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别名
奇蒿、九牛草、金寄奴,为
菊科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
多年生草本。
刘寄奴生于低海拔地区林缘、路旁、沟边、河岸、灌丛及荒坡等地。其分布于中国
灵川县、
全州县、
兴安县、
永福县、
资源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区域。其茎单生;叶厚纸质或纸质,上面绿色或淡绿色,初时微有疏短柔毛,后无毛,背面黄绿色,初时微有蛛丝状
绵毛,后脱落;
头状花序长圆形或卵形,直径2—2.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
刘寄奴味辛、微苦、性温,可治跌打损伤、滞肿痛、外伤出血、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食积腹痛、赤白痢疾等症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显或不明显,侧根多数;
根状茎稍粗,直径3-5毫米,弯曲,斜向上。茎单生,稀2至少数,高80-150厘米,具纵棱,黄褐色或紫褐色,初时被微柔毛,后渐脱落;上半部有分枝,枝弯曲,斜向上或略开展,长5-15厘米。叶厚纸质或纸质,上面绿色或淡绿色,初时微有疏短柔毛,后无毛,背面黄绿色,初时微有蛛丝状
绵毛,后脱落;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稀倒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数枚浅裂齿,先端锐尖或长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
短柄,叶柄长3-5毫米;中部叶卵形、长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长9-12(-15)厘米,宽2.5-4(-5.5)厘米,先端锐尖或长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柄长2-4(10)毫米;上部叶与
苞片叶小,无柄。
头状花序长圆形或卵形,直径2-2.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在分枝上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
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狭窄或稍开展的
复总状花序;总苞片3-4层,半膜质至膜质,背面淡黄色,无毛,外层总苞片小,卵形,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雌花4-6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
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
两性花6-8朵,花冠管状,
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瘦果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花果期6-11月。
分布范围
产
河南省(南部)、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
江西省、
福建省、台湾、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东部)、
贵州省;生于低海拔地区林缘、路旁、沟边、河岸、灌丛及荒坡等地。
越南也有。
主要价值
化学成份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
奇蒿黄,异泽蓝黄素,苜素;
香豆素类成分:营葶,7-
甲氧基香豆素;还含桂皮酸,桂皮酸,奇蒿
内酯,西米杜鹃醇等。
鉴别方法
(1)粉末特征:黄绿色。T形毛众多,多碎断,柄易脱落。顶端
细胞较平直或弯曲,壁薄;柄2-7细胞,以2细胞为多见,有的皱缩。腺毛较多,顶面观呈椭圆形或鞋底形,6或8细胞,多皱缩,两两相对排成3-4层,细胞含淡黄色分泌物。叶片碎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弯曲,少数细胞淡黄色或玫瑰红色。栅栏细胞含细小簇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稍拱起,类圆形或长圆形;有众多T形毛的柄部及腺毛。花粉粒类球形,具3孔沟,表面有细小颗粒状雕纹。茎部非腺毛,大多粗大,约至20余
细胞,上部几个细胞短小。茎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有的含淡黄色或玫瑰红色物。有较多气孔及T形毛的柄部。薄壁细胞含
草酸钙簇晶、方晶。
(1)取本品粉末少量,用70%乙醇温浸,滤过。滤液浓缩,浓缩液用聚胺拦后装柱。先用水及乙酸乙酯分别洗脱杂质,然后再用乙醇洗脱并浓缩。取此液1ml,加盐酸4-5滴,加入少量
镁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呈现红色。(检查
黄酮甙)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0g,加石没醚(沸程60-90℃)400ml回流提取。减速压回收
石油醚,残渣用少量
乙酸乙酯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7-
甲氧基香豆素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青岛市)薄层板上,用
己烷乙酸乙酯-
甲醇(4:1:0.5)展开,在紫外光灯(254-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
荧光斑点。温。归心、肝、脾经。
药用价值
药性
苦、辛,
1.《新修本草》:“味苦,温。”
2.《日华子》:“无毒。”
6.《本草再新》:“入肝、肾。”
功用主治
破血通经,消积,止血消肿。主治血滞经闭,
经痛,产后瘀滞腹痛,
症瘕,
伤食腹痛,跌打损伤,金疮出血,尿血,毒,
烫伤。
1.《新修本草\u003e\u003e:“主破血,下胀。”
2.《日华子》:“治心腹痛,下气
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
霍乱水泻。”
3.《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极效。”
5.《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消
伤食单味可用至15-30g;或人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宜忌
孕妇禁服,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慎服。
1.《新修本草》:“多服令人痢。”
2.《
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选方
1.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
煎酒服。(《
卫生易简方》)
2.治妇人血白鸽子一只,用水闷死,去皮毛及肚脏,人刘寄奴、皮硝、威灵仙五钱于内,下
砂锅煮熟,去药食鸽,三服全愈。(嵌何氏济生论》)
3.治产后恶露不快,败血上攻,心胸烦躁,大渴闷乱,眼黑旋运,或脐腹疼痛,呕哕恶心,不进饮食刘寄奴(择去梗草秤)二两,当归一两(去芦头,切,焙),甘草二钱(炙,)。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
生姜七片,煎至七分盏,去滓,热服。(《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刘寄奴饮)
4.治赤白
腹泻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真口宜方》)
5.治心脾痛刘寄奴末六钱,玄胡索末四钱。
姜汁热酒调服。(《证治准绳净)
6.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
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三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
千金要方》)
7.治脏毒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清调服。(《
卫生易简方》)
8.治小儿夜啼不止刘寄奴半两,甘草一指节许,地龙(炒)一分。上三味,哎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时时与服。(《
圣济总录》)
9.治行房忍精致成白浊,便短刺痛,或大便后急等症刘寄奴一两,
车前五钱,
黄檗五分,
白术一两。水煎服。一剂即愈。(《蕙怡堂经验方》散精汤)
10.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
普济本事方》刘寄奴散)
植物文化
名字来历
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
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
历史记载
《
南史》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
宋武帝,字德舆,小名寄奴,原为
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
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士兵们将此情回禀
宋武帝,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