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的变戏法(又称幻术、魔术)到底起于何时,已难考证。《列子·周穆王篇》载:“周穆王时,西极之
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能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唐朝杂技和
古彩戏法空前繁荣,幻术节目中的“走火术”、“种瓜”、“植树”,不但流行于本土,而且还传入了
日本。
中国第一本关于魔术的专著,是明代的《神仙戏术》,记载古代幻术二十多种,此书国内失传,日本有完整版本,并已回传我国。清末唐再丰所著的《鹅幻汇编》,此后又出版了《鹅幻续编》和《鹅幻余编》。他还试图对所有的节目,进行分类研究,计有“手法门”(手彩)、“丝发门”(用线拉动机关)、“彩发门”(道具本身结构机关)、“搬运门”(物体移位法)、“药法门”(类似
化学古彩戏法)、“符法门”(画符念咒)。
唐再丰,苏州人,字芸洲,别号桃花仙馆主.他自幼“素好杂技,于戏法犹属倾心”。他物色秘诀,遍访名师,致力于收集魔术方法达三十年之久,编成《鹅幻汇编》一书。他在书中的序言中说:“戏法,小技也,然欲穷其奥妙,得其精微,若无师傅传授,徒费苦思耳。夫三教九流皆有传本,独此一端,历来向无成书,即偶有附载数事者,要皆错为讹,转辗相受,以赝为真……”
本册收集了各种幻术(魔术)百余个项目,介绍了各种道具药物的制法,里面有很多神奇的幻术涉及到现代物理、
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情趣鸯然妙趣横生,令人惊叹其乐无穷!了解和学会其中某些技法,不仅可饱尝艺术的甘美,还能帮你识破其中某些窍门,如巫婆神汉的骗人伎俩。在求美求富求乐的今天,既是生活娱乐的精神食粮,又是创造财富的工具,如艺术表演、招引顾客、传艺带徒等。
《鹅幻汇编》对魔术的贡献,首先在于它总结、保存了大批濒临失传的节目,如《鱼化黄龙》等许多著名古代节目,使之成为研究魔术史的重要资料。唐再丰对节目的整理,态度比较客观,力求方法完备。他先写表演现象,再写方法,后备插图。同一节目凡有两个
力法以上的,均兼收并蓄.他说:“凡遇一剧有数法者,其中有好有歹,可删去者已删去,宜存者则存之,各于起处标其优劣,凡最佳之秘诀‘崭法’(苏州口语),其次者为‘副法’,其伪讹者皆曰‘黄法’。(黄,即虚假的意思。)”
《鹅幻汇编》的另一个成就是对古代魔术的种类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唐再丰首次将中国的传统
古彩戏法进行有系统的分类,将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分别为第一至三卷“彩法门”,第四至五卷“手法门”,第六卷“丝法门”,第七卷“搬运门”,第八至九卷“药法门”,第十卷“符法门”,第十一卷“圆光秘诀”和第十二卷“江湖诸法”。书中记录了不少
中原地区著名的传统戏法,例如“
酒米三变”、“八仙过海”、“
仙人采豆”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法的重要文献。
《鹅幻汇编》于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而后,他又继续出版了《鹅幻续编》和《鹅幻余编》,总计三集。其内容除了记有
清代民间流行的魔术节目之外,还记录了杂耍,西洋马戏、奇巧机械、玩具,乃至工尺曲谱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晚清民间艺术有一定价值。之所以称之为“鹅幻”,典故来源于《续齐谐纪》里的《
阳羡书生》,里面有一个仙人钻进鹅笼的故事。
后期再出版的鹅幻汇编已改为铅字粒字体,内容不变。民国时期的魔术书当中,有不少都是参考鹅幻汇编的。以前大家都没有版权的概念,有些更是封面不同内容一样的。民国时期罗影编著的《世界魔术图说》便有一部份是取自鹅幻汇编的,内容重新用
白话文再写,但只占书中的一部份。到了1990年,内地魔术师杨小毛更正式把整部鹅幻汇编重新用白话文编写出版。
唐再丰自鹅幻汇编后,还编写了鹅幻续编和鹅幻余编。这两部
续集相对地比较少见,所以也不是太多人知道。鹅幻余编共分十卷,内容比较多元化,除了魔术
古彩戏法之外,还包括一些机关,玩具,甚至音乐等内容。一至三卷为"彩法门",卷四"药法门",卷五卷六"机械门",卷七"玩物门",卷八"玩器门",卷九"丝竹门",卷十"弹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