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是在
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后留下的武装小分队及复员人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3年
解放战争中粉碎了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重重围剿,建立了拥有400多万人口的根据地。粤赣湘边纵队在安墩成立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一起,解放了闽西南和
粤东广大地区,建立了纵横千里的解放区,胜利完成了建立解放
广东省战略基地的任务。接着,配合南下的野战军,追歼残敌,解放广东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1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所属各部队共进行较大的战斗848次,歼敌2.5万多人,缴获各种武器2.5万件,部队发展到3.8万多人。粤赣湘边纵队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演绎了一段革命传奇,为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
两广纵队,解放了粤赣湘边区全境。1950年2月,粤赣湘边纵队整编为广东军区第二、四、六、七分区和
广东省公安总队。
人民武装
粤赣湘边纵队是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
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来的部分骨干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粤赣湘边区人民武装。他们历尽艰难曲折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队伍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壮大到三万八千多人。该部队在三年间打了近千次大小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地区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边纵设立
粤赣湘边纵队安墩成立
据 《粤赣湘边纵队史》记载,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正式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粤赣湘边区党委除管辖江南、九连、江北、蝉江、五岭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党委也划归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于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在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议期间,中央军委发来
电报,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并任命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员,
严尚民任参谋长,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与闽粤赣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联合发表宣言,宣告粤赣湘边纵队在安墩镇正式成立。《宣言》明确宣布“本军作战目的,志在解放本地区人民群众,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独裁统治,配合人民解放军为彻底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而奋斗”。
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后,旋即对东江各地的部队进行改编,将江南、江北、九连、滚江、五岭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所属部队统一改编。江南支队编为东江第一支队;粤赣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二支队;江北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三支队;北江支队改编为北江第一支队;粤赣湘边解放总队(五岭支队)改编为北江第二支队;赣南支队,湘南支队也进行了改编;珠江三角洲部队待条件成熟后编为独立团。“边纵”司令部以及“东一支”司令部分别设在安墩镇黄沙小学和安墩镇大布村鹞子岭忠义堂。
战斗功绩
建立400多万人口解放区
1949年2月1日,安墩圩镇打蘸埔召开了一场庆祝粤赣湘边纵队成立的万人大会,这标志着粤赣湘边区人民武装力量跨入了
正规化部队的行列。为了迅速建立和巩固以
东江、
韩江为中心的战略基地,粤赣湘边纵队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据史料记载,粤赣湘边纵队歼灭了国民党
广东省保安第四师师部和保五团,先后解放了
龙川县、
五华县、
连平县、和平、
新丰县、
紫金县等县城。
当年7月之后,粤赣湘边纵队各部队乘胜出击,迅速解放了
江南、九连、江北和
五岭的广大乡村和十余座县城,解放人口增至400余万,作战部队从初期的470多人发展到3.8多万人,建立了400多万人口,纵横千里的解放区,为人民解放军
野战部队进军广州、解放广东铺平了道路。1949年八九月间,解放军迅速解放了整个粤赣湘边地区。至此,安墩的烽火岁月终于画上了句号,昔日烟墩成如烟往事。
1950年2月,粤赣湘边纵队番号撤销。史料记载,粤赣湘边纵队是一支继承发扬
东江纵队革命传统的战斗部队,自建立武装队伍开始至全区解放3年多时间里,武装队伍发展到38000多人,参加较大的战斗848次,解放了全区所管辖的县份,并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两广纵队一起解放了广州市及广东一大片地区。
时代背景
1947年春,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在九连山、
东江、
滃江、
五岭等地区,以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时留下的武装骨干为基础,先后建立东江人民抗征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等14支人民武装。至冬季,发展到1.1万余人。12月~1948年4月,在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等部对滃江、五岭及九连、东江北岸地区发动的第一期“清剿”中,人民武装遭受较大损失。6月,除五岭地区的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外,其余分别整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江北、粤赣边、北江4个支队。7月,江南支队、粤赣边支队等部在反对国民党军以
东江南岸和九连地区为重点的第二期“清剿”中,歼其近3000人。
成立时间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正式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粤赣湘边区党委除管辖江南、九连、江北、
滃江、五岭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党委也划归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于一九四八年年底至四九年年初在
惠东县安墩黄沙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议期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央军委发来
电报,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并任命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员,
严尚民任参谋长,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
队伍编制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粤赣湘边纵队发表宣言,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宣言》明确宣布“本军作战目的,志在解放本地区人民群众,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独裁统治,配合全国人民解放军为彻底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而奋斗”。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粤赣湘边纵队下令,将
江南、江北、九连、滚江、
五岭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所属部队统一改编。江南支队编为
东江第一支队;粤赣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二支队;江北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三支队;
北江支队改编为北江第一支队;粤赣湘边解放总队(五岭支队)改编为北江第二支队;赣南支队,湘南支队也进行了改编;
