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祖
著名老一辈书画艺术家
汪德祖,女,[1913---2003]浙江吴兴人,著名老一辈书画艺术家,生前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北京大学东方文艺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姚氏求正堂艺院顾问,国际文人画家总会顾问,亚洲孔子学会顾问,嘉兴市书画社名誉社长,青浦区画院名誉院长,湖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湖州英士书画社顾问,湖州画院名誉院长等职。1932年成为中国画会首批国家会员,1934年响应吴青霞陆小曼李秋君等号召参与组建中国女子画会,1934年入国立西湖艺专[即今中国美术学院]求学,1936年在国立西湖艺专通过中级教师执教资职大学讲师会考,获得中级讲师职称。是汪亚尘与张大千的女弟子之一,是国立西湖艺专[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林风眠的学生之一。
人物生平
汪德祖(1913年5月4日生-2003年11月7日过世)。女,浙江省吴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系研究员、教授、著名书画家。生前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国际文人画家总会顾问、亚洲孔子学会顾问、湖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嘉兴市书画社名誉社长、青浦区书画院名誉院长、湖州英士书画社顾问、湖州画院顾问等等文艺社团组织职务。汪德祖系张大千的女弟子之一,上海市著名女画家吴青霞即是汪德祖的师姐。
汪德祖2003年11月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三绝世间有几人,苹州女史笔通神,当年羡煞广文老,生在今朝步后尘。”这是清代最后一位秀才苏局仙先生111岁时写的一首诗,诗中所赞之“苹州女史”就是女画家,现年85岁的汪德祖老人。
汪老,1913年5月生于湖州市的名门望族。父亲汪鲁卿善诗词文章,好文物古玩,是位风雅儒商,母亲张佩瑛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夫人汤国黎的得意门生,与近代女杰秋瑾交厚,是湖州新妇女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汪德祖幼承家教,习书学画,14岁即在湖州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初出茅庐,显露才华,从此,开始了漫长而卓越的艺术生涯。
1932年代上海新华艺专校长汪亚尘及艺术大师徐悲鸿等发起组织中国画会,在全国征集作品,举办展览。在入选参展的作品中,《公鸡图》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从画面上认识了一个陌生的落款——苹州女史。这就是年仅18岁的文静秀丽的汪德祖。
“女史”的称谓,虽为历代擅长诗画的女子沿用,汪德祖自称女史,别有期许。当年曾任驻美公使的伯父给他起了颇具男性风范的名字,“苹州女史”的雅号,既道出了籍贯地望,又点明了对身为女性的自信,对此,她十分满意,一直沿用至今,并逐渐在中国画坛上响亮起来。
1936年23岁的汪德祖参加由潘天寿林风眠主考的浙江省首届中级讲师会试,获得中等至高等学校图画讲师任职资格。
日寇侵华,湖州市沦陷,扰乱了汪德祖一家优裕的生活,也打破了汪德祖在宁静书斋中的梦幻。汪家举家避难上海租界。当时父母都年近半百,蒙国难当头,虽有道德文章,却无谋生之道,汪德祖以柔弱的双肩毅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为了生计,先执教于南洋女中,上海道中女校,后又兼任“朵云轩”与上海“海上题襟馆”的书画师,自幼抚弄的画笔,变成支撑全家衣食的支柱,但是汪德祖并未把心中珍爱的艺术当作单纯的谋生手段。
“朵云轩”的画师生活,是汪德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著名画师王念慈先生不仅收她为徒,还介绍她结识了新华艺专校长、画坛高师汪亚尘先生。汪亚尘又欣然将这个高弟引荐加入了中国画会。在中国画会,汪德祖有幸与当年的画坛巨擘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朱屺瞻等结识,获得了向这些艺术大师学习的极好机会。
在这段时间,还与上海市的画坛大师吴青霞结为同窗,有缘共同切磋技艺。她还投师王莲友、高燮等诗家门下学作诗词。广泛的涉猎,刻苦的习练,短短的几年中,汪德祖在诗书画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她曾出过一本《十二生肖图》画册,每幅画上都赋诗题词,全面展出汪德祖诗书画三绝的才能。《十二生肖图》画册的出版,使汪德祖在上海画坛一举成名。
可惜,这本书如今已难觅其踪。有幸的是,1947年编印的《美术年鉴》上,我们找到了汪德祖的名字。其中对她的评价是:“擅长国画,所作花卉,妍丽雅逸,尤善画蝶,颇得社会之佳评”。
汪德祖不仅以书技画艺令人赞叹,她的人品气节也令人钦佩。国难当头的逆境中,家庭生计艰难,有时靠到救济生会领取施舍,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在这举步维艰的时刻,上海市的一位亲戚引来了一个手捧聘礼的商界富翁,当汪德祖得知这个人是投靠日本人做生意发了财,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面对日寇铁蹄的蹂躏,汪德祖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女子,始终保持了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她积极参加上海书画界举行的各种抗日义卖活动,先后义卖作品400多幅,每一幅画上都认认真真地署明“为抗日义卖而作”,所得钱款全部支援前线抗日将士。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是1937年在上海外滩华联同乐会,她与102岁的书法家杨草仙,及山水画家汪式如一同举行的一场书画义卖活动,当年的《申报》和《新闻报》曾作了专题报道。那次义卖,杨老以长发代笔,挥写狂草,汪德祖纤手握管、工绘细描,一老一少相得益彰,引得数百人围观喝彩。
抗战胜利后,汪家迁回了故乡湖州市。母亲张佩英在一所公立学校当校长。在这里,她的全家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把盛年的才华献给了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今,几经风雨和困苦,汪德祖面庞清瘦,幽静、深中显露出艺术家的神采。她随遇而安,心境平和,仿佛闹市之中的一位隐士。对她来说,只要有吃、有住,有画,就足够了。她作画吟诗,陶醉在诗书画的海洋中。那并不宽大的画桌上,不断出现精美的作品,那一幅幅或质朴浑厚,或清秀宁静,或幽远奔放,或柔情甜润的画面