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东江战役
1950年在南朝鲜爆发的战争
洛东江战役是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由北朝鲜军队在苏联支持下发动的进攻韩国的战役。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朝鲜军队迅速进入南韩。6月26日,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
朝鲜发动战役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在苏联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议中国代表席位被国民党政府继续占有而缺席的情况下,以13对1(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动议得到通过,”联合国军“组成。”联合国军“以美国军队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韩国国防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在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广域市,7月24日占领木浦市,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广域市远接近地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军第25师收到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9月15日,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美国军队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1950年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美军和南韩军队在釜山广域市环形防御圈的坚守吸引了北朝鲜军队的主力,为仁川登陆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了北朝鲜军队主力在”联合国军“的两面夹击下被歼灭。
焦躁不安的朝鲜司令部深知,打败韩国军队及其盟军的这场冒险已为时不多,于是,在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渐复原、愈来愈坚固的防线发起进攻。后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就把这一段共同度过的不可思议的日子称作“洛东江岁月”。虽然美国军队和韩国军队始终认为朝鲜军队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朝鲜方面非常清楚,无论在人数还是在武器与火力方面,他们都处于劣势。然而,胆大的朝鲜人,却凭着一股子蛮劲和拼命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摧毁了重兵防守的美军和韩国军(后来还有英军)阵地,勇敢地进行渗透,不时地取得一些胜利,尤其是在北部与装备不太精良的韩国军队作战时,更是连连告捷。
对于大多数韩国和”联合国军“士兵来说,朝鲜兵力带来的错觉的确令人信服。自1950年7月25日以来,朝鲜军队就一直在进攻,而且通常都取得了胜利。他们所考虑的是前进,而美国军队与韩国军队则总是在想着防守。虽然到了8月份,朝鲜军队损失惨重,已元气大伤,但他们却能一直保持着攻势,尽管形势已变得对他们极为不利。8月初,美军已有3个师在朝鲜半岛登陆,另有第2骑兵团和海军陆战队一个旅的部分兵力,以及不计其数的独立作战部队,其中包括第5团战斗队,也来到了朝鲜。尽管其中一些部队兵员严重不足,一方面因为他们来朝鲜时就不满员,另一方面是不断有人伤亡,不过随着后备军和美国国民警卫队奉召待命,国内重又开始征兵,美国军队潜在的军事实力在日渐增强。这些人不仅补充了其他地方美军防御体系的空缺,而且很多人员及独立部队被直接派到了朝鲜,常常是紧急征召空运来的。
