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乡,是
邻水县原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其地现属
大竹县。民国4年(1915年),增设民治乡。民国4年(1915年),因地方不靖,设5个保卫区,以维持治安。全县共49乡,民治乡属第五保卫区,驻九龙寨,今大竹县杨通乡民治村。民国6年(1917年),5个保卫区划为6个区,民治乡属何区不详。民国24年(1935年)7月1日,将6个区合并为3个区,49个乡镇合并为43个乡镇,新镇乡与民治乡合并为新民乡,属第一区署。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3个区为4个区,将43个联保办公处合并为22个乡镇公所,并调整插花飞地,将原民治乡划入
大竹县。
龙华民治民兵在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组织和活动,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消灭蒋家王朝的伟大斗争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不愧是龙华革命老区人民的好儿女,现将一些活动情况回忆提供如下:
抗日战争时期,民治乡的民兵组织于1940年在樟村成立,主要有地下党工作同志文贯(葵涌坝岗人,现离休在家)、赵学等开展活动,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根据当时形势与任务,名称上没有称民兵,而是称樟坑村自卫队(当民治乡政权成立后改称抗日自卫队)。1942年后,随着乡政权公开建立,在地下党工作同志的宣传教育和发动下,
望天湖、白石龙、雷公径、江雅园、杨尾等自然村相继成立自卫队组织。当时革命形势虽处低潮,但广大青壮年抗日热潮不减,争相报名参加自卫队组织。樟坑村自卫队员1942年开始组建时只有20多人,后发展到40多人。各村自卫队成立后,区乡政权及时组织他们培训军事知识和学习文化知识,帮助和指导他们提高政治、军事素质。当时曾以
樟坑村为中心,用10天时间集中各村自卫队员在下午学军事政治。
1、敢同敌人战斗。自卫队主动出击同日伪敌人打
伏击战两次。一次是1941年民治的“乌石岗”伏击战,据知用纸壳(鸟枪)打死打伤日本兵各1名,日本派人从死伤员身上检查,知道是民兵用鸟枪打的。后来日敌在第二趟扫荡报复中,放火烧
望天湖村民房屋10多间。另一次约1942年在樟坑村外围,这次是跟着游击队打的,战斗结束后参加清理战场,放火烧毁了樟坑炮楼。
2、1945年10月,遵照区武装部门和民治乡政府指示,以“民治乡抗日自卫队”的名义会同
地方部队参加
南头街道、深圳日敌投降的受降工作(当时的具体领导邓望、邓贡析、邓×清)。直至10月底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路过
深圳市(队伍当时住湖背向西祠堂),形势开始恶化。队伍接何富儒、张子修同志通知撤回龙华牛地埔,约在11月初队伍暂时疏散。
3、为使人民群众在日伪敌人扫荡时及时疏散隐蔽,民治乡以樟坑自卫队为中心,组织了雷公径(现在
民俗音乐)、江雅园、杨尾、长岭皮、
龙华街道、清湖等村自卫队,同时在各主要路口设置了望岗哨,如雷公径负责深圳方向,长岭皮负责南头方向,杨尾、坂田负责石岩和布吉方向,清湖负责观澜、石岩方向,龙华负责各岗哨,发现来敌,便以打铜锣吹
香螺角、哨子等信号,通知群众及时疏散隐蔽,免受损失,敌人走后亦用上述信号告诉大家平安回家。
1940年至1945年
日本投降的五年时间里,民治乡抗日自卫队虽不是全脱产的队伍,但在那战火纷飞年代,招之能来,来之能战,不愧是龙华革命老区的好儿女。
在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随着惠东宝人民护乡团的成立,民治乡的民兵以樟坑村原自卫队为基础,地方党指派邓望、邓×清以民兵的名称,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武装基干民兵,直接隶属区武装部门领导。为了提高队员政治军事素质,区武装部门派何富儒同志负责指导。1948年
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之后,在整个解放战争大好形势影响下,队伍不断壮大(共有70多人),枪支弹药得到三团支持,民兵们勇敢战斗。为了鼓舞士气,团部曾强同志从三虎队抽调一挺磨盘机枪,配备给部队。为了长革命志气灭敌人威风,队伍曾独立伏击来扫荡的
中国国民党军队。1949年初,在亚寄山(长岭皮村背后大山)一次
伏击战中,队员吴美清牺牲(长岭皮村人),吴珠妹头部受伤,经一个星期抢救无效死亡。这次战斗虽死两人,同志们没有受影响,反而士气更高,在5月份配合双虎队攻打平湖炮楼伪乡公所挑选突击队时,大家踊跃报名,后因敌情摸不清没有去打。1949年下半年,为了配合全国解放,队伍基本全脱产集中训练,1949年10月约12日,根据周吉同志指示,会同三虎队、五虎队、税警连参加
宝安区地区的解放工作,当时民基连主要任务是进驻解放宝安西乡。1950年初,宝安地区解放之后,成立了
宝安县大队,民基连改编为宝安县大队第三队。当时,队伍中大部分是不能长期脱产的,改编时除部份骨干留下,大部分复员回乡,从此,基干民兵算完成历史任务。
在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中,民治乡的民兵为龙华人民争了光。1950年初,中央召开全国民兵英模大会,龙华选派代表邓贤新同志(樟坑村老党员,原民兵领导人之一)参加,并接受毛主席授予中国自己制造新式步枪一支(据说此枪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收缴,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