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声
教授
王东声,男,出生于1970 年1 月,玉田县人,别署可庐,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兼擅,从事中国画、书法创作、教学和艺文评论。曾先后参与《中国书画》、《画语者》、《艺术手册》的创刊与编辑工作。
从事艺术创作、写作、编辑、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涉及水墨、油画、书法、篆刻、艺术理论、视觉设计、策展等多个领域。2005-2007年受邀于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从事国家级大型课题研究。曾参与《中国书画》、《画语者》、《艺术手册》等杂志与丛书的创刊与编辑工作,并任《画语者》主编、《当代篆刻名家研究》主编、《中国水墨读本》主编、《艺术手册》副主编。
专题介绍
专题介绍与发表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文艺研究》、《世界美术》、《荣宝斋》、《北京大学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美术报》、《画语者》、《西湖画丛》、《国尚》、《收藏家》、《艺术手册》、《十方艺术》、《水墨味》、《艺术状态》、《国画艺术》、《中国画品》、《中国画》、《艺谭》、《写意山水》、《盛世收藏》、《中国国家画廊》、《北原风》、《河北美苑》等。
主要著作
著有《不以为然——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一些批评与品读》、《本来没有艺术》、《非常书写》、《当代逸品·王东声卷》、《当代书法十家·王东声卷》、《可庐陶瓷印》、《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王东声卷》、《花绘历程·王东声水墨作品》、《艺概丛书·王东声卷》、《意象油画研究》、《癸巳纪事·王东声卷》、《意图如此》、《名画家刻紫砂壶丛书·王东声卷》、《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苦铁道人梅知己:吴昌硕艺术人生》、《中国绘画大师经典系列·董其昌》及合集多种。
作品参展
作品曾于石家庄市、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参加“集体通道——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对照展”、“两京之间——当代水墨画大展”、“又见家山——山水画名家学术提名展”、“当代中国画名师作品展”、“中国画逸品八人作品展”、“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美术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城市休闲·当代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精品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水墨神韵——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静·玩——视平线艺术十年庆展”、“融会贯通—当代70、80后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以心接物——走进学院201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写·意——当代中青年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山河一色——2017麓美术馆当代山水邀请展”、“湖上雅集——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6-2017承继·拓展——第六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双年展)”、“吟赏烟霞——当代中国篆刻名家书法邀请展”、“艺道传薪——中国当代学院艺术家作品邀请展”、“雅集纪胜——中国画名家写生邀请展”、中韩书法年展文化交流活动“2018中韩书法交流展”等。
学术策划
先后担任大型学术活动2015年度“中国水墨国际话语权推广项目”系列展览策划人、北京时代美术馆2016年度“另一种视野——绘画语言研究展”(油画)活动策展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7年度交流传播推广资助项目: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策划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陶瓷印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联合策划人等。
相关评论