7月,运输线上运来了5500多名官兵;8月运送人数为1.14万人,9月为1.3万人。到8月底,美军在朝鲜的4个陆军师已达到了战时满员编制数,即每师3个团,每团3个营。此外,每个师的4个炮兵营(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实际上都获得了3个射击连;中型坦克的数量也已超过200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联合国行动
此外,8月下旬,第一支盟军地面部队,而不是美国军队增援部队,也来到了朝鲜战场,开始了真正的联合国行动。早在战争初期,朝鲜便同英国荷兰的舰船在海上交战,同澳大利亚P-51战斗机在空中交火。自那时起,”联合国军“司令部就一直在发挥作用。来到朝鲜的地面部队是英军第27旅,由米德尔塞克斯团的一个营和阿盖尔与萨瑟兰高地[译者注:米德尔塞克斯、阿盖尔、萨瑟兰均为英国地名。]联队士兵团的一个营组成,有1600人,相当于一个团的编制。该旅很快就被投入到大邱市附近的战场上。
除了运送部队以外,美国军队后勤系统在运输武器装备和给养的数量方面也在创造奇迹。诸如海军战斗机所需的新式3.5英寸反坦克火箭弹,以及新式的5英寸锥形装药火箭弹等急需物资,纷纷从美国本土空运而来。从1950年7月2日到31日,有30多万吨的物资在釜山港卸下。在7月的后半月里,就有230只船驶入釜山港。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集结,朝鲜人从长远来看毫无取胜的机会。他们的领导人希望,不管怎样,也要在美军围绕防御圈设置的钢拉紧之前突破釜山广域市,把可恨的美国佬及其韩国奴才赶到大海里去。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朝鲜人的伤亡日益增加,这个希望已成为梦想。然而,正是这一希望在支撑着朝鲜的领导层。
8月初,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朝鲜开始围绕防御圈四处发起进攻。朝鲜指挥部希望,即使一处受挫,别处也许会取得成功。(参见图1)朝鲜第6师在南部马山市以西的小北山企图打破僵局;朝鲜第4师向灵山正西、洛东江突出的一个地方发起猛烈进攻,试图寻求突破。朝鲜第3师在倭馆以南大约3英里的地方实施攻击。朝鲜第10师企图向南越过高灵-大邱公路上的永浦协助攻击。在大邱市以北和西北方向,朝鲜第1、13和第15师发起了主攻,把韩国军队赶到了距离大邱12英里的地方。与此同时,朝鲜第12师和第766支队在东海岸突破太白山脉,对在盈德附近与朝鲜第5师作战的韩国国防军第3师实施侧翼攻击。被逼到海边的第3师不得不从海上溃逃。朝鲜部队于是占领了浦项洞。后来,在海军炮火的攻击下,他们又被赶了出去。朝鲜部队已对附近的迎日机场构成威胁,迫使两个P-51中队撤离机场。但在关键的东北地区前线的激战中,南韩军队守住了战线。到8月20日,他们把朝鲜人赶进了浦项洞西北的大山里。
釜山防御圈的北面往里收缩了15到20英里,不过没有再向里收缩。在洛东江一线,尽管敌人暂时渗透到了纵深处,但防线并没有被突破。不过有段时间,美国军队指挥官的确担心会被攻破。美军和韩国军队之所以取胜,主要原因在于防御圈内那条至关重要的釜山广域市-庆州-大邱-釜山的铁路环线,在陆军运输部队列车员掌管下运转得极好,它成功地担起了运输给养的重任,最终使每支部队都得到了足够的武器弹药。铁路补给系统使炮兵得以猛攻朝鲜军队的集结地点,也使沃克将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将部队从防御圈的一个地方迅速调到另一个地方。在内线作战的部队要比在外线作战的部队更灵活,这一由来已久的说法在防御圈的战斗中得到了证实。美国军队韩国军队拥有足够的,甚至是丰富的补给品,而朝鲜的补给一般来说少得可怜。在东北山地战线作战的朝鲜第12师,由于得不到弹药,不仅被迫把大炮送回到后方,而且在8月初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给养,部队只好在夜间到附近的村子里搜寻食物。
釜山防御圈首次使美军有机会建立起一条比较连续的战线,其左右两翼都有部队防守,后方也有预备队,这正是美军所熟悉的作战方式。这条战线的重建,为美军官兵提供了及时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
