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及徐,男,1957年生,文学博士,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后。
人物经历
1999年考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语言学专业,师从
宋永培先生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2-2004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师从
潘悟云先生做博士后研究。
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应邀赴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讲学。
主要课程
(一)本科生教学:
1.古代汉语,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
2.汉字学,专业限选课,2学时/周。
(二)研究生教学:
1.汉语音韵学,专业必修课。
2. 汉语语音学,专业必修课。
3. 汉语方言学,专业选修课。
(三)对外交流和讲学:
2005.08-2006.0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东亚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y)做访问教授,讲授汉语史(两学期)。
研究方向
先秦两汉汉语、历史语言学、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历史比较。
主要贡献
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四川师大老教授
杜道生先生学习《说文解字》和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硕士学位论文《说文段注互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博士后论文《汉藏同源关系词研究》。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专著《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运用汉语上古音研究的新成果,将汉语和印欧语词汇进行比较,指出上古汉语和原始印欧语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音、义相似的对应关系词,据此认为汉语和印欧语在史前时期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提出了历史语言学领域中一个创新性的观点。
近六年来学术研究集中于现代汉语四川方言研究,讲授课程、科学研究和指导研究生都是汉语方言方向。
编著有《康熙字典现代版》(合著,副主编),《汉字学》(2000,课程教材,合著),《新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9,课程教材,主编)。另有专著《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历史语学论文集》(
巴蜀书社,2003)和中、英文语言学论文二十余篇。主编语言学术论文集《
语言历史论丛》第一辑至第五辑(巴蜀书社,2008-2012)
研究课题
1.
四川省中国西南地区方言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09年12月,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08BYY015。在研。
2. 四川西南地区方言研究,2007年四川省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7-2009年6月,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SC07A006。已结题。
2000年至今,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共25人,研究生论文题目主要是现代汉语方言研究,2006年以后集中于四川方言研究。博士生招生方向:汉语音韵和方言研究。
部分论文
2000 汉语的双音节词单音节化现象初探,四川大学学报,第4期。
2001 20世纪成都话的语音变化,四川师大学报,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2年3月。
2001 於菟之“菟”及其同源词,民族语文,第1期。
2003 上古汉语中的*Kw- /*K- \u003e *P-音变及其时间层次,语言研究,3期。
2003 历史比较法和汉印欧语比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2003 汉语印欧语基本词汇对应,《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6期。
2005 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化论坛,第4期103-105页。
2006炎帝神农说辨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67-73页。
2007 华夏古“帝”考(黄河文明探源之一),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第93-104页;同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8第一期,第1-11页。
2008上古时期的“龙”,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45-49页。
2008,《
广韵》等韵书所见成都话本字(一),语言历史论丛第二辑,
巴蜀书社,2008年8月,第91-99页;
2008 戎夏
同源说(黄河文明探源之二),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第123-132 页。
2008,弃稷考,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第196-198页。
2008,《广韵》等韵书所见成都话本字(二),语言历史论丛第三辑,巴蜀书社,2009年12月,第175-185页。
2010-2,上古汉语中的印欧语词汇,多视角下的
中国语言与文化探讨,严翼
相等主编,韩国文化社,
首尔特别市。第21-30页。
2010-6,
朝鲜语与上古汉语词汇对应举例,东亚人文学第17期,东亚人文学会,
韩国,
大邱市,421-429页。
2010,汉藏
缅甸语与印欧语的对应关系词及其意义,《语言研究》2010第4期,23-27页。
2011-9,
孔子和
老子:不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黄河文明探源之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 页。
2001 Correspondences of the Basic Words between Old Chinese and Proto-Indo-European,America, Sino-Platonic Papers, No. 115.
July, 2003 Correspondences of Cultural Words between Old Chinese and Proto-Indo-Europea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Sino-Platonic Papers, pp. No. 125.
December, 2005,Old Chinese “帝*tees” and Proto-Indo-European “*deu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Sino-Platonic Papers, pp.1-17, No. 167.
December, 2006,The Rise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 Sino-Platonic Papers, pp.1-38, No. 175.
May,2011, ZHOU Jixu ,Confucius and
老挝语 Zi: Their Differing Social Foundation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Sino-Platonic Papers, pp.1-18, No. 211.
学术专著
1.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3,独著。
2.《汉字学》,
天地出版社,2001年7月,合著。
3.《康熙字典现代版(校注)》,九洲出版社,2001年,800万字,副主编。
4.《历史语言学论文集》,
巴蜀书社,2003年9月,25万字,独著。
5. 新编古代汉语(上下册),主编,中华书局,共900页/16开,2009年7月。
6. 历史语言论丛第一辑,主编,巴蜀书社,共340页,2007年4月。
7. 历史语言论丛第二辑,主编,巴蜀书社,共259页,2008年8月。
8. 历史语言论丛第三辑,主编,巴蜀书社,共294页,2009年12月。
9. 历史语言论丛第四辑,主编,巴蜀书社,共页,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