蝓科,
软体动物门肺螺亚纲
柄眼目的一科。俗名蜒蚰,鼻涕虫。
蛞蝓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处,一般会在夜晚和雨天外出进行活动。该科广泛分布于
欧洲、
亚洲、北美和
北非。它们
雌雄同体,
交配产卵,卵会产于潮湿的土壤中。
蛞蝓外表看起来像没有壳的
蜗牛,是一种陆生动物。蛞蝓体表湿润有黏液,成虫体长可达30-60毫米,体宽4-6毫米。长梭形,柔软、光滑,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暗黑色
触角2对,端部具眼。卵椭圆形,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韧而富有弹性。
美国白灯蛾初孵体长2.0-2.5毫米,淡褐色、灰色、黄褐色或
橙色。它的取食比较广泛,主要吃血桐、
雀榕、面包树、婆芋、
双花蟛蜞菊、菊、蘑菇、蘑菇球根、蔬菜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等,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
肺螺亚纲
柄眼目的1科。俗名“蜒蚰”,“鼻涕虫”。现生种类广分布于
欧洲、亚洲、北美和
北非。陆生。体柔软,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
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
橙色,具有不明显的暗带和斑点。触角 2对。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雌、雄生殖孔为1共同孔,位于身体右侧、前右触角的后下方。肺孔开口在外套膜的后缘。卵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中国常见的种类有
黄蛞蝓(见图)。大型,伸展时体长可达120毫米。体黄褐色或深橙色,有浅黄色斑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在人家内,常在食物上爬,并留下银白色粘液的痕迹,令人厌恶。北京地区的黄蛞蝓在夏天晚11点以后开始外出寻食,零点以后逐渐减少,到早晨3~4点全部返回隐蔽的地方。
交配多在黄昏时进行。一般于交配后48小时开始
产卵。卵产于泥土坑里。多者可产40粒。约需20余天孵出幼螺。住宅内消灭
黄蛞蝓方法是:把房间改为水泥地,堵塞洞穴,清除杂物,喷洒煤酚皂溶液(5%),撒石灰和食盐,亦可用蜗牛敌、丁蜗锡药物诱杀。但黄蛞蝓可入中药,有消肿、止痛、平喘和不育等功能。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
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显的头部,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
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
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
冬眠,在
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
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
软体动物门之一,它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野生的蜗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变害为利,把蜗牛进行人工饲养,让蜗牛为人类提供营养价值很高的蜗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