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在珠三角的东南,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与深圳市区相距约5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00′′~11437′20′′,北纬2227′00′′~2236′20′′,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8%。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大鹏半岛,东临
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接
大鹏湾,南濒
南海,距离香港平洲最短距离3.704千米。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
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与市区相距约50千米,西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北与惠州海域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00′′~11437′20′′,北纬2227′00''~2236′20′′,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范围50.87平方千米,海岸线67.8千米,园区南至怪岩,东抵海柴角一线,西面和北面均以水头沙英管岭化石群遗迹边线为界。
地形地貌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以
七娘山为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点、地质资源点、景观资源点,形成了“一核”、“一带”、“三点”的“113”格局。园区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从海洋到高山可以划分出海底、滨海沙滩、泻湖平原、冲积台地、丘陵和低山区。园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山峰层峦叠嶂,山岭临岸陡立,七个山峰错落排开。
地质特点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是1.45亿年—1.35亿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多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和2万—1万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根据地质环境、火山形成方式、岩石类型及与火山机构的关系等,
世界地质公园内中生代火山石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喷发方式划分为爆发相、爆发—崩积相、爆发+溢流相、溢流相、侵出相(包括岩流自碎
角砾岩相、爆发角砾岩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
相等7个火山岩相。
园区内岩石类型多样,包括
流纹岩、凝灰岩、集块岩等各种
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是进行火山地质知识科普的天然课堂;沙滩、
砾石滩、海蚀崖、
海蚀柱、海底珊瑚礁等海岸地貌景观种类齐全、发育完整,是中国典型的湾式海岸地貌。大鹏半岛海岸共包括大小沙滩18处。
气候特点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亚洲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分干湿二季,干季短、湿季长,受
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毫米。无霜期长,风随季节变化,气候垂直差异大。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大鹏半岛植物生长茂盛,自然植被成分和群落特征表现出
热带与
亚热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性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林。自然植被以植物群落划分,主要有六大类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终年常绿,枝叶繁茂,林冠稠密,覆盖面大,组成种类丰富,但优势数种不明显;常绿季雨林群落,为小片零星分布的次生林,组成种类以常绿种为主,有
榕树、
鸭脚树、
五月茶、
土沉香等;低山丘陵
松树、灌丛、
铁芒萁群落;低丘台地稀
马尾松、稀灌丛矮有草群落;低山山顶中草群落,以
茅根、
鹧鸪草、
飘拂草为主;
红树林群落,属
热带海岸潮滩上特有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组成种类较丰富,包括有
海滩红树林及海岸半红树林两类。以桐花树、老鼠筋、秋茄、
银叶树、
海芒果、海莲等为主。株高一般15-3米,密集丛生。另有17种起源于2亿多年前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包括
桫椤、
金毛狗、毛茶、
乌檀属和
粤紫萁等,其中,粤
紫萁曾被专家断言作为一个植物物种已在地球上灭绝了。
动物资源
截止2014年,
大鹏半岛分布有鸟类230多种、兽类37种、
两栖纲18种、
爬行纲40多种。
主要景观
海石奇观景观区
海石奇观景区位于国家
世界地质公园南部,总面积约17.39平方千米,沿海山势陡峻,
山脊狭窄,
基岩裸露,多悬崖峭壁,近邻海滨,山坡陡然入海,是地质公园另一核心景区。景区内的海岸地貌是最为典型的里亚式海岸地貌类型,海岸类型多岬角、港湾,风光秀丽。景区内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几乎覆盖了现今已知海蚀地貌的所有类型:海蚀崖、
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穴等侵蚀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同时巨砾滩、砾滩、沙滩以及
潟湖沙坝等海积地貌也极具代表性。
步溪杨梅景区位于
七娘山北部,总面积约10.74平方千米,以
杨梅坑地质景观点位主体,包含部分
古火山地质遗迹和
高岭古村人文景观。景区内的古火山地质景观与穹丘行旅区共同构成完整的七娘山古火山遗迹。在杨梅坑口和响水坑集中展现了
火山作用形成的石泡构造、
熔岩球构造、揉皱状流动构造的景点。
古生物化石景区
古生物化石景区位于南澳街道水头沙社区,总面积约0.61平方千米。主要景观资源为植物化石。这里是早侏罗世化石埋藏地,在灰黑色的泥质粉砂岩中保存了大量的蕨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为
本内苏铁目。本内苏铁木亦被称为“中生代
被子植物门”,是已灭绝而在中生代分布很广的一类植物。本次发现的深圳本内苏铁是赋存在早侏罗世金鸡组,与其伴生的植物也比较丰富。在化石点的发现可以为
广东省中生代早侏罗世的植物化石组合面貌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古气候及古生态等科学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枫木断层景区位于枫木浪水库外围,总面积约0.73平方千米,主要包含枫木浪水库、枫木浪断裂带及蛇引峡谷等景观地质资源,该景区主要特色为地质断裂景观。由于枫木浪水库为园区内最大水库,是一级水源保护地,现予以保护,限制开发,禁止游人入内。
鹿嘴观潮景区
鹿嘴观潮景区位于公园东南部,总面积约10.74平方千米,包括大雁顶
古火山地质遗迹和鹿咀海岸地质景观2个主景点,是古火山地质遗迹与海岸地质景观共存的集中体现。
穹丘行旅区
穹丘行旅区位于
七娘山西北部,总面积约10.46平方千米,包括三个主景区:七娘山主峰地质景观点、七娘山溪地质景观点和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
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坐落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穹丘行旅景区,是地质公园核心景观之一。博物馆根据国土资源部对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求筹建,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
博物馆共设置六个展厅:序厅、地球探秘展厅、
大鹏半岛展厅、矿物展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展厅及临时展厅。同时还设有3D科普影院、多功能报告厅和恐龙室外展场。
管理措施
开发规划
2006年-2008年,建设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塑造公园整体形象;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管理监控系统;成为
广东省重要的旅游、会议、娱乐、休闲目的地。
2009年-2011年,目标是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会议、娱乐、休闲目的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成功申报
世界地质公园。
2012-2015年,是以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使大鹏半岛世界地质公园不断完善,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
2013年,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开园。
管理建设
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成立深圳市七娘山郊野公园管理处筹建办公室。
2005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深圳市七娘山郊野公园管理处正式成立。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在深圳市七娘山郊野公园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2007年12月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举行揭牌仪式。
保护措施
根据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布及其价值特征,对地质遗迹实行三级保护,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6.07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面积10.08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面积2.8平方千米,除此之外的区域设为外围保护区。
旅游信息
交通路线
从盐坝高速葵涌站下往
南澳岛方向——坪西路向南——在布新立交下——葵南路向南——新大路——
世界地质公园路——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