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粉蝶(学名:Catopsilia pomona),又名果神蝶、无纹淡黄蝶、银纹淡黄蝶等,属于
粉蝶科迁粉蝶
属下的一个种。
迁粉蝶有纹型和无纹型两种,高温季节多无纹型,低温季节多有纹型。
根据翅反面银斑的有无,可分为有纹型和无纹型两大类。有纹型雌蝶体长20-22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体长24-26毫米,翅展66-72毫米。
前翅反面中室端有1个眼斑,后翅反面中室端有2个眼斑。无纹型翅反面无眼斑;触角黑色;雌、雄体均小于有纹型。两型成虫胸部均黑色,覆盖灰黄色毛。雄虫翅基半部黄色,端半部白色,前翅顶角翅缘为黑色,反面后缘基半部有1列黄色长毛;后翅正面中室基上部有1个月牙形黄白色斑。雌虫翅黄色或仅基半部黄色;前翅前缘和外缘呈黑带或黑锯齿状带;有的亚外缘部有1列黑斑,中室端有1个黑色圆斑;后翅外缘有1列黑斑或呈黑带状。
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较长;爪形突长,末端钝;抱器瓣短宽,三角形,背缘内凹,顶端有2枚大齿突;囊形突宽舌状;阳茎细长,弧形弯曲,端半部腹侧缘有1列小齿突,内部有许多微刻点,基侧突细长。
雌性外生殖器囊导管基部有2条窄骨片;囊导管长度与交配囊的长度相当;交配囊大;囊突狭长,横置,两侧向下突出,上密布小齿突。
末龄幼虫体长41-55毫米。黄绿色。腹部各节有5条横皱纹;每条皱纹上有黑色疣状隆起,此疣状隆起在气门上线附近特别大,外观形成l条黑带,有的虫体黑带不明显。气门线黄白色,上腹线与之同色,但色泽较浅。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前后端略细。
长25-32毫米。两端尖细,中间膨大,额大多为绿色,还有灰黑、灰白等色。背中线在胸部隆起部分为淡黄色,其余部分为草绿色或谈褐色。两侧从头至尾各有l条淡黄色或灰黑色的脊。腹部末端有一堆带钩的刺,使蛹体固着在丝垫上不致跌落。
迁粉蝶的
美国白灯蛾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后虫口密度减少,翌年3月中旬起又逐渐上升。以蛹越冬。成虫有趋向嫩叶产卵的习性。在中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年发生11代,各代历期因季节和气温变化而不同。5-6月份气温高时,完成一个世代需约20天,12、1月份气温低时完成一个世代约需40天,世代重叠,无明显世代界限。
迁粉蝶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卵。在中国海南省1年发生14-15代,其他地区1年10代以下。以蛹越冬。5-10时为羽化盛期,在一天中先羽化的大多数是雌蝶。雄蝶羽化后经3小时即可进行交尾活动;雌蝶则从蛹壳中爬出后即可交尾。7-8时、11-14时为一天中的2个交尾盛期。交尾时间短者2小时,长者8小时。成虫有趋向嫩叶产卵的习性。9-11时为产卵盛期。卵散产。每雌孕卵量600-800粒。雌、
雄性比为1:1.2。
美国白灯蛾孵化以21-24时为盛期。
迁粉蝶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6月严重危害
铁刀木、
粉花山扁豆、
雄黄豆、
腊肠树等
决明属植物,其中以铁刀木和粉花山扁豆受害最重。随着薪炭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薪材树种的日益增加,迁粉蝶的发生数量、危害面积以及寄主范年扩大。2000-2002年经调查发现,仑地区勐仑—景洪公路两侧种植的铁刀木、粉花山扁豆树有虫株率达100%,叶片和嫩枝被害率90%以上。树上、树下及周边的路面和建筑上都爬满
美国白灯蛾,周围其他植物上也有各龄幼虫在活动,寻找化蛹场所,枝梢上挂满很多蛹,严重影响城市、园林景观和林木生长。
保护天敌,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迁粉蝶的天敌有黑蚂蚁、蝉螂、蜘蛛、
寄生蜂和鸟类等。根据观测,黑蚂蚁、
螳螂、蜘蛛
捕食3龄以前的幼虫,鸟类捕食各龄幼虫。保护和发挥天敌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迁粉蝶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