在洛东江一线,沃克将军所采取的战术就是在河东岸最高的山峰上,建立一系列据点。站在这些据点上,洛东江以及从洛东江到美国军队控制地带的所有道路都一览无遗。白天防守这些据点的人并不多,只把他们当作观察哨所来用。到了晚上,这些据点就成了监听站和小型防御圈。观察哨所的任务就是充当前沿监听站和前哨试探性防线,一旦发现敌人企图渗透,就立即提醒指挥官。洛东江一线的真正战斗要留给离江几英里远的后备部队来打,他们随时都在准备向渗透进来的敌人发起反攻。这是一个极好的体系,因为它可使美军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对任何危险的地方实施攻击。部署在江岸区之后的火炮迫击炮可以向探明的渡口以及其他渡口开火,也可在有限范围内将炮火集中使用。美国军队的轻兵器可以向朝鲜人所能利用的一切通道扫射,大炮则可用来轰击。最重要的武器还是榴弹炮:自南北战争以来,数量众多、威力巨大的大炮已成为美军的标志;在洛东江沿线,美军炮兵已迅速恢复了传统的战争主宰地位。
到8月5日,朝鲜军队曾三次渡过洛东江。两次是从倭馆以北的韩国军防区,第三次是在倭馆以南30英里的地方,那里正对灵山,是第24师的防区。最后这一次渡江极其危险,对整个防御圈构成了威胁。如果敌人突人到灵山,就有可能将洛东江江湾以北的美国军队与马山周围的第25师切断,而且朝鲜军队也有可能从灵山以东突破进入密阳,从而切断大邱市汉阳的主要铁路和公路,给美军的补给带来灾难性后果。(参见图1)
此次进攻由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第4师发起,该师曾与第3师一道沿着汉釜公路追击美军。这个师的进攻目标是所谓的“洛东江江湾”,此地距南江与洛东江交汇处以北3英里,由第34团防守。
8月5日子夜时分,朝鲜军队发起进攻,事先并没有实施炮轰。他们用筏子渡江,或者干脆脱掉衣服,淌过齐肩深的江水,来到江湾东边一道南北走向、长2.5英里的山岭上。那道岭距江岸约3英里远,叫“苜叶式高地”,从南边叫“五峰里岭”,两边高地之间是一道低矮的关隘,有条小路直通灵山。第34团和19团的几个营全部过江,部队的火炮与重借助水下桥梁渡过了大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曾频繁使用这种桥梁,显然他们教会了朝鲜人这一架桥技术。朝鲜人在洛东江上广泛使用这种水下桥梁,它们是由沙袋、石头和圆木建成。桥基铺设在河床上,离水面1英尺左右。空中观察员很难透过浑浊的江水看到这些桥,因而它们在运送火炮及辎重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8月11日,由刚到不久的第2师第9步兵团,第19团和21团的一个营共同发起的进攻,也未能将苜蓿叶式高地和五峰里岭的敌军赶走,进攻遭到了失败。与此同时,朝鲜军队围绕江湾的主战场采取行动,并向江湾以东5英里的灵山开炮。朝鲜士兵还渗透到了灵山东部,并在通往密阳的公路上设置了一道坚固的路障。在灵山南边,朝鲜军队在南旨里出其不意地干掉了防守洛东江上一座桥梁的一队美国军队士兵。如果不把朝鲜军队赶走,洛东江以南的第25师就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沃克将军命令马山的预备队,即第27团,向北发起进攻,夺回南旨里桥。27团一举将桥拿下,并在进攻过程中驱散了大约200人的朝鲜队伍。与此同时,第9团团长约翰·G·希尔上校派兵突破密阳以东的路障;第24师指挥部临时组成的一支队伍向西行军,以阻止朝鲜军队向师部后方进一步渗透。第二天,美军三支部队,即第27团,第9团和刚从密阳赶来的第2师23步兵团的一个营,在灵山东面敌人设置的路障前会合。这次进攻一举赶走了那里的朝鲜守军,他们中一些人被打死,其余的则四散奔逃。
沃克将军采取果断行动,迅速从几处调集人马,消除了朝鲜军队向密阳渗透的危险,第8集团军才得以将不断前进的朝鲜第4师逼回到了洛东江彼岸。
第9团和24师组建的由希尔上校率领的一支特遣队一道,向江湾内的“苜蓿叶式高地”和五峰里岭上的敌军发起了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15日,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在一次遭遇战中,第34团的士兵每走几步,都要受到手榴弹和炮火的打击。向山岭冲锋的一个排,35人中有25人伤亡。朝鲜第4师与希尔上校指挥的特遣队也形成了僵持局面。
