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卡哇寺
中国青海省重点寺院
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甘沟段距该寺6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83公里。卡地卡哇寺,清代汉文献称“静宁寺”,藏语“卡地卡哇”意译为“乌鸦嘴”。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国师索南桑布带一尊番荔枝佛像来此建寺,一日,见雪地上有小孩足迹沿迹寻去,发现一株檀树,树梢上有一乌鸦鸣叫,吐口水如金线,成悬彩,佛幡状,以为吉兆,遂在此建寺,命名为卡地卡哇寺。卡地卡哇寺是格鲁派较大寺院之一。1974年主要建筑被拆,1980年开放。寺内保存有被视为稀世珍宝的宗喀巴自画像,此像系布面卷轴画,长2尺,高1.5尺,是以宗喀巴诸师弟子为陪衬的大师全身像。卡地卡哇寺因此蜚声藏区,有“不拜卡地卡,那来三大寺之说”。
建设背景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位于青海省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南的静宁村,是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民和地区所建的三大寺(即宏化、灵藏、卡地卡哇寺)之一,清代文言文文献中称之为“静宁寺”,由宗喀巴大师弟子喇嘛却吉加布建于明永乐年间。历史上索南嘉措曾亲临该寺巡礼,1 985年经已故十世班禅提写寺名,该寺被列为青海省重点寺院之一。
历史沿革
该寺在一座城堡内,占地60亩,鼎盛时期有大小殿堂13座,寺僧近千名。清朝同治年间毁于兵焚,后由寺主辛家活佛从蒙古族地区募化重建,但规模小于从前。建国后的1958年寺院被关闭,众多文物遭破坏,唯有宗喀巴自画像幸免劫难留传至今。
文化活动
传说
传说明朝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很是想念儿子,恰好仓环诺日桑布要去西藏自治区经商,大师的母亲便托付将自己的一缕白发交给儿子,并告诉儿子妈妈想念他,让他能回家来看看。当大师接到白发和口信后,却忙于宗教而无法回家探亲,便以自己的反复鼻出血掺和其他颜料绘成自画像一幅,让他带给母亲,并给母亲捎口信说:见到此像如见到我本人,它会叫您一声阿妈的,会和您说上三天三夜的话。商人仓环诺日桑布觉得此像非凡,另绘一幅交给大师的母亲(现存塔尔寺),而将大师亲手所绘的像带到卡地卡哇寺供奉。以此缘由,卡地卡哇寺蜚声藏区,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以致有“不拜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之说,故而历史上藏区许多佛教的重要人物都曾去卡地卡哇寺巡礼。
价值意义
第一奇:大师画像会“说话”。卡地卡哇寺院虽小,但名气却不小,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供奉着一幅宗喀巴大师的自画像,此像系布面卷轴面,长二尺,宽一尺半,是以宗喀巴诸经师及其弟子为陪衬的宗喀巴全身像,关键是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
第二奇:寺名得来很传奇。藏文史籍中曾有传奇式的记载:700多年前,宗喀巴大师弟子却吉加布从西藏自治区带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来此地建寺,一日见雪地上有孩童足迹,遂沿迹寻去,发现一株旃檀树,树梢上有只乌鸦鸣唱,口水如一缕金钱顺嘴而流,阳光下呈悬彩,佛幡状,以为吉兆,遂在此地建寺,取名为“卡地卡哇寺”,意为“乌鸦嘴寺”。
第三奇:寺院建在城堡内。在国内,无论是汉传佛教寺院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没有一个以城堡的全部为寺院范围的。在150年前的“同治回乱”中,寺院还是毁于兵焚,所幸城墙至今保存完好。
第四奇:头道殿里供关羽。这是卡地卡哇寺的头道大殿,里面供奉的是关公关老爷,藏传寺院怎么会供关公?这也是青海省东部汉藏两个民族长期和睦共处的有力证据。
第五奇:一把老锁锁大门。如此古老的大铁锁,如此精美的大钥匙,在今天也是很难见到的奇物了。
参考资料
卡地卡哇寺.百家号.2023-11-09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历史沿革
文化活动
传说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