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科
昆虫纲膜翅目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膜翅目下的一个科。微小形,体长0.3—1.0mm,黑色、暗色、淡褐色或黄色。触角短,3节、5节或8节,索节不超过2节,棒节通常为3节,少数2节或不分节。前翅宽,或狭而具长缘毛;翅脉呈弓形,痣脉弯;翅面上布有不整齐而稀疏的细毛,故又称纹翅小蜂科。跗节3节。如松松毛虫属赤眼蜂等。
分类学
总纲:六足亚门
赤眼蜂科:
(1)体极微小,不到1毫米,腹部无柄,腰较粗; (2)翅面上有许多排列成行的毛列;
(3)大多数种类复眼红色;
(4)跗节3节。本科全为卵寄生蜂,寄生鳞翅目卵。如玉米螟赤眼蜂。赤眼蜂在生防上研究最多。
形态特征
体小,长0.2~1毫米,前翅宽大,缘毛短而密,翅面上具明显的毛列,缘脉及痣脉呈弯弓状,后缘脉无;后翅窄呈柳叶状。触角短,具1环状节及2索节,棒节不分节,跗节仅3节,与其他小蜂不同。腹宽,末端钝圆,产卵器几不突出,雄蜂往往无翅或同种异形,无翅型的角几与雌同,而有翅型的索节只1节,棒节不分节。体色由鲜明的黄色至黑色。以其他昆虫的卵为宿主,其中包括许多大害虫,因此颇为国内外生物防治工作者所重视,已大量利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松毛虫赤眼蜂、稻赤眼蜂及广赤眼蜂
雄蜂:体长0.5-1.0毫米:体暗黄,中胸盾片及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颇长而略尖,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5/2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长度约为翅宽的1/6。雄性外生殖器:阳基背突成三角形,有明显的成半圆形的侧叶,末端达D的1/2;腹中突的长度相当于D的1/3,略成锥形;中脊成对,其长度相当于D的长度;钩爪末端伸达D的I/2左右。阳茎与其内突等长,两者全长相当于阳基的长度,略短于后足胫节。
雌蜂:在15-20℃下培育出来的成虫体暗黄色,中胸盾片褐色,腹部全部褐色;在25℃下培育出来的成虫腹部褐色而中央出现暗黄色的窄横带;在30-36℃下培育出来的中胸盾片亦为暗黄色,腹部褐色而中央有较宽的暗黄色横带。
形态鉴别
生活习性
从植食性到寄生性均有,完全植食性的如无花果小蜂科,植食性种类及寄生性种类兼而有的如广肩小蜂科、长尾小蜂科以及少数金小蜂科,其他绝大多数均为寄生性,寄生的阶段从宿主卵到蛹均有,寄主范围也很广泛,除昆虫外,蛛形纲的某些种类也是小蜂的寄主,例如蛛形纲的卵是啮小蜂属的猎物之一,而蜱则是跳小蜂科Hunterellus及Ixodiphagus两属的寄主。分布极为广泛。
繁殖:在棉田已知寄生棉铃虫红铃虫小造桥虫、棉大卷叶螟、玉米螟、金刚钻、烟草夜蛾小地老虎的卵。
羽化时,一般雌蜂先出卵壳,如果雄蜂先出,守候在孔口,雌蜂出来后进行交配配种或未交配的雌蜂寻找到寄主卵时,先用口器在卵面上点一下,选好产卵点,然后将产卵器从产卵点插入卵内产卵。以白天产卵较多。
保护利用
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小寄生蜂,尤指赤眼蜂属(Trichogramma)而言。成虫长不到1公釐,翅呈梨形,具单翅脉和穗状缘毛。跗节3节,明显。美国白灯蛾蛾类的卵中寄生,因此可用以进行生物防治。易於实验室繁育的微小赤眼蜂(T. minutum)已成功地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鳞翅目)农业害虫。
从早春麦田开始,就不用或少用广谱杀虫剂。改用选择性杀虫剂,使初期数量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护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价值在于: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饲
养繁殖,大面积用于防治。②防虫效果好且稳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块时放第一次蜂。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间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便可。放蜂时,若天气恶劣不宜继续放蜂时,可将卵块放在阴凉遮黑密闭的环境中,并饲以蜜糖水,待天气好转,再向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宿主(新鲜的玉米螟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美国白灯蛾,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预蛹、蛹及成虫等五个阶段,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属膜翅目纹翅卵蜜蜂科赤眼蜂属昆虫。赤眼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天敌昆虫,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赤眼蜂体型很小,成蜂体长为0.2-1.0mm。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赤眼蜂外型十分美丽,翅膀闪着蓝紫色的荧光,体色黄或黄褐,头黑褐色,上面有一对复眼和三只排列成三角形的独眼,因其复眼和单眼都是红色的,所以叫做赤眼蜂,老百姓又叫红眼蜂。
赤眼蜂寄生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近50个科200多属400多个种昆虫的卵。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天,一般为3-5天,赤眼蜂的有效飞翔半径为15-20米,多数赤眼蜂在羽化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3-5天左右。赤眼蜂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工厂化繁殖赤眼蜂所采用的宿主卵多为柞蚕剖腹卵,每个柞蚕剖腹卵内大约寄生65-90头左右的赤眼蜂,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赤眼蜂繁殖一代大约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赤眼蜂。
小蜂多数为控制害虫的天敌,少数则为益虫的敌害,还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加害林木、牧草及药材种子,无花果小蜂则是这种果品的唯一传粉昆虫。小蜂在害虫防治中是天敌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苹果绵蚜蚜小蜂,多种赤眼蜂红铃虫蝇蛹金小蜂属,荔卵平腹小蜂等均已是国内行之有效的几种天敌小蜂,另外螟卵啮小蜂为三化螟的有效天敌,Neanastatus为稻蚊的重要寄
生蜂,AphytiS为若干种盾蚧的有效天敌。赤眼蜂长着一双红色的眼睛,其特点是将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里面。赤眼蜂的整个生命周期(由卵到美国白灯蛾、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包括交配,都是在卵壳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们就破壳而出,继续寻觅新的虫卵繁衍后代,完成新的生活周期。
人类正是利用这个特点,采用人工繁殖赤眼蜂来控制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分类学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保护利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