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茶藨子
茶藨子科茶藨子属植物
糖茶藨子,虎耳草科植物。落叶小灌木,高1-2米。生于山谷、河边灌丛及针叶林下和林缘,海拔1200-4000米。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瘤糖茶藨子
种拉丁名: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aisne var. verruculosum (Rihder) L.T.Lu
种别名:瘤埃牟茶藨子(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属中文名:茶藨子属
属拉丁名:Ribes
国内分布:蒙,冀,晋,豫,陕,宁,甘,青,川,滇,藏
海    拔:1600-4100
命名来源:(秦岭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35(1):306
英文植物志:8:441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1-2米;枝粗壮,小枝黑紫色或暗紫色,皮长条状或长片状剥落,嫩枝紫红色或褐红色,无毛,无刺;芽小,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毫米,宽1-2.5毫米,先端急尖,具数枚紫褐色鳞片,外面无毛或仅鳞片边缘具短柔毛。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5-10厘米,宽6-11厘米,基部心脏形,上面无柔毛,常贴生腺毛,下面无毛,稀微具柔毛,或混生少数腺毛,掌状3-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稍长大,边缘具粗锐重锯齿或杂以单锯齿;叶柄长3-5厘米,稀与叶片近等长,红色,无柔毛或有少许短柔毛,近基部有少数褐色长腺毛。花两性,开花时直径4-6毫米;总状花序长5-10厘米,具花8-20余朵,花朵排列较密集;花序轴和花梗具短柔毛,或杂以稀疏短腺毛;花梗长1.5-3毫米;苞片卵圆形,稀长圆形,长1-2毫米,宽0.8-1.5毫米,位于花序下部的苞片近披针形,先端稍钝,微具短柔毛;花萼绿色带紫红色晕或紫红色,外面无毛;萼筒钟形,长1.5-2毫米,宽2.5-3.5毫米;萼片倒卵状匙形或近圆形,长2-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具睫毛,直立;花瓣近匙形或扇形,长1-1.7毫米,宽1-1.4毫米,先端圆钝或平截,边缘微有睫毛,红色或绿色带浅紫红色;雄蕊几与花瓣等长,着生在与花瓣同一水平上,花丝丝状,花药圆形,白色;子房无毛;花柱约与雄蕊等长,先端2浅裂。果实球形,直径6-7毫米,红色或熟后转变成紫黑色,无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
分布
产湖北(巴东县、竹谿)、四川省(西部、北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南部至南部)。生于山谷、河边灌丛及针叶林下和林缘,海拔1200-4000米。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山区。
参考资料
植物通网.www.zhiwutong.com.2011-05-17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形态特征
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