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疃
山东省海阳市下辖村
至正四年(1344年),李春廷由山西省山阳县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李家。后迁往黑龙江省。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姜姓由望宿村迁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孙姓由古家村迁入。康熙帝四十五年(1706年),有杨姓龙姓迁入。李家疃位于海阳市西部,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51′。东与刘家疃接壤,南与苗家沟村相连,西与子推后村相邻。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隶属小纪镇。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6.7公顷,属丘陵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苹果、梨等。 2002年,全村300户,810人,有姜、孙、杨、龙、于、王、秦、兰、李、纪等姓,均为汉族,其中姜姓人口较多。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村小学,有教职工2人,学生60名。1978年,村集体出资10万元,修建新校舍,有教职工8人。学校教学设施逐步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9人。村党支部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来村传授科学技术,经常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先后有2人获得助理农艺师职称。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60公斤,全村总收入1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各种车辆130辆,摩托车50辆,电话130部,彩电240台,电冰箱80台。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集体购买16mm电影放影机1台,自放电影。1983年,投资8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6年,投资12万元,修自来水蓄水池,全村用上了自来水。1997年,投资20万元,建立了两层村委办公楼。1998年,投资10万元,进行了电网改造,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同年,一次性安装程控电话130部,成为全乡电话村之一。1999年开始,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300元;从小学至大学,名列班级前三名的学生都有鼓励奖;对市级优秀教师进行物质奖励;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春节给予60元的生活补贴。村集体支持建立了个体卫生所,为本村及邻村的村民治病,对老人及重病号上门服务。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3年4月16日,孙培仁经郑得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 1941年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龙振春。在党支部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并发动村民拥军支前,组织民兵参军参战。1949年党组织公开,全村有党员32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44名。曾有龙振春、孙培录、姜元凤、孙学孔、杨振兴、姜义(姜义伍)、龙兴顺、龙兴田、杨德云、孙宝山、孙彦山、孙风臣任党支部书记。自孙风臣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曾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芬、姜元伦、姜国坤、姜义、姜同仁、姜国春、孙彦山、孙宝山、杨振国、姜同典、孙奎海。1999年5月,孙奎海当选为首任直选村民委员会主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