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夏
近代教育家
方维夏,男,汉族平江县人,近代教育家、革命烈士。
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当过毛泽东的老师,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后任湘赣革命根据地教育部长,主持创办了《红色湘赣》《湘赣斗争》等报刊,
于1935年10月牺牲。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4岁辍学在家,一面自学,一面务农。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心想做不随俗流,不入污泥的“雅士”,因屋场周围有翠竹环绕,遂自号“竹雅”。族中一些长辈因他不应“岁考”,斥他为“不承父志”,也毫不介意。只是母苦亲劝要随当刑名师爷的堂伯方仁阶到县衙补个“学习文案”的差使时,才勉强从命。
教育救国
在县衙门学习文案期间,持自廉正,一尘不染,曾赢得“方圣人”的称誉。县衙的黑暗,加上当时康、梁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思想对他的影响,使再也无法安心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经过反复考虑,决心献身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为己任,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906年2月在母亲的支持下,到长沙市考入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简易科,同年7月毕业。
1907年在家乡长寿街创办了长寿高等小学堂,并兼任校长。
1908年湖南优级师范开始招生,为了深造,于是年投考这所学校,9月入学在博物科(选科)学习。
1910年12月在优师毕业,即受聘到岳郡四县联中任教。
1911—1918年应留日好友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孔绍绶之邀,返回母校任教,在该校担任学监主任兼教农业、博物等课,并到长沙市周南中学等校兼课。
在教学上,他注意教学联系实际。教博物课时,经常带领学生去岳麓山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现场讲授。任农业课主任教员时,除编写有《中等学校农业教科书》外,还常带领学生开辟实习园地,从事种植、中耕、灌溉、施肥的实践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对博物、农业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又美化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在任学监期间,他为学校编制各科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表,具体指导各科各年级的教学。他编的《儿童训育法询》,曾被教育界人士誉为“诚办小学之良法善本”,并推广使用。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坚持民主管理方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他曾将毛泽东看做是自己“最好的一个学生”。
1915年上学期,毛泽东写了一份反对校长张干的传单,经他和徐特立杨昌济王季范等再三力争,才使毛泽东免被开除学籍。1917年10月,他以学监主任身份代理学友会会长时,曾接受毛泽东的意见,确定学友会各部部长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员只从旁辅导。同时确定原由一师和附小两部教员试办的夜校,也交学友会来办,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并拨出400银元作为办学经费。他还和校长孔绍绶商定,在学校当局开行政会或教务会时,也吸收学友会代表参加,为湖南省教育界首创学友会高度自治的良好风气。
1918年暑假,一师孔昭绶校长因张敬尧部混成旅占据学校,使学生无法安心听课,学校经费亦无着落,愤而辞职。方维夏与孔校长私交甚笃,誓同进退,决定辞职赴日留学。同年秋,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农业大学。1918年就被补选为省议员。
1920年4月学成回国到达上海市,立即投入湖南代表团在这里进行的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担任联络工作。驱张斗争胜利后,同年,方维夏出任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省教育会会长。
1920年8月当毛泽东等在长沙市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时,竭力支持,成为书社总社36名社员之一,曾两次向书社投资。11月3日和李六如等还办了平江文化书社。这是文化书社在各地最先成立的一个分社。与此同时,和毛泽东、彭璜姜济寰易培基、何叔衡等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此外还提出大力发展平民教育,积极支持各工厂开办工人夜校等。
1922年3月仍在平江县以最多票数之一者当选为新的省议员。7月代表湖南省教育会赴济南市参加筹备全国教育经费委员会会议。
新的历程
1923年谭(延)、赵(恒惕)战争结束后,赵恒惕对他这个所谓谭派人物下达了拘捕的密令。这时在湖南中共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秘密出走广州市,开始了新的革命斗争历程。
1924年初到达广州,任湘军第五军秘书长,并在湘军中的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筹备处负责。同年11月李六如介绍和中共广东区委批准,他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湘军中作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工作。
1925年1月被谭延闿任命为设在广州的湘军讲武堂(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
1925年7月初国民政府正式在广州成立。8月被任命为五师党代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第二军第五师开始留守南雄市,担任广东省方面的警戒任务,随后又奉命同二军其他各师去江西省作战。随师做政治工作。五师在参加攻克南昌市的战役后,
1927年3月又参加攻打南京的战役。经过激烈战斗,于24日攻下南京。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周恩来通知在7月底以前赶去南昌参加起义。28日和徐特立、张国基等人从武汉乘船动身,于当天到达九江,然后换乘南浔路火车在德安下车,再乘汽车到达南昌。8月4日随第一师离开南昌向广东进军。9月20日前后,部队进入潮汕地区,还应当地农民的要求,指挥部队消灭了揭阳西南炮台市附近一股力量较大的地主武装。
1927年10月10日上午将到陆丰时,又陷入敌东路军两个师的包围。经过激战,带领一部分人冲出重围,来到广州。接着,又投入了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虽先后均告失败,但却没有动摇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1928年6月中旬受中共中央的派遣来到莫斯科,出席了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这里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春从苏联回到上海市,被党中央派往苏区工作担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11月调往瑞金市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
1933年初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夏,被派往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长兼司法部长。
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湘赣革命根据地几乎全部被敌人占领。在这异常艰苦的岁月里,率100多人枪,执行湘赣省委开辟新的游击区的指示,到以东边山、西边山为中心的湘粤赣三省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4月同时成立中共湘赣特委,被任命为特委宣传部长。
人物逝世
1935年夏季游击队被迫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0月初在桂东上下庄一带被敌人围困,这时,曾给他送过粮食的游击队员黄斌、郭先古、黄光古被捕叛变,当晚警卫员和通讯员即被杀害。第二天清晨毫无防备,被郭先古一枪打死。遇害时55岁。
1948年学生方暨南在他的家乡建立一座衣冠,并刻碑纪念。杀害他的凶手之一黄猷斌,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处决,以慰烈士在天之灵。
后世纪念
街道命名
“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方维夏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共桂东县委,桂东县人民政府根据群众的意愿,将县城中心的主要街道命名为维夏路,以志纪念。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教育救国
新的历程
游击战争
人物逝世
后世纪念
街道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