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
季建林,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籍贯建湖县,全日制大学,在职研究生,医学硕士,教授,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精神卫生专业);
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原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1997年晋升为教授;
自1998年以来,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和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以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
主要成就
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原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1997年晋升为教授。自1998年以来,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和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以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已发表80余篇文章(其中8篇为英文在国外发表),参加国内外30余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和翻译。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先后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理治疗与咨询、精神科治疗学等)、WHO合作研究课题(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上海市科委课题数项。
个人作品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13章和1个附录,前半部分重点围绕自杀的概念、流行病学资料、影响因素、自杀的评估及其预防,以及国外相关资料与经验进行探讨;后半部分主要是危机干预的理论、方法与技能,包括电话咨询和特殊案例的处理技巧等;附录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有关预防自杀的宣传手册。因为考虑到要增加实用性、可读性与理解性,部分章节适当增加了案例与文献报道。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是在总结前人与同行的成果与经验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个人体会,以及所阅读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编写而成。旨在抛砖引玉,期望能为国内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尽一份力,为有志于献身该领域的入门者和工作者提供一些信息与技能指导,更好地为危机患者服务,将自杀死亡的危险降到最低,把生的机遇与希望增加到最大,以真正实现“救死扶伤”的目标。
目录
第一章认识自杀
一、自杀的定义和特征
二、蓄意自伤及其特点
三、自杀的动力
四、自杀人群的特征
五、有关自杀的误解
六、自杀线索
七、呼救信号
第二章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总的自杀状况
二、中原地区的自杀状况及其特征
三、中国自杀心理学剖析研究
四、WHO提出的目标
第三章自杀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社会阶层与就业
四、婚姻状况、生活环境
五、生物学因素
六、季节性
七、邪教
八、自杀方法
九、直接的言语警告
十、自杀企图、遗书或自杀计划
十一、暗示性言语和行为征兆
十二、认知与情感冲动
十三、应激性生活事件
十四、精神障碍、行为异常和内外科疾病
第四章抑郁症与自杀
一、各型抑郁症的特点及自杀危险性
二、治疗抑郁症与自杀预防
三、抗抑郁药治疗中的自杀危险性
第五章自杀的检查与评估
一、自杀危险因素分级
二、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三、警惕自杀前就医
四、与自杀企图者会谈与检查
五、自杀相关量表检测
六、当怀疑患者有自杀观念时的提问策略
七、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程度评估的医学会谈程序和提纲
八、预测自杀危险的若干要点
九、自杀人群的特殊问题
第六章初级医疗保健机构中的自杀评估
一、基础知识
二、初级医疗保健医师临床评估自杀风险
三、在初级医疗保健中有关自杀评估的要素
四、在治疗中初级医疗保健担负的任务
五、临床医师指导
第七章医疗机构与自杀
一、患者的评估
二、综合性医院自杀预防
三、在特殊医疗人群中的自杀
四、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
五、临床医师指导
第八章自杀的预防
第九章国外自杀预防策略简介
第十章危机干预的理论
第十一章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第十二章电话心理咨询
第十三章危机案例的处理
获得荣誉
社会兼职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参考资料
主任委员--季建林.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2024-01-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个人作品
内容提要
目录
获得荣誉
社会兼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