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语系(Turkic language)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四大语族之一。古代突厥汗国诸部落的语言及以其后裔为基础形成的现代诸民族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族语言,突厥语族语言约有40种,其中分为古代突厥语和现代突厥语两类。
2世纪前,突厥语处于“原始突厥共同语”时期,其特征尚不明确。3-6世纪进入“前古突厥语”时期,此时原始突厥语分化为西部语言的“音化语言”和东部语言的“d音化语言”,东部语言开始呈现方言特点。7-12世纪是“上古突厥语”时期,各种“分化型方言”和“混化型方言”在这一时期形成。13-15世纪的“中古突厥语”时期,印欧语、
阿拉伯语和
蒙古语的语言要素大量进入突厥语。16-18世纪的“近古突厥语”时期,各具特点的突厥语族诸民族语言正式形成,阿拉伯语词、
波斯语词及相关的其他语言要素大量进入信仰
伊斯兰教的各民族语言之中。从17世纪到20世纪是近代突厥语时期,突厥语方言被划分为5个地理区域。20世纪至今为现代突厥语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著作,如
芬兰学者G·J·兰司铁的《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和N·包普的《阿尔泰语言比较语法·比较语音学》。
现代突厥语族语言的分布很广,东起
西伯利亚地区,西至
巴尔干半岛,南抵
阿拉伯半岛,北至
亚洲大陆北端。
俄罗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都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全球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总人口估计超过1.2亿。
名称由来
公元5、6世纪时,在
蒙古国西北部
叶尼塞河上游,有一群人被称为突厥;“突厥”这个词直到6世纪中叶,才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中,此前中国史书称那一地区的
族群为丁零、敕勒、
铁勒等。当时亚洲草原的统治者,东部是
柔然,西部为嚈哒;突厥即被柔然所统治。嚈哒人,又称白匈奴,一说是匈奴人迁移到
中亚后与当地人融合而形成的。突厥崛起后,取代了柔然人和嚈哒人的统治地位。而这些人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主要分为蒙古语系、突厥语系和满通古斯语系。
使用主体
现代突厥语族语言的分布很广,东起西伯利亚,西至巴尔干半岛,南抵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俄罗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土库曼斯坦斯坦、阿塞拜疆、
土耳其、
保加利亚、
塞浦路斯、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
希腊、
约旦、
黎巴嫩、
伊朗、
伊拉克、
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都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
在现代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中,土耳其约有6000多万人口,乌兹别克大约有2000多万,阿塞拜疆也接近 2000万,
哈萨克族人口在千万以上,维吾尔族人口接近千万;百万以上的有鞑、土库曼、吉尔吉斯(
柯尔克孜族)、楚瓦什、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等:其他使用突语族语言的民族人口多者数10万,少者1万以下,有的甚至不足千人。全球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总人口估计超过1.2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56个民族。按语言情况说,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
撒拉族、
裕固族族、
乌孜别克族和
塔塔尔族共冲民族。他们的语言即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
乌兹别克语和
塔塔尔语。另外,图瓦语和
东北地区柯尔克孜语也属于突语族语言。
历史发展
"原始突厥共同语"时期(2世纪以前)
突厥语系最早可以追溯到2世纪以前的"原始突厥共同语"时期。但关于"原始突厥共同语"的语言材料记载较少,充其量也只能从
文言文典籍中检索出为数极少的汉译名词(
人名和部落名)和语句。
前古突厥语时期(3~6世纪)
发展到3~6世纪的"前古突厥语"时期,西部地区的若干部落由于受邻近语言( 古印欧语)的影响而发生变异,逐渐脱离突厥语的发展轨迹,而形成另一种"混化型语言"--"音化"的"前古突厥语"。而东部地区绝大多数部落的突厥语则发展成"d音化"的"前古突厥语"
现代
楚瓦什语是对"音化前古突厥语"的继承和发展。楚瓦什语明显区别于其他突厥语言的地方,正是其对"音化前古突厥语"特点的保留。学者们通常认为,"楚瓦什语是突厥语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笔者则认为,不宜将一种现代语言称为"最古老的语言",楚瓦什语所赖以形成的":音化前古突厥语"应是最早由"原始突厥共同语"中分离出来的"混化型"语言。从该语言所处的地理方位来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均不属于突厥语民族的中心地区,而恰位于其西北边缘,与操用芬兰-乌戈尔语言的民族接壤。这样的地理方位,决定了该语言不可能较之位于中心区域的突厥语言保留更多的古代语言成分。
上古突厥语时期(7~12世纪)
