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
武陟县城西7.5公里处,建于后周显德二年。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
佛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
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
五代十国大型砖塔,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背景
妙乐寺塔位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大虹桥乡东张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
武陟县西8公里北张村北。该塔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塔之一,建于唐,后周显德二年(995年)重修,寺已早废,唯塔独存。
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
佛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塔身呈方形,高34.19米,为13层迭涩式砖砌建筑,具有
唐朝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
抛物线形,南壁2-13层各一,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
佛龛,亦置铜佛,诸层檐翼角下,是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顶铁刹,由相轮和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个蹲铁狮,分别系一个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是方形,室壁是竖井形,每一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能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其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是
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塔顶上长有2株木槿树,明
赵贞吉过妙乐塔有诗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
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
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两铁佛,其余为玉佛。妙乐寺塔整体设计、砌作工艺及建材质量均属上乘,千余年来,虽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
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乐由来
“妙乐”一词来自古
印度,是古西印度国的国名,妙乐寺塔又称阿育王塔。
阿育王是古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史载为统一江山,阿育王血腥暴力,有“暴君”之称,晚年
皈依佛门,将释迦牟尼的佛法发扬光大,被称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致力于佛教传播时期,正是佛教于汉代传入我国的时期。可以推断出,阿育王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人物。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把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分成8.4万份,造塔8.4万座,分供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9处,妙乐寺塔因佛之舍利而建,在19处中位列第十五位。
19处
佛塔中真有佛祖舍利吗?这在1987年西安法门寺地宫发掘之前一直被当成故事。1987年,考古人员对
法门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499件
唐朝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同样,郑州超化寺塔遭破坏后据传也曾有佛祖舍利问世。
妙乐寺塔、
法门寺塔与
超化寺塔皆属19处
阿育王塔,那么,作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塔,妙乐寺塔的地宫里有没有佛祖舍利呢?人们给予妙乐寺塔更多的期待。在其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便可听到水声,因而许多老百姓称塔下有井,井里住着佛的真身。考古人员调查后发现,水井实则是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那被水淹没的地宫里到底藏着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历史沿革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五代十国塔之一,建于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重修,寺已早废,唯塔独存。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
佛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诸层檐的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顶铁刹,是及由相轮、宝盖、仰月以及宝珠组成、4隅各置1蹲铁狮、分别系1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传说、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为
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塔顶上长有两株木槿树,明
赵贞吉过妙乐塔有诗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妙乐寺塔整体设计、砌作工艺及建材质量,均属上乘。千余年来,虽历经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塔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米,由须弥座、七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三重宝珠、刹尖组成,刹柱上有铁链四根,系于塔顶四角,由四尊鎏金铜师镇压。塔刹所有构件均一次浇铸成型,没有焊口及
铆钉,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珍品。特别是鎏金铜师,造型独特,面部狰狞,保存完整,堪称文物精品。塔东北20米处现存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立巨型经幢,由13节组成,高约7米,幛顶雕四大护法神、仰覆莲、伎乐,幢座雕八力士、八
