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蛞蝓
柄眼目蛞蝓科的动物
黄蝓,软体动物门蛞蝓科,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种,在我国见于长江流域以及山西省河北省、北京等地区。喜欢生活在住宅附近以及地下室、菜园和花园等较暗湿的环境。一般昼栖夜出,危害蔬菜、瓜果、花生的叶和幼苗,为一种农业害虫。也常爬进厨房取食饭菜或食屑,污染食物、器皿、用具等,为人们所厌恶。它也是家畜、家禽等某些寄生昆虫中间宿主蛞蝓食害植物与蜗牛相似,也是靠舌头上的形组织及舌头两侧布满的细小牙齿把植物组织磨碎。
形态特征
体长100~150mm,宽12~20mm。体色深橙色或黄褐色。
体前部背面具一椭圆形的外套膜,在外套膜内有一石灰质质板。
分泌淡黄色粘液。生殖孔位于体右侧,前右触角后下方领片半月形。
卵呈小颗粒状卵圆形。
生活习性
黄蛞蝓的活动与气温、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生活在阴暗潮湿、多腐植质的地方,畏光怕热,白天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墙缝、土缝、土块或石块下以及水管附近,也可沿着下水道管壁向下钻到约2米深的土层内(土壤含水量为27.8%、湿度100%)。栖息在住宅附近的黄蛞蝓成虫、美国白灯蛾和卵皆可越冬。冬季若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它们仍可活动。高温、高湿的夏季夜晚,活动最盛。
为害症状
主要宿主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汤菜、菠菜、生菜及棉花、烟草、禾本科杂草等,常将蔬菜叶片取食成孔洞或缺刻,蔬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害,尤以幼苗、嫩叶受害较重。蛞蝓分泌物污染果实,因其食量较大,1个晚上可将整株蔬菜小苗吃光,爬过时在植株叶片上留下光亮的透明黏液线条痕迹。
为害特点
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次年5~8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夏秋季气温升高后活动减弱,秋冬季气候凉爽时再次活动为害!蛞蝓耐饥力很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环境下能不食不动;当温度升到25℃以上时,迁移到土缝或潮湿土块下停止活动;当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或高于40%时,生长会受到抑制或死亡。因蛞蝓体表分泌的黏液能抵御药物进入,常规杀虫剂对其无防治作用。
防治方法
对黄蛞蝓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除用药物直接杀灭外,还应与改变其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如使潮湿环境变干燥,经常检修住宅、庭院内水管、下水道、阴沟等。雨后及时排水,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物、碎砖、乱石瓦块、禾本科杂草等,以减少蛞蝓的生地。
用5%煤酚皂溶液喷洒在蛞蝓经常出入处,效果最佳,不但在直接喷洒到蛞蝓体上时可以大量杀死,同时在洒药后半至1小时,新爬出来的蛞蝓接触药剂后亦可被杀死。
利用新鲜石灰乳生石灰、食盐洒在蛞蝓经常出入的地方,效果也很好。蛞蝓一旦接触到药物便死亡。但新鲜熟石灰、生石灰必须3-4日更换一次,否则效力不大或无效,而食盐必须用量大,量小效果也不佳。
利用上述药物不仅价格经济、方法简便,对人畜、家禽等也无多大副作用,同时也起到消毒、杀菌、干燥环境的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此外,也可采用食饵和毒饵诱杀法,利用黄蛞蝓喜食的黄瓜、柿子椒、西红柿等食物,放在蛞蝓经常出入处,以便可大量集中捕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