唐以后至蒙古崛起之前( 7~12 世纪)为"上古突厥语"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诸部落集团的融合与分裂,诸部落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改变,以及受印欧语,
阿拉伯语和汉语等不同语言的影响,前古突厥语的"d音化语言"已发展为各种"分化型方言"和"混化型方言"。这些不同的方言,后来大多都成为突厥语族诸现代语言的源头。
中古突厥语时期(13~15世纪)
蒙古族西征以及其后进行统治时,曾把大量已经皈依
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纳入蒙古集团,在这个时期,突厥语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如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突厥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突厥语变体。这一时期的特点为印欧语、阿拉伯语和
蒙古语的语言要素,大量进入突厥语中。
近古突厥语时期(16~18世纪)
近古突厥语时期,随着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扩张,突厥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奥斯曼帝国不仅将突厥语作为官方语言,还积极推广突厥文化,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促进了突厥语和文化的传播。同时,随着
欧洲势力的介入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突厥语地区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变革。这一时期的特点为各具特点的突厥语族诸民族语言正式形成,阿拉伯语词、波斯语词及相关的其他语言要素大量进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语言之中,并成为这些语言的有机构成成分。
近代突厥语时期(17世纪~20世纪)
17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扩张,突厥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奥斯曼帝国不仅将突厥语作为官方语言,还积极推广突厥文化,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促进了突厥语和文化的传播。然而,随着欧洲势力的介入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突厥语地区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变革。19世纪,许多突厥语民族开始争取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例如,土耳其人在
穆斯塔法·阿塔土克的领导下赢得了独立战争,建立了
土耳其。“近代突厥语”是指17~20世纪的各种突厥语方言(语言),被划分为
东北地区、东南、中央、
西北、西南5个地理区域。它们“同时也相当于由近亲遗传而产生的方言集团”。
现代突厥语时期(20世纪至今)
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突厥语国家实行了西化的改革,包括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这些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突厥语的现代化和标准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其中有著名阿尔泰语学家
芬兰学者G·J·兰司铁的《阿尔泰语言学导论》(
语音学,1957年)和N·包普的《阿尔泰语言比较语法·比较语音学》(1960年)。虽然这些著作的大部分是以整个阿尔泰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但它们都使用了大量的突厥语族语言历史比较语音学的材料,论及了突厥语言历史比较语音学的许多问题。
地理分布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世界上最大的语族之一。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数约超过1亿人,大致分布在东起
西伯利亚地区东部的勒纳河,南临
阿拉伯半岛,西至
巴尔干半岛,北达
新西伯利亚群岛这一广大地区。
内部分布
东南语支
东南语支 (葛逻禄语支或察合台语支) ,包括
乌兹别克语、
维吾尔语、西部裕固语。
西南语支
西南语支(乌古斯语支),包括土克曼语、嘎嘎乌兹语、撒拉尔语、克里米亚鞑靼语、
阿塞拜疆语以及
伊朗境内与阿塞拜疆语相近的诸方言。
西北语支
西北语支(克普恰克语支),包括吉尔吉斯语、
哈萨克语、
卡拉卡尔帕克语、诺盖语、卡尔梅克语、
巴什基尔语、
塔塔尔语、卡拉伊姆语、卡拉恰伊 - 巴尔卡尔语。
东北语支
东北语支 (阿尔泰语支 ) ,包括图瓦语、哈卡斯语、阿尔泰语(卫拉特语) 。
哈拉伊语
哈拉伊语,与其它突厥语歧异很大,通行于伊朗。
雅库特语
雅库特语,有时也被划入东北语支。
楚瓦什语
楚瓦什语,因与其它突厥语差别极大(有许多古老特征),有时被看作阿尔泰诸语言的一个独立语群。某些突厥语的文学语言始于8世纪,
维吾尔语文学语言盛于9~14世纪;喀拉汗语文学语言产生于11世纪。
花剌子模语与察合台语分别为
乌兹别克语与维吾尔语之母语。
语言特点
语音
突厥诸语言显着的特点是
元音和谐。有两类元音:前元音(e、i、?、ü)和
后元音(a、?、o、u)。纯正的突厥语词或者只包括前元音,或者只包括后元音。突厥语族有30余种语言。从元音和谐的角度看,各语言间共同性大小不同。根据它们彼此之间共同性的大小,可以作一番“局部类型学”的对比研究工作。也就是以各语言元音和谐的特点为依据,把突厥语族的语言划分为几个类型小组。从各个类型的对比中既可看到全语族语言元音和谐规律的共同性,又可看到每个类型小组的共同性。而每一个类型小组中的每一种语言还可能有它自己的特点。