舞乐,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特色
内部构造
妙乐寺塔为九级八面,正面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塔为纯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等均为砖砌而成。妙乐寺塔塔身呈方形,
佛龛,亦置铜佛。塔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隐出直窗形。妙乐寺塔,塔的底层是近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均是平座迭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外壁内绕以走廊,中砌
八边形塔心柱,内设砖砌梯级。第一层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层在南首,第三层在西北首,第四层在东北首。再往上,各级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层无砖柱,无走廊,内部易为八边形砖室,上置八角形藻顶,再上层就是塔刹。
外部构造
妙乐寺塔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蹲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为
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
工艺特点
在维修过程中,人们发现自第七层至第九层及塔顶塔刹部,穿过一根直径约40—50厘米的木制刹杆,同时还发现自第二层至第九层在外壁中部、塔门廊下两至三层砖处,都有平行八角边的卧木,直径约为30—40厘米,在门廊处又有一卧木,通向塔心柱与之拉结。卧木就是木筋,相当于今天的钢筋,增强了外壁之间及外壁与塔心柱连接,使塔成为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砖塔在平面内的“抗剪”能力和
抗震能力。在该塔的复修勘探中,还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砌筑工艺:塔的外壁外墙有一层
生石灰砂浆砌筑、糯米汁石灰胶泥勾缝的外壳,与外壁内部砖砌体不相结合,就好像给塔穿了一件外套,这与其它地区
砖塔构筑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使塔体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力削弱
共振,起到缓冲和抵消震力的作用。
价值意义
妙乐寺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河南焦作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
亚洲、美洲、
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妙乐寺塔,这里山清水秀,胜迹如林。唐宋诗人
王勃、
杜甫、
范成大及
清代文家
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铜山遗址、南北古塔远近闻名,万柳逵龙、
西江夜调等八大胜景。如今处处显出迷人神韵;龙华山庄、
继光水库、两眉平湖、
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古塔依山傍水:脚下,婉蜒绵长的凯江水滔滔不绝地绕寺奔腾而去;背后,巍峨的山顶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级宋代古塔直插云霄。沿着186级两米宽的石梯登上山顶,富饶辽阔的田野和繁华美丽尽收眼底,更兼山上凉风习习,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进入山门,寺内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条宽18米,长400米的仿古大街直达妙乐寺塔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
浮雕是由四条腾飞的金色巨龙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两头威猛的金色
麒麟保护着巨大的金色法轮。法轮上方是斗大的“南无阿弥陀佛”八个红色大字;法轮下方是释
海空上师篆写的“
如意轮金刚法
祖庭”;法轮的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一边是“显密”,一边是“圆通”,标志着该寺是一个显密兼修的道场。照壁背面,中央有个特大的“福”字,到这里的男女老少,总忘不了闭着眼去触摸“福”字,都希望从此五福临门。
周围景观
妙乐寺塔周围有各种美丽的景观,有天王殿、地藏殿、大佛殿、藏经楼和闭关室等。妙乐寺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个花坛、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两排茂盛的
矮箭竹整齐划一地分列在两边,且配有两头两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
石狮子,给人以特别庄重,特别清静之感。登上十二级台阶,两边石栏杆上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孩子门最喜欢小狮子口中的活宝,争相玩弄,竟将其模得光滑溜圆。天王殿前的巧妙布局已令人叹为观止,天王殿内的佛像更让你心潮澎湃。开怀大笑的
弥勒佛,使你倍感亲切;威武的
韦驮菩萨会让你肃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余,有的持
琵琶,有的提宝剑,有的擒
地龙,有的抓银鼠,一个个都脚踏妖魔鬼怪。此处佛像,无论比例、造型、无论色彩、神态,可谓巧夺天工,无可挑剔,你看后定会赞不绝口。穿过天王殿,越过地藏殿或伽蓝殿,徒步登上宽76米、高5米的条石保坎就可看到中国时下一绝的大佛殿。大佛殿的屋顶上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乳白色露天大佛。大佛的莲花座下是妙乐寺塔的藏经楼和闭关室、正前为方壁上有八个金色大字“开发智慧、觉悟人生”,壁下刻有一个两米见方、刚劲有力的大“佛”字。莲花座下正面与两侧是供居士和游人们仰瞻大佛的平台。平台后面是造型别致,专为大型会期提供演出的戏台(也是重大会议的主席台)。平台的下面,正中是大佛殿,内供
缅玉诸佛菩萨、
十八罗汉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左右均是中国金刚法佛学院电教部,内设各种电教器材。平台的周围是妙乐寺塔的
碑林区。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入口处和出口处,两座天桥将居士和游人接上平台再送到
观音殿。观音殿是一座高大的双层建筑物,远看如飞阁流丹。铁红色的高窗亮格庄严肃穆,金黄色的琉璃瓦光彩夺目。观音殿殿名是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亲笔题写。书有“大悲殿”三字的横额牌匾高悬在大殿的上方中央。三楼上是
大威德金刚殿和金刚法佛学院的多功能大教室,其周围都有相通的大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