朝鲜进攻
美国军队对洛东江湾突出地带久攻不下,使沃克将军变得不耐烦起来。8月15日,他决定将海军陆战队投入战斗,以支援希尔特遣队,并将进攻日期推迟到8月17日。这样,“西西里号”和“培登海峡号”就有足够的时间到达预定位置,出动海盗式飞机予以支援。与此同时,朝鲜部队于8月16日向希尔特遣队发起猛烈反攻,双方展开了一场肉搏战。这使美军更加疲惫,士气也更为低落。然而朝鲜方面的情况还要糟糕。美军的火炮和空袭使朝鲜军队在战场上陷于孤立境地,既没有食品,也得不到弹药补给。前来增援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当了逃兵,许多伤员也因难以撤离而丧命。
对于朝鲜第4师新一轮的进攻,警觉的沃克并没有投机用险。除了动用第5海军陆战团外,他又调集陆军第9、第34和第19团,并部署了5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海军陆战队则将获得黑色的海盗式飞机空中支援。
此次进攻由第24师师长丘奇将军指挥。他打算派第9团去夺取苜蓿叶式高地,让海军陆战队攻打五峰里岭。但是第5海军陆战团团长雷蒙德·L·默里中校却认为拿下五峰里岭易如反掌,因为他和丘奇将军都觉得朝鲜的主攻目标是苜蓿叶式高地和五峰里岭以西靠近洛东江的一座更高的山岭。因此,丘奇将军同意先派海军陆战队去攻打五峰里岭。
1950年8月17日早上7点35分,海军陆战队向1.5英里长的五峰里岭进发。这里高出谷地300至450英尺。美国军队并没有先用火炮轰击山岭,而是出动了18架海盗式飞机,把五峰里岭炸得一塌糊涂。用丘奇将军的话说,五峰里岭好像是“飞了起来”。打头阵的是2营的两个连队,各有120人。另有4个排组成突击队。五峰里岭上的敌军并没有向美军开火。不过在北边靠近苜蓿叶式高地的地方,美军却遭到了敌人机关枪、步枪和迫击炮的猛烈打击。迈克尔·J·欣克中尉率领的一个排,只有20名士兵登上了狭窄的岭顶。当陆战队员跳进朝鲜部队遗弃的散兵坑时,敌人的机枪向他们扫来。在山坡另一面的一排散兵坑里,埋伏着的敌军跳出来,用手榴弹攻击海军陆战队员。很快,美国军队就有5人受伤。欣克命令全排撤退。他们退得很快,并用雨披将伤员拖回。
F4U战斗机又飞了回来。这一次向另一面山坡投了不少炸弹。等候在坡下的陆战队步兵沿山坡往上冲。一开始朝鲜人没怎么反击,但是等海盗式飞机一走,朝鲜士兵就爬回到前沿的散兵坑,向正在往上爬的美军射击,并向他们投掷手榴弹。这次,又是只有欣克率领的那个排登上了山顶。他们开始时共有15人,只有9人攻了上去,而且也不得不再次撤退,欣克本人两次受伤。2营发起进攻的240名陆战队员中,有23人阵亡,119人负伤。默里中校看到2营蒙受了沉重打击,便命令1营继续进攻。
海盗式飞机没能干掉深藏在另一面山坡上散步坑里的朝鲜士兵。从苜蓿叶式高地及其周围打过来的炮火给海军陆战队员造成了很大伤亡。默里中校此时才相信,海军陆战队再次进攻五峰里岭时,第9团应当同时对苜蓿叶式高地发起进攻。
下午4点,两支部队开始联合进攻。第9团发起进攻之前,先由24师的炮兵向苜蓿叶式高地轰击一阵。所有大炮一起出动,包括定时引发空爆炮弹,这种炮弹在敌人散兵坑上方爆炸,弹片雨点般落到蜷缩在散兵坑里的朝鲜士兵身上。第9步兵团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苜蓿叶式高地,炮兵果真发挥了威力。侥幸活下来的朝鲜士兵放弃高地,向后方逃去。然而在五峰里岭上的朝鲜军队却再次挡住了海军陆战队,但是分遣队因未遭到苜蓿叶式高地上敌军炮火的攻击,这次得以迂回到山岭北侧,尽管南面的朝鲜军仍在抵抗,但最终还是夺下了山头。
朝鲜第4师此时已是危在旦夕,他们正在面对新型的战争。6天前,该师出人意料地突入到了灵山东面美国军队的后方,并在主要公路上设置了路障。若在几星期前,这一举动或许会使美军的防御土崩瓦解,迫使美军丢盔弃甲,扔下车辆与装备,惊慌失措地向山中的安全地带逃窜。然而眼下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美军三支强大的部队汇聚在一起,朝鲜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设置的路障也被摧毁。此时此刻,猛烈的炮火和协调一致的步兵进攻正一步步地将第4师残余力量无情地逼向洛东江。绝望之中,朝鲜人只得求助于曾经多次帮其化险为夷的T-34坦克。然而这次他们却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所熟悉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天黑前,五峰里岭上的陆战队员看到3辆T-34坦克从西边开来,后面跟着的第4辆当时还看不到。T-34坦克从容自信地沿着公路向五峰里岭与苜蓿叶式高地之间的关隘开来。美国军队3辆潘兴式坦克也轰轰隆隆地迎上前去。75毫米无后坐力炮早已布置在关口,两支3.5英寸火箭炮小队也匆匆赶了过来。