珠江三角洲部队待条件成熟后编为独立团。
纵队成立后,相继发起春、夏季攻势,解放
新丰县、
汝城县、
紫金县、
五华县、
龙川县等12个县城。5~7月,以东江第1、第2、第3支队及北江第1支队各一部组建5个独立团;将起义的国民党军
广东省保安第13团等部改编为第4支队。8月,粤赣湘边纵队在五华、龙川地区击退国民党军第12兵团残部对解放区的窜扰,配合人民解放军第48、第14军解放赣南和湘南。9月,成立
中山市、
顺德区、
番禺区3个独立团。10~11月,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指挥下参加
广东战役,纵队主力与
两广纵队组成左路军,解放
惠阳区、
东莞市等地,封闭国民党军南逃退路;以一部兵力配合第4、第15兵团解放
曲江区(今
韶关市)、
翁源县、
佛冈县等地。此时
纵队已发展到3.8万人。年底,所属部队分别划归
广东省、
江西省、湖南军区领导。
编制撤销
1950年2月,粤赣湘边纵队番号撤销。粤赣湘边纵队自建立武装队伍开始至全区解放三年多时间里,武装队伍发展到38000多人,参加较大的战斗848次,解放了全区所管辖的县份,并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
两广纵队一起解放了
广州市及广东一大片地区。
粤赣湘边纵队是一支继承发扬
东江纵队的革命传统的战斗部队,它创造了光荣的业绩,我们要永远把它载入
华族解放事业的史册上、激励后人,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纪录片
拍摄意义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文献研究中心、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电视片《粤赣湘边纵队》开机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4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此片将全面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数百人发展壮大到近四万人的战斗历程,全面展示这支部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此片将以生动的事实,细腻的笔触,平实的风格,深情地展现粤赣湘边纵队英雄儿女的报国热忱,展现他们不畏牺牲,不怕艰难,奋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奉献精神。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
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视角、以纪实手法反映粤赣湘边纵队光辉历史的历史文献力作。全片摄制工作历时三年,摄制组足迹遍布
广东省、
江西省、
湖南省等地,行程两万多公里,抢救性地采访了169位边纵老战士,还采访了有关重要战斗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军队首长、党史专家等,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文献片以铁的事实、细腻的笔触、平实的风格,深情讴歌了粤赣湘边纵队英雄儿女在战争年代的报国热忱和民族精神,以及他们在
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仍旧奋战在第一线的高尚情操。这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视角以纪实的表现手法反映粤赣湘边纵队光辉历史的经典文献片。
此片弘扬粤赣湘边纵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和鼓舞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遗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广东省、
江西省、
湖南省等有关方面领导及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大学原政委 赵可铭
上将;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老红军
王定国等同志出席会议。成思危同志为大型文献电视片《粤赣湘边纵队》开机揭幕。
剧情介绍
该片共摄制八集,每集三十分钟。
第1集 乌云密布、1946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全国性的内战。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乘机对
东江纵队复员人员和人民群众实行了残酷的镇压。为了对付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内战,保护复员人员和人民群众,留下坚持斗争的武装队伍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决实行自卫反击,顽强地坚持了五个多月的残酷斗争,保存了自己,保护了人民,为后来恢复武装斗争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1946年11月,中共
广东省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这时,留在粤赣湘边区的武装队伍和复员人员,立即公开打出斗争旗帜,开展打击敌人的武装斗争。
第2集 冲破黑暗、1947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各地党组织建立或恢复之后,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反抗“三征”,破仓分粮,打击和摧毁
中国国民党乡村反动政权和地方反动武装。游击战争的烈火燃遍粤赣湘边全境,武装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到1947年冬,作战部队已发展到11700多人,并组织了地方
地方武装队伍和
农会,建立了一批游击基地。
第3集 血色洗礼
蒋介石为了挽救国民党全面崩溃的危机,免去了
张发奎的职务,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宋子文。宋子文走马上任之际,正是国民党反动政权风雨飘摇之时。1947年7月,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华北地区、西部、
东北地区解放军先后转入了大规模反攻,
中国国民党政权在各个战场损兵折将。粤赣湘边纵队的五战五捷震撼了国民党,国民党的政权已是四面楚歌,灭亡在即。粤赣湘边人民武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在经受了血火的洗礼后日益壮大,到1948年底,队伍已经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
第4集 柱擎南天、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曾经是老革命根据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的地方和司令部所在地,今日的幸福美好生活正是当年粤赣湘边纵队老干事们为之奋斗的理想。1949年
元旦,
新华出版社播发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元旦
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时
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也是在元旦这天中共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和贵滇黔纵队联合发表宣言,宣布了这三只部队正式成立的消息。自此,粤赣湘边纵队在
珠江南岸建立了显赫战绩,成功的完成了解放
广东省战略基地的任务。
第5集 赣水苍茫
反映的是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支队
解放战争时期在
定南县、
龙南市、
全南县、
信丰县、
大余县、
兴国县、
章贡区等地的革命活动及奋战情景。
第6集 风卷湘南
反映的是粤赣湘边纵队的粤北支队、湘南支队、北上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队伍打游击的情景。他们的行动波及到湘南,慢慢的扩展到十几个县,开仓分粮,减租
减税,深获老百姓的支持。
第七集
第七集
首映仪式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文献电视片《粤赣湘边纵队》首映式于2009年12月15 下午在珠岛宾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上将赵可铭,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五老公益工程委员会、各拍摄地等领导,以及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代表共380人出席了首映式。
首映式上,老战士们齐聚一堂,在促膝长谈中回忆似水流年。文献片精彩片花欣赏结束后,与会领导向支持单位颁授牌匾。随后,在老战士们汇报演出的歌声和舞蹈中,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与会者纷纷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弘扬粤赣湘边纵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激励和鼓舞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遗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