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
国际政治事件
北约东扩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通过将其军事和政治职能扩大到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国家相继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苏联解体,针对东欧地区出现“力量真空”的局面,美国等主要国家转换北约职能,调整战略,扩大北约对东欧的控制,防止俄罗斯的兴起。1993年9月,北约开始讨论东扩计划,引发了俄罗斯的不满与阻扰北约改变策略,放慢步伐。1994年1月,北约提出与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同年6月22日,与北约签署了俄罗斯加入该计划的“框架协议”。1994年10月,美国成立高级小组,专门研究北约东扩的原则程序和时机等问题。1995年,北约通过并批准了《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7月,北约16国首脑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讨论北约东扩问题,确定了北约接纳的新成员国的名单和时间。1997年10月,波兰匈牙利捷克3国进行入约谈判,于12月16日签署了“入约议定书”。1998年12月,完成3国入约的法律批准程序。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为3国举行了入约仪式完成第一轮东扩。之后,北约又进行了4次东扩。2020年,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30个,向东推进了1000多千米。2024年,北约增加至32个成员国。
北约东扩是美苏冷战后美国妄图继续控制西欧,在中东欧推广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遏制俄罗斯进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工具。北约东扩看上去是地区问题,实际上是全球问题,是一个义系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与形成的大战略问题。北约东扩巩固和稳定了美欧地缘政治关系,实现了欧洲国家在战后就一直期盼的恢复欧洲统一,强化了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促使冷战中形成的美欧不平等关系得以保持和延续,削弱了欧洲盟国的独立倾向。
事件背景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大国霸权、小国寻求保护、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主义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首先,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提供了契机。随着1991年华约的解散,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瓦解,东欧国家处于游离状态,俄罗斯在独立后,为迎合西方并获取经济援助,从东欧地区收缩力量,导致欧洲均势失衡,出现了“力量真空”局面。这种局面促使各方力量为争夺欧洲安全主导权展开竞争,北约东扩便是其中之一;其次,美国极力主张北约东扩,旨在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通过控制北约来防止前苏联的影响,并将西方军事势力和意识形态向东扩展。华约解体后,美国力主吸引东欧国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扩大北约的存在基础、加强自身在联盟内的地位,并起到牵制欧盟、向该地区施加影响的作用。同时,此举还可削弱俄罗斯力量,遏制其重新崛起,避免对西方构成威胁;此外,欧洲地区利益也驱动了北约东扩。欧洲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实力削弱、分裂,冷战结束后欧洲分裂状态得以终结。西欧国家不再一味顺从美国,力图增强自主权,加强欧洲联盟建设,吸收东欧国家加盟以扩大影响;而东欧国家为确保自身独立与安全,也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并申请加入。
事件进程
建立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前华约国家、独立国家联合体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危机。
推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
1994年1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一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2002年11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向东扩展
2003年6月布鲁塞尔国防部长会议对北约军事指挥系统做了重大调整,精简三级司令部,由原来的20个减为11个;2004年3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总数升至28个,这是北约的第三轮东扩。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加入,至此北约总共由跨越欧洲和北美的30个国家组成。2023年4月,芬兰正式入约,2024年3月7日,瑞典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
现实困境
大多数新成员国经济与军事发展水平低,而且军事开支始终低于北约标准,无法为北约安全防御行动提供太多帮助;二是关切利益多于整体战略。多数新成员国,只关心自身利益,不关注北约的战略目标,有的希望当作日后加入欧盟的一个平台,以此获得更多利益,对北约重大军事行动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使北约呈现出大而无用之态。三是自身问题牵扯掣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许多新成员国抗风险能力较差,内忧外患不断,存在领土、民族、宗教以及文化等争议,阻碍了北约的战略及其实践,掣肘欧洲安全新秩序建构的方向。
各方态度
俄罗斯
对俄罗斯来讲,北约东扩仍然是现实威胁,坚决抵制的决心不变。北约东扩始终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近些年,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亚太方向,在国际政治版图上并不孤立,在抵制东扩的道路上会更加坚定。2024年2月,弗拉基米尔·普京强调,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处于全面准备状态,任何武装干涉俄罗斯者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将遭遇使用核武器的冲突。面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未来北约进一步东扩的风险,俄罗斯有必要加强在俄西部地区的军事力量。
欧美国家
美国绝不会放弃东扩。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国已经被政治所裹挟,完全无视各方人士的建议与警告,面对俄罗斯提出的限制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建议,美国态度坚决,公开明确表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舍曼表示,俄罗斯提出的限制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建议是“不可能实现的”。欧洲方存有较大变数。北约因构建欧洲防卫体系而成立,根本利益上有别于美国。欧盟不希望因为北约东扩引来本土战争。因而,内部关系并非铁板一块。2022年2月18日,北约成员国克罗地亚总统佐兰·米拉诺维奇明确表示,因威胁到克罗地亚利益,北约“不应扩大到包括乌克兰”。
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北约声称是区域性联盟,不应当寻求地理突破。亚太不欢迎阵营对抗,不欢迎军事集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张军指出,北约在冷战后一再东扩,不仅没有让欧洲更安全,而且埋下冲突的种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称是防御性组织,却肆意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人道灾难。各国安全不可分割,把一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之上,道理上说不过去,现实中也行不通。
