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溪镇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下辖镇
泉溪镇,隶属于十堰市竹溪县,位于竹溪县城南部。泉溪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泉源村而得名。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六区。
1952年,改称泉溪区。
1956年,泉溪区与丰溪区合并为泉溪区。
1958年,分设为满山红公社。
1959年,更名为泉溪公社。
1961年,改称泉溪区。
1975年,改称泉溪公社。
1984年,复称泉溪区。
1987年,撤泉溪区,建泉溪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泉溪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杨家扒社区、塘坪村、泉源村、黄柏溪村、马家坝村、瓦房沟村、张家山村、大木场村、双桥铺村、石板河村、红岩沟村、太坪村、刘家坪村、斑竹村、坝溪河村、成佳河村、辽叶湖村、茅坡寨村、万江河村、岱王沟村,镇人民政府驻泉源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溪镇地处竹溪县城南部,东与天宝乡接壤,南与丰溪镇相连,西与镇坪县白家乡交界,北与鄂坪乡汇湾镇为邻,北距竹溪县城70千米,区域总面积334.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泉溪镇境内大部分为山间坪坝,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位于大营盘,海拔2375.5米;最低点位于岱王沟,海拔450米。
气候
泉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春两季低温寒冷,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悬殊;多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自然灾害
泉溪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低温、霜冻、山体滑坡等。暴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4年8月28日,降雨持续约4个小时,涉及境内成佳、双坝、泉溪、广福、双桥铺5个管理区,农作物受灾面积8700亩。冰雹、风灾平均3年2遇,多发生局部地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3年7月8日,造成近1800亩苞谷折断沙压,减产60万千克
自然资源
2011年,泉溪镇有耕地22500亩,人均1.4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总人口有1603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00人,城镇化率22.5%;另有流动人口2109人。总人口中,男性8840人,占55.1%;女性7191人,占44.9%;18岁以下2088人,占13%;18—60岁11020人,占68.7%;61岁以上2923人,占18.3%;总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泉溪镇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1‰,人口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9人。
截至2019年末,泉溪镇户籍人口为1374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泉溪镇财政总收入266.8万元,比2010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7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截至2019年末,泉溪镇有工业企业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个。
农业
泉溪镇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水稻为主。2011年,泉溪镇农业总产值8002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897万元。泉溪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2011年,泉溪镇生产粮食2300吨,人均144千克,其中玉米4164吨,水稻900吨,马铃薯1482吨。泉溪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魔芋、烟叶等。2011年,泉溪镇蔬菜种植面积5115亩,产量1752吨;魔芋种植面积10095亩,产量4638吨;烟叶种植面积1995亩,产量300吨。泉溪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泉溪镇生猪饲养量23556头,年末存栏11647头;牛饲养量3251头,年末存栏1731头;羊饲养量9677只,年末存栏4999只;家禽年饲养量9.1万羽。
工业
泉溪镇工业以煤炭、水电开发、板石加工为主。2011年,泉溪镇工业总产值为11030万元,拥有工企业35家,职工78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7.5%。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4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4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4所,在校生370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6%;初中1所,在校生210人,专任教师3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2011年,泉溪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07.3万元,比2010年增长0.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3%,比2010年增长5%。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20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27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中心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门诊部(所)4个;设病床68张,固定资产总值59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7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泉溪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900人次;13个行政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泉溪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0户,人数108人,支出3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月人均394.7元,比2010年增长13.7%;医疗救助2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人次,共支出资金21.2万元,比2010年增长24.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87户,人数1327人,支出9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2%,月人均174.8元,比2010年增长3.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54万元,比2010年增长32.2%;社会福利费支出187万元,比2010年增长15.8%;有中心福利院1所,床位5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5人;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500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邮政支局1处;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700户,互联网用户400户。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自来水厂1座,有深水井净化池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万立方米;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3800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供电所1座,2011年,泉溪镇售电量累计完成28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8%。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泉溪镇有花坛12个,绿化面积210平方米。
发展情况
2014年,该镇党委、政府打破地域,行业界线,在全镇率先选派退居二线能干事退休干部担任农村的“村事顾问”,首批选派了5名老同志到村任职。退休干部驻村后,采取“串门坐坐,田头聊聊”等方法深入群众,听听老百姓想什么,赞什么,要什么,盼什么。他们充分发挥优势,帮助所驻村找市场,筹资金,上项目,引外资,为发展农村经济出谋划策。塘坪村退休干部汪彩国,在走访中现村民以发展短频快经济项目十分欢迎,但关键的是技术跟不上,于是就找到村两委班子成员反映,共商解决发展项目缺技术的有途径,最后他建议村两委,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在他的建议下全村共送出去聘用无薪技术员10多人,彻底解决了发展缺技术的问题,2014年该村共发展烤烟1000亩,魔芋8000亩、中小药材5000亩;马家坝村退休干部汤学华被村两委聘任村事顾问后,积极深入农户调查了解情况,该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村民强烈要求要修通全村环村路并硬化达标,于是他找到村两委共商新农村建设大计,在他的建议下,该村已修通了全村5.5公里的环村路并全部硬化达标。现代新农村已初具雏形。据统计,首批“村事顾问”上任以来,为试点村选准了致富带头人,建强调优了村级班子,帮助村里找准发展思路,帮助新上项目4个,引进外资130多万元。开展民情肯谈活动150余次,化解矛盾20多起,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热点,难点问题60多件。
泉溪美食
“泉溪蒸盆”久负盛名,以汤清、味醇、色鲜名扬八方,因其选料上乘,制作工序复杂,制作时间长,本为泉溪本地家境富裕之户招待客人必上的一道菜,普通山民招待至亲至贵客人或过年过节才会偶尔为之,2014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蒸盆也随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传播至邻近区域,成为远近闻名的佳肴。
菜肴制作考究,原料采用本地产新鲜猪蹄半只、土老母鸡半只、鸡蛋饺子25个、笋干红萝卜蒜苗花椒干辣椒、青菜叶、阳芋、生姜、黄瓜、大葱、精盐、鸡油、鲜香菇、沙参等十八种。在装盆之前,要把洗干净的猪蹄、鸡肉放进沸水中煮一下去腥除腻。否则,汤色不正、有表油、泡沫皆成下品。要想做好蒸盆,必须“分批装料,两蒸一闷”。
装盆时,先装猪蹄、鸡肉、大葱、生姜块、干红椒、竹笋干、鲜香菇、沙参、花椒、鸡油,加少许清水、适量精盐后,就上笼进行一次烹蒸。柴灶烈火蒸约90分钟后打开笼屉,一次装料已有八成熟,盆中承接的蒸馏水也有八成满。二次加料阳芋红萝卜、鲜黄瓜、鸡蛋合子后,再上笼文火烹蒸30分钟。这时,盆中食物已经熟透,蒸溜汤水也积满汤盆。再加青菜叶、蒜苗,盖笼闷盆5分钟,蒸盆大功告成,正式出笼。
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很低,且不含胆固醇,鸡选用本地土鸡,配以葱、姜、蒜辟其腥味,放入金属盆中隔水蒸制,猪肉的鲜味、鸡的香味由笋干、香菌、青菜、土豆等素菜完全带出,是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金融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给排水
供电
园林绿化
发展情况
泉溪美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