3架P-51野马式战斗机发现了朝鲜的坦克,并向坦克扫射,但没有取得什么明显效果。不过它们却将消息传了出去,美军战斗机很快便朝目标飞来。T-34坦克轰鸣着驶向关口,当打头的坦克车身呈现在美军面前时,火箭炮小队在大约100码处向敌坦克开火,击中了那辆坦克的M113装甲运兵车。朝鲜坦克也开始开炮还击。另一个火箭炮小队又发射一枚火箭炮弹,也击中了那辆T-34坦克。与此同时,75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射的一发炮弹在坦克身上打了个洞。那辆坦克停了下来,但其枪炮仍在继续射击。过了一会儿,打头的M26潘兴式坦克又直接命中那辆T-34坦克,它一下子燃烧起来。第2辆T-34坦克也开进了视野,冲天炮小队又一举将其打翻。第3辆T-34坦克刚一出现,两辆M26潘兴式坦克就将其摧毁。第4辆T-34坦克还没有开到关隘跟前,就被美国军队打掉了。
那天晚上,五峰里岭上的陆战队员打退了朝鲜步兵的一次猛烈进攻。朝鲜军队在美军阵地前丢下了183具尸体,而陆战队也有数十名队员阵亡。第二天早上,陆战队员冒着朝鲜人持续不断的抵抗,沿着五峰里岭向南推进。后来,一架海盗式战斗机的飞行员仔细瞄准了目标,将一颗500磅重的炸弹直接投到了朝鲜人的机关枪阵地上,一组机枪手全被炸死。
战斗就这样结束了。朝鲜第4师生还的士兵此时正纷纷向洛东江涌去。这情景被美军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刚好为美军炮兵前沿观察员提供了绝好的攻击目标。观察员很快调整好可变定时空爆炸弹和短引信炸弹,将其对准正在撤退的敌军。战斗机在各条道路上方轰鸣,击中了许多旷野上的朝鲜士兵。8月19日清晨,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洛东江会师。第4师实际上已在夜晚逃之夭夭,留下了34门美国军队急需的大炮和数十挺机枪以及其他武器。战斗结束后,被俘的人报告说,第4师的3个步兵团都只剩下了三四百人。第4师作为一支战斗部队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
战争评价
洛东江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所发动的最后一次大型攻势,它是在人民军日渐陷入不利局势中孤注一掷的最后拯救行动。已经从北到南连续作战几个月疲惫至极的几万人民军将士面对的是将近二十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并处于海陆空的绝对火力劣势之下,但他们仍然重创了敌人并使得敌人难以把握战场主动,他们对”联合国军“的强大压力甚至曾经让美国军队长官起过从朝鲜撤退的念头。
洛东江战役的艰苦惨烈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以至于当时幸存下来的老兵在日后的朝鲜发明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词:洛东江岁月。后来在强大的美国海空军支援下,”联合国军“在人民军背后的仁川成功登陆,强弩之末的人民军最后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退出了战斗。他们大部分人被俘虏,少部分化整为零向朝鲜撤退。金日成依靠此次战役结束内战的意图也就破灭了,人民军已经不能形成有力的作战力量,后来朝鲜只得向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援助请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朝鲜发动战役
联合国行动
朝鲜进攻
战争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