事件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北约东扩标志着北约从地区性政治军事联盟向全球性政治军事组织迈出了新的一步,北约以输出安全带动输出政治,让东欧阵营的新成员接受了它的价值观和理念,同俄罗斯分道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对美国言听计从,成为美国赏识的“新欧洲”。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牢牢掌握着欧洲的安全,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难以维持欧洲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北约在欧洲安全格局中占据核心地位。事实上北约扩大的过程就是强化北约在欧洲安全中主导地位的过程。
对美俄关系的影响
北约东扩最初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防范和遏制俄罗斯的再度崛起,阻止其再次向中东欧扩展势力范围。虽然北约一再声称东扩不会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但不管俄罗斯以什么方式接受北约东扩这一事实,有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就是俄的地缘政治军事态势较过去是恶化了。北约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定的东扩进程,表明北约对俄仍不信任,遏制俄重新崛起仍是西方的战略目标。而俄美之间对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也决定了俄难以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俄与美国的关系不会是俄一度追求的战略盟友关系,也不是后来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只能是在世界战略中既合作又斗争,时分时合,时好时坏的关系,而在地缘军事政治战略中只能是相互视为潜在的地缘政治对手的关系。俄与北约能否真正建立合作关系,既取决于俄政治经济危机的克服和实力的恢复,还取决于今后北约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给予俄多大的发言权和在利益上做出多大的让步。
对北约自身的影响
北约从19国扩大到26国后,对其内部成员运转效率与处理危机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北约机构的负担,削弱了北约的政治、防御和安全作用。“9·11”事件后,北约成为一个反恐联盟,但由于联盟成员增多,内部利益分化将更加严重,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行动效率,变成一个“有一定行动维和能力的空谈场所”,一个微型联合国,“具有联合国的所有摩擦和弱点,但缺乏联合国包含全世界每个国家而具有的合法性。”冷战以后,美国失去了昔日的对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北约东扩又将其军事势力范围大大扩大,以致其帝国霸权思维与日俱增。
对中国的影响
学者们认为,北约东扩不仅挤压了俄罗斯,而且还恶化了中国的总体国际环境。北约东扩自身力量大大增强,将来力量有可能扩展到中国边境,与日美防卫体系连成一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对中国构成巨大的压力。北约东扩己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有的学者指出,如果俄方顶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扩展,而中国利用俄方最需支持的时候而给予支持,其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不仅巩固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而且还可进一步改善我在中、美、俄战略三角中的处境。有的学者指出,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后,在意识形态上会更加西化,而为了表明自己的西方立场,它们可能在意识形态上有意突出自己的西方化,从而使这些国家在人权问题、西藏自治区问题上与中国产生冲突。
对俄罗斯的影响
北约东扩首先它使东欧地缘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俄罗斯构成重大威胁。其次北约东扩是美国实施控制欧亚大陆战略的重要步骤,将使俄美关系及俄欧关系更加复杂化。再次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政治军事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有被进一步削弱的危险新一轮东扩不仅加强了北约的实力,也为美国向独联体扩张提供了有力条件。北约东扩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次俄罗斯将重塑自我,改变对内、对外政策,寻找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出路。北约东扩将其军事势力范围扩大,以致其帝国霸权思维与日俱增。
评价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是冷战后美国妄图继续控制西欧,在中东欧推广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遏制俄罗斯进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工具。北约东扩看上去是地区问题,实际上是全球问题,是一个义系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与形成的大战略问题。它提示人们,面对多极世界已成大势所趋,而美国有仍然占据优势的现实。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才能适应冷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更加迫切地摆在全世界面前。(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济学院郭关玉评)
北约背弃承诺一再东扩是2022俄乌冲突肇始的首要因素,俄乌冲突升级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但不反思东扩危害,反而持续挑动军事对抗,北约各国对美国亦步亦趋,加强打造“反俄阵线”,实际维护的是美国霸权利益,北约东扩引发分裂动荡,损害了世界人民利益,导致大量生命逝去,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世界经济发展机遇消逝,更多人因此陷入困顿。面对如此种种,世人应擦亮眼睛,看清北约“东扩牌”的贻害无穷。(新华社国际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美国确实曾承诺北约不再扩张。美国撒谎了,因为从1992年开始,北约就有了东扩的完整计划。顺便说一下,北约早在1992年的东扩计划中就包括了乌克兰。美国是2014年乌克兰动荡“幕后黑手”。(上观网评)
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表示,此次俄乌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约扩张,俄罗斯只是对此作出回应,西方国家企图让乌克兰成为其在俄边界的一个堡垒,这对俄罗斯构成生存威胁,也是此次危机的源头。(上观网评)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迈克尔·曼德尔鲍姆近日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线上对话中也直言,北约东扩本身就是“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错误”,“让美国说出的话无诚信可言。”(中国新闻网评)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事件进程
建立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推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
向东扩展
现实困境
各方态度
俄罗斯
欧美国家
中国
事件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对美俄关系的影响
对北约自身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对俄罗斯的影响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