音位的聚合与组合情况
音位是语言中一种客观现实,人类真正认识和使用音位这一概念只有近百年的历史。本世纪前半叶,音位概念和音位理论是语言学界争论最多、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研究领域。这自然就波及突厥语言学界,许多学者在突厥语言的音位研究中,已做了一些探讨与描写。本世纪年代有的学者开始运用雅克布逊应用声谱分析创立的区别性特征这一新概念剖析音位。区别性特征揭示了音位这一语音形式的内部结构,说明每个音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但以自己的区别性特征同其它音位相对立,而且还以此与其它有共同区别性特征的音位相联系,从而聚合成许多平行对称的序列,这些平行对称的聚合群又充分说明了音位的体系性。如柯尔克孜语的双唇清
塞音部,在下面聚合群中处于双向聚合行列,横行是塞音的聚合,纵行是
双唇音的聚合。
语法
在语法方面,具有
黏着语的形态特征,构形及构词是在词根或词干后面加表示某种意义的后缀来实现。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词法
突厥语言属于粘着语类型,表示各种
词汇意义和不同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向词干上按一定顺序层层缀加,是突厥语言的一大特点。它以层层缀加的方法不断增加某个词或某个句法成分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突厥语言中传统的语法范畴有名词的数、格、人称,形容词的级,动词的时、体、态、式、人称和数等等。突厥语是一种形态种类繁多且语义复杂的语种,如撒拉语名词的格、人称和数的形态变化,突厥语的静词都具有各种属性的构词形态,它通过缀加构词形态
词缀,扩大与丰富自己的词汇,因此,可以说,突厥语言以自己多变的形态学标志丰富与完善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突厥诸语言另一显著特点是结构一致,彼此相似,有
元音协和现象,只有
楚瓦什语和雅库特语有较大差异。与在
蒙古国鄂尔浑河谷及
苏联叶尼塞河附近发现的8世纪突厥语碑铭相比时,变化不大。
范畴
语法范畴是对同类型语法现象包含的共同语法意义所作的抽象概括和归类。也即人们常说的,它是语法意义的概括和归类。按语法范畴来研究描写语法,是研究语法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各国语法学家所普遍采用。突厥语言中传统的语法范畴有名词的数、格、人称,形容词的级,动词的时、体、态、式、人称和数等等。
突厥语言的语法范畴是一个层级系统。四级语法范畴中的每一个范畴又都是一个子系统,也是有层级的。例如语气范畴,在第一层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子范畴。每个子范畴又包括不同层级的诸多的具体语气。据笔者考察,
哈萨克语的祈使语气子范畴又至少包括命令、建议、请求、劝告等四类23种具体的祈使语气。逻辑关系范畴本身又是一个有五个层级115种具体逻辑关系的系统。
意义
语法范畴系统应涵括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语法意义。突厥语言中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形态、虚词、语序、语调、重叠五种。其中,形态手段表达的常是词法意义,也常是句法意义,后四种手段表达的则主要是句法意义。很明显,突厥语言的语法范畴系统不应只局限于词法范围内,而应是跨词法句法的。
其中最高层级的语法范畴是语气范畴,因为它属句子层级。最高层级的语法意义是逻辑关系意义,这一词组中是假设关系意义,其表达形式是逻辑关系模式“……-sa/-se(+人称词尾),……”。去掉假设关系模式及其意义,还剩两个词组menbar—(我去)和senkel—(你来),二者中都存在主谓结构关系意义,表达形式都是主谓关系模式“名(词性词语)+动”。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依次是第二和第三层级的语法意义。再往下,就是属于词这一层级的数、级、时、体等语法意义。四个层级的各种语法意义的归类,就形成四个层级的语法范畴,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法范畴系统。
词汇
在词汇方面,突厥语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具有共同的词根词素,但语音上有变化。
元音和谐虽然是突厥语族语言普遍存在的规律,但它在不同的语言中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语言元音的搭配在相互和谐的同时又有许多不和谐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和一些内在的与外在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点
突厥语的特点是
词缀粘着性,它以层层缀加的方法不断增加某个词或某个句法成分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如鸟孜别克语dost-lar-imiz-din(从我们的许多朋友那里),dost(朋友),-lar 为复数词尾,-imiz为复数第一人称词尾,-din为从格词尾。但在突语中也存在分析语的特点,如
维吾尔语untupqaldi(忘记了),untup(忘记)是主体动词,qal(留)是助动词,其
词汇意义完全丧失,只有语法意义,表示过去完成体,给主体动词untup赋子“体”的语法作用。这种分析语的标志在突厥语族诸语言中普遍存在,其往往通过词序排列或虚词手段来表达。由此可见,粘着形态与分析语手段在突厥语言中相得益彰,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这正是不同的语言类型特征在一种语言中同时存在,并各司其职的具体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