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简介
叫花童鸡,是浙江省杭州市的特色名菜之一,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它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
萧山鸡、
绍酒、西湖荷叶,加上各种调味品烤制而成。先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荷叶及壳包扎,再在外边 裹上一层用
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烧三四小时。到顾客食用时,整个泥团拿到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泥团中的名酒的香醇气味,经火烤后沁入鸡肉,一股清香在桌面上扑鼻而来,更增添了情趣。
历史传说
典故一
叫花童鸡这道
汉族传统名菜还有一个探根溯源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交迫,病倒
在地,伙伴们为了救他,架起篝火让他取暖,又设法弄来一只鸡,但无炊具。有人捞起旁边塘泥把鸡包起来,投入篝火中
烘焙,后来敲开泥团,不仅鸡毛随之脱落,鸡肉鲜嫩喷香。
杭州市菜馆后来效法,并称之为“叫花童鸡”。
典故二
传说,当年
爱新觉罗·弘历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
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
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材料
净嫩母鸡一只(约重1500克)
鲜荷叶 3只 精盐 2克
京葱 100克 味精 2.5克
葱段 5克 八角 1瓣
姜丝 5克 熟猪油 25毫升
做法
1、洗杀:将母鸡宰杀,褪毛,洗净,在左翅膀下开约3.5厘米的开口;取出内脏、
气管,用水淋洗洁净,沥干。剁去鸡爪,取出鸡翅主骨和腿骨,将颈骨折断,便于烤煨时包扎。
2. 腌制:将山、八角碾成粉末,放入瓦钵内,加入绍酒、
酱油、白糖、精盐、葱段、姜丝拌匀,将鸡放入腌15分钟,其间翻动2—3次,使调料均匀渗入鸡体内。
3、炒料:将
猪腿肉、京葱切成丝。炒锅置旺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25毫升,放入京丝、
肉丝煸透,加
绍酒、酱油、精盐、味精,炒熟装盘待用。
4、包扎:先将炒熟的辅料从鸡腋下刀口处填入鸡腹,再将腌鸡的
卤汁一起灌入,然后用
猪网油包裹鸡身,先用2张荷叶纸包裹,第二层包一层透明纸,再包一张荷叶,接着用麻绳捆两道十字。
5、涂泥:将酒坛泥砸碎,加入绍酒沉渣、粗盐和水捣韧,平摊在温布上,把包轧好的鸡放在中间,并用手沾水拍打湿布四周,使泥牢固地贴在麻绳上。然后除掉湿布,包以白报纸,以防煨烤时泥土脱落。
6、煨烤:采用
烘箱,先用200度高温,将泥团中鸡身逼熟,以防微温引起鸡肉变质、变味。40分钟后,将温度调到160度左右,持续
烘焙3到4小时即可熟烂。煨烤时要注意使泥团中鸡腹朝上,防止油漏出流失。
7、上席:将煨好的叫化鸡泥团放在搪瓷盘里端入餐厅,当场敲开泥团,,然后将荷叶等包裹物去掉,将鸡和
卤汁倒入备好的腰盘,端上餐桌,随带
花椒盐供蘸食。
.
工艺关键
2.腌鸡时,中间翻动2—3次。
4.烘烤4—5小时,鸡肉较烂,鲜美适口。
制作工艺
其一,净
鸡角必须去骨。并不是将所有的骨头都去掉,为了便于包裹、成熟和入味,必须去掉腿骨、翅膀骨和脚爪。去骨后要将整只鸡从头至尾用刀背拍松,在保证鸡皮不破的前提下,将鸡脖子和鸡胸部的骨头拍断。
其二,腌制方法简单,突出原汁原味。每只童子鸡用盐15克和
山奈粉12克,葱、姜、
黄米酒各20克,腌制20分钟。
其三,用
猪里脊丝和大葱丝炒后做馅料。猪里脊丝和大葱丝加盐炒至断生即可,塞入鸡腹内可祛腥增鲜,保证鸡腹内的汤汁清澈。有些师傅将鸡腹内填入
牛八宝料,往往是弄巧成拙,汤不清澈,卖相不好,还让八宝料味掩盖了鸡肉的鲜味。实践证明,还是原味的好。
其四,
酱油上色,熟猪油封口。鸡腹内填入馅料后,每只鸡要用10克左右的酱油抹匀全身,起上色作用,再用70克左右的熟猪油,将开口处封住并涂抹均匀。
其五,包裹五层汤汁多。为了防止鸡肉的水分和香气蒸发,要用一张荷叶裹第1层(增香),用玻璃纸包裹第2层(裹紧),接着裹第3层玻璃纸(防止破损),第4层用一张荷叶包裹,用棉丝绳子捆紧,以便于粘附第5层的酒坛泥(即用于
绍兴酒坛封口的泥巴,有特殊的酒香味)。捆好的鸡在裹泥巴之前,要在底部垫一块纸板,并在表面用湿毛巾裹一遍,这样处理既美观又可以防止酒坛泥变形、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