王东声的山水画则是可喜的抽象性山水画。他原学油画,对抽象绘画的理解和把握,为科班国画家所不能及。在看似信笔挥写涂抹中,源于西画的抽象规则,会在潜意识里控制他,所以比较合乎抽象法度。这种状况和刘国松相同。他可能是引进西方现代绘画理念作创新试验,在不经意间拓展出抽象性山水画的,还不是出于理性自觉。所以被某些评论家指认为所谓“逸品山水”,也能认同。
不过,王东声和刘国松又有区别。刘国松青年时代是中国画传统的叛逆者,以至于连毛笔也被他“革命”掉。所以他的水墨画,总被怀疑是否还是中国画。王东声则是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崇拜者。不但钻研文人画,也钻研书法。为此他的抽象性山水画具有很浓的中国画特色,这恰恰是我历来不断在提倡的。
如果从事抽象性山水画而不讲究笔墨,就很容易异化成西方抽象水墨画。刘国松幸好很聪明地强调山水画意境,所以尽管没有笔墨,犹能动人。吴冠中的水墨画里也有抽象性山水画,他既主张“笔墨等于零”,又不讲究意境,因此成就受到限制。而像王东声这样发挥笔墨传统的抽象性山水画,实不多见。我所见到的,大多像吴冠中那样存在笔墨问题。
——洪惠镇(厦门大学教授,理论家)
王东声的《高高亭图》,妙在得意忘形,峰峦草亭,虚简缥缈,墨气淋漓,用笔有致,画意超逸。
——姜澄清(贵州大学教授,理论家)
东声本来是绘画专业,且由油画而更涉笔中国书画,有着广阔的视野。此外,他还有很多评论,以及不少短小风趣的随感或杂文、散论,可以令人发去噱,甚至他(在一文集中)自撰的“年谱”,亦颇有特色,也可付之会心的一笑。他的本色还有许多水墨画和书法作品,在看似柔韧稚拙颇重形式感的内面正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丁羲元(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理论家)
认识东声有一段时间了。他不太像一个画家,或者说不像这个时代的很多画家。他更像一幅画像,永远安安静静坐在某个地方,看着这个世界。一个画家,只有在这个世界上静下来,世界才在他心上动起来,在他的画上活起来。
——黄纪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者)
东声出身于油画专业,画过十年油画,经中西两种造型文化的熏陶和训练,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笔墨图样。他的这些水墨山水,大多纵向的垂直造型,孤高峭拔,并且追求一种略微抽象的形式化的效果,也可以说,他把传统的文人山水在很大程度上符号化了。同时,在山巅或者山麓,东声总是添加一个佛塔的造型,作为远离尘俗的象征,在画面上略显突兀怪异,让人想起八大笔下鱼鸟们圆睁的怪眼,一副不与世俗相沉浮的耿介姿态。
——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学者)
东声还在茧里,我们等着看他破茧成蝶。
不是谁都能作茧自缚,也不是谁都能破茧重生,从这样到那样需要种种修持。东声目 前能做到的,很多人能做到。未来他能做到的,将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因为谦逊,所以机缘向他敞开着;因为好学,知识向他敞开着;因为努力,道路向他敞开着。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他有彼岸意识,这就决定他不可能被眼下的书画界吞没。
——王焕青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画家、艺评家)
如今聪明人遍天下,而有大智慧者似寡。盖大智慧须有大天分、大悟性、大定力故,世不多见乃自然之事。凡今艺术之谓,哗众而邀宠,取巧而偷机,目不暇见矣。东声以诚笃之资,以勤奋之力,以广泛之学,以外朴内慧之质,行踏踏实实之事,讫讫以求于真美之境,其用心也良苦,其着力也中直,谦谦默默,有君子好学之风,令我敬重。东声之艺术,凡油画在清新温润,凡国画在奇崛空灵,凡书法篆刻在爽利秀劲,凡作文在洋洋洒洒,各不相让又互相打通,证诸青年学子吾不多见焉。古人谓:视而不见,有如盲。我非盲瞽,故专注久矣,期许在远大,信我言不妄也。艺术乃心灵事业,世俗乃生活哲学,我信东声之自力更生,天行其健必将令人刮目相看。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理论家)
事实上,东声的审美理想与倪瓒也的确有着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在作品消中弥了最最世俗的“人”的活动,都在讲求作品之逸气等。但是,韩侍桁的创作还是有别于倪。如果说,倪瓒在作品中彻底消除了人的活动甚至痕迹的话,那么,东声则在作品中保留了人的活动痕迹。这便是东声的作品中往往要在山之颠或者山之侧安设一个亭台的原因所在。因为任何亭台都是有关人的活动的一种痕迹。当然,也正是那些若有若无的亭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东声的自以为是:千秋某在斯。唯其如此,王东声的“不以为然”或说“自以为是”便不是遁逸,而是信心满满的一种展露。由于这种满满的自信心,东声的朋友们一再强调的逸气便在东声这里有了老拙、有了大智若愚的味道。
——张渝(理论家)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专题介绍
主要著作
作品参展
学术策划
相关评论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