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萧军著。全书共8部,从1936年起笔至1950年完成,陆陆续续用了15年时间才最终写完这部80余万字的宏篇巨著。小说第一部曾于1936年6月起在《作家》月刊上连载。1937年2月和3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分别出版了《第三代》的第一部和第二部。1946年和194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和
哈尔滨市文化生活社也分别再版了《第三代》(第一、二部)。1950年作者完成《第三代》全部书稿之后,又几经修改,于1957年6月,将小说改名为《过去的年代》,分上下两册由北京
作家出版社出版,并收入作者本人的《
后记》一篇。1983年2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将该书再度改名为《第三代》,分上下两册重新出版。
《第三代》全书共8部64章,作品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史诗般的笔触,大规模地展现了从清末民初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在旧军阀统治下的
东北地区城乡的社会生活画卷。作品在这一广阔的时代历史背景下,真实而细腻地刻划了众多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形象,从贫苦农民到青年知识分子,从城市贫民到地主、资本家、军阀以及
英国女教徒、
俄罗斯帝国没落贵族、
日本浪人等等,这些人物各自的命运,构成了一部特定的史书,它反映了东北人民的苦难和反抗,揭露了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揭示了近代东北民众复仇意志和反抗精神的时代成因。《第三代》是
萧军继《
八月的乡村》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表现
东北地区社会生活题材的
现实主义长篇力作。早在三、四十年代,《第三代》第一、第二部问世不久,就被人们赞誉为“史诗性的作品”(
常风《评萧军的〈第三代〉》),是“东北农村的史诗,溶合了东北的自然的雄大的气魄”(石火光《读〈第三代〉碎想》)。
萧军(1907.7.3—1988.6.22),原名刘鸿霖,生于
义县。另有笔名三郎、田军等。曾入本村私塾和本县小学。1925年考入
张学良在
沈阳市办的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
哈尔滨市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2年冬天结识
萧红,不久同居。1933年两人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其中有他6个短篇。1934年l1月到
上海市,得到
鲁迅亲自指导,参加了《
海燕》和《作家》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八月的乡村》。1940年赴
延安市,先后担任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及
鲁迅美术学院教员。抗战胜利后,曾任
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先在抚顺总工会从事戏剧创作和研究。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不久专门从事写作。近年来他先后编写了《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注释了萧红、
鲁迅给他的信。出版了自传《
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