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王安忆所著小说
《天香》是当代作家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11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文共分三卷。《天香》为读者展现的是一幅明清上海市的历史画卷。小说的故事讲述了上海一申姓家族的兴衰始末,连带着还原了上海顾绣的发展历史。家族兴衰和器物兴起在小说中双线并行,由此而衍生出的情节枝蔓又交织成大上海的发迹史。
《天香》详述的是晚明嘉靖时期,上海县申家造“天香园”,申柯海娶妻小绸,又阴差阳错纳闵姓为妾,自此恩怨纠缠。闵氏系苏州市织工之女,有绣艺,带入申家,与小绸共创“天香园绣”;柯海侄媳希昭更以书画入绣,成天下一绝。后申府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寡居,希昭、蕙兰等以“天香园绣”支撑家用;蕙兰更设幔授艺,使其光大天下。《天香》以江南“顾绣”的源流为线索虚构演绎,编织出晚明时上海市乃至中国民间生活、社会文化的面貌,折射世事盛衰、朝代更迭的因由。
2012年7月,《天香》获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
内容梗概
晚明,上海县申家造“天香园”,申柯海娶妻小绸,又阴差阳错纳闵姓为妾,于是恩怨纠缠。闵氏系苏州市织工之女,有绣艺,带入申家,与小绸共创“天香园绣”;后柯海侄媳希昭又以书画入绣,成天下一绝。申家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嫁入平常人家,后寡居。希昭、蕙兰等以绣艺支撑家用,蕙兰更设幔授艺,使“天香园绣”光大天下。
镇海妻子亡故,镇海遁入空门,其二子阿、阿潜托予小绸抚养。阿潜长大,娶杭州市沈希昭为妻。沈希昭自幼习画,以针作画,将“天香园绣”推向极致,集前辈之大成,开绣画之新境,“武陵绣史”声动东南。天香园在一代代的奢靡中败落,阿昉之女蕙兰出嫁,嫁妆只能七拼八凑,蕙兰便要得“天香园绣”名号助嫁。公公丈夫接连病故,蕙兰婆媳相依为命,毫无进项,以绣为生,蕙兰设幔科徒,使“天香园绣”散入天下。
创作背景
王安忆称,她本意是要写上海市的“顾绣”。她曾从上海地方的掌故里看到一种特产“顾绣”,有一点使她留意,那就是女眷们的针,竟成为维持家道的生计。这一点非常吸引她。经过认真考虑,她将这个故事纳入写作计划,着手了解,动笔写作。对于书中园名和书名的由来,王安忆透露,地方志上,“顾绣”就出自于露香园顾氏家族。而园子的名字“天香园”是她写到三分之一时定下的。第二卷开头,申绣登峰造极的人物沈希昭出场,王安忆要为其编撰一个前身。通过请教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赵昌平,王安忆了解到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一则“咏物”词《天香》,正合她意。一是“咏物”,合了格物造物的用意;二是“天香”这名字大方典丽,且王安忆母亲出生的地方,是卢湾区永年路上的天香里。王安忆立刻将园名定作“天香”,书名也改作《天香》。
人物介绍
徐小绸:申柯海之妻。生性刚烈倔强,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小绸,根本就无法接受柯海的纳妾行为。在已经把自己的乳名和身家性命全然交付给了柯海的小绸看来,柯海的纳妾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小绸也是个敢担当重然诺的人,她不仅在镇海媳妇难产的关键时刻依靠祖传的墨宝救了她的命,而且到后来镇海媳妇先行弃世之后,毅然以伯母的身份承担起了母亲责任。
沈希昭:来自杭州市,嫁到申家。沈希昭是天香园绣由闺阁到艺术进阶的关键人物,她的才气、大气不言而喻。除了才气和大气,沈希昭还具有那个时代女性少见的刚强、自信和洒脱。面对婶婶小绸的期许与压力,她可以独辟蹊径,得灵感于宋汴绣的绣画,使天香园绣自成格局;在风云际会之时,又通达宽容地默许惠兰设幔收徒,让自己的一生心血走向民间。
申蕙兰:身为败落中张府的媳妇,蕙兰切身地体会到了底层生活的艰难不易,体察到了心境的悲凉。按照规矩,“天香园绣”的绣艺是不该传授他人的。在两难的选择困境之中,蕙兰的悲悯情怀还是占了上风,她决定收乖女和子为徒,传授给她们“天香园绣”的绣艺。
鉴赏
