,塔则高踞其巅,遂为一方之望。
一切灯火烂漫,都来自最初暗处的照亮,没有这种暗处之灯,很难得到最后外在光丽的结果。三传佛教的沟通交流是直至目前仍然亟需的一件事业。所谓交流,不在简单的世俗文化层面,交流所要解决的是修行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沟通了解,心就不会在差异巨大的三种佛法传统中间得到安止,然而思考佛法的真意,剥除其它不纯的因素,是每个修行人,直至成佛以前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拖延这一沟通交流,并不意味能够越过难题,差别只在解决早晚。
禅院建设如此,做人也如此。现代社会中,心灵的暗区仍然很多。古人萍水相逢都可以结交朋友,现代人却随着文明的发展越发孤立封闭,无论在哪个行业,人们结交信赖的人都很少。这样,在自己的心里,以及在自己的心所映现的世界中,便存在许多盲暗。我们在他人身上所发现的暗区,通常与我们自己的相应。在这样的社会中,便需要可以从微处点亮的人,需要在困顿中可以给出温暖的人。
心净则国土净,一个人对自己的观察力度有多少,观察他人,点亮暗区的能力也就有多少。照亮意味着自我牺牲。关于克己复礼,照亮他人的问题,
儒家有过多种讨论。有人说,你发心帮助一个人,就要达到最终的结果才可以,没有帮助完全,都不算圆满。有人说,你只要有这个发心,什么都不做也是圆满的。也有人说,你有这个发心,又付诸行动,然而结果不如所愿,这也圆满。不论随从哪一种意见,都要从暗处一灯的用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