在《天香》中,王安忆把镜头推向晚明松江府的闺阁绣楼,向读者展示了顾绣这一技艺所承载的女性情思,诉说着温润动人的姐妹情谊。小说中的姐妹情谊是女性天然的心理需求。它贯穿在女性成长的每个段落,它和琐碎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与命定的家庭角色并行不悖,却也展示了明末闺阁女性在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内建构女性自我的自觉性。刺绣是天香园中女性生活的主题,她们围绕着花样构图、针法配色交流刺绣经验。小绸跟闵女儿的交好不光是镇海媳妇从旁疏导,更是以绣为媒互通心意。正是妻妾同心才创立了天香园绣。小绸认同希昭以绣作诗书,使绣成为才女自我言说的载体,开阔了天香园绣的境界。蕙兰设幔收徒,教授市井人家女儿谋生之道。刺绣不单是有形的技巧,也是无形的文化传承,它传递着女性情思和梦想。除日常陪伴,天香园中的女性更是同舟共济的患难之交。姐妹情谊助她们摆脱寂寞,帮她们分担忧愁。当小绸遭遇情殇,是镇海媳妇用包容大度温暖了小绸的心。当阿潜弃家而去,希昭倍感孤寂,幸有小绸同情宽慰,又得蕙兰贴心陪伴。在理想异性爱缺失、家庭风雨飘摇之际,女性总是能够以细腻温柔推己及人,向身处困境的同伴适时伸出援手。同性间的温情构建了救赎女性苦难的方舟,抚慰了受伤的心灵,支撑着女性自立自强。天香园绣是一群女性在无时不有的现世乐趣和烦闷中,为填补精神上的虚无,以巧心慧手而生出的一门技艺。天工开物,织绣四通八达,向上是艺术,向下是实用。物中有人,有人的性格、修养、神思,物质文化史隐藏着生命活动的信息,体现的是器与道、物与我、动与止之间的辨证关系。天香园绣经希昭天下绝伦的精致之气与蕙兰的民间草莽之气错接才盛,体现的是中国以易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文化传统。蕙兰把天香园绣带进民间,重获活力的生机之谓易,张扬的是“易”道的生机。小说写物质、写物用,物质近用于日常生计,但近用又生远用,至远则达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以至于道。王安忆通过对物质、物用的呈现,曲径通幽,直抵中国禅易道的传统根性。
《天香》中的刺绣情境具有诗意美,刺绣使女性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扰,进入身心放松的虚静状态。小说中大量描摹刺绣环境的笔墨,使人仿佛游走在丝线织成的时光里,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小说中的绣品隐喻着人物性格,穿插了不少刺绣作品的描写,这些绣品与人物的心境心事、性情性格密切相关,还暗示着事件发展和人物心理。小说有三条不同的结构线索:天香园绣的发展过程、大户人家申府的兴亡盛衰过程、以及关于上海市的书写。王安忆对明末上海进行了细致的地理实证与还原,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距离的可感可信的明末上海地理世界。
作品评价
《天香》由明清之际上海的申家建造“天香园”的起起伏伏,描写了刺绣的兴起与申家的沉浮,展示了明清之际的沪上风情与世间万象。但这部以小角度讲述的小故事,却透射出大视野与大格局,这是因为作者发挥出独家所长,以一个个小女人的角色来凸显了一个家族命运的变迁。申府中的女人之间的亲密疏远,实际上决定了申家的内在气韵。天地很小的女性们,切切实实地传承了民间工艺,滋润了一方水土。《天香》越过了现代社会,直达400年前的晚明,为上海市虚构了一种童年的情状——那时的上海滩刚刚从淤泥上裸露出来,渐次成形。如果说《长恨歌》是一幅充满流言与情欲的当代画,是上海纷繁乱象的“今世”,那《天香》便是一幅冷艳而散溢着天香的古典画,是上海的“前生”。第四届“红楼梦奖”决审委员会评价《天香》写出上海申姓士大夫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整部小说气势恢宏,几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皆有特色。此小说可说是江南文化的百科全书、女红文化的经典,生动表现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志趣节操的传世巨作。
作者简介
王安忆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女,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市,次年随母亲著名作家茹志鹃迁至上海市读小学,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启蒙时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王安忆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6年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长恨歌》《富萍》《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
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豆瓣读书.2024-03-16
..2024-03-16
目录
概述
内容梗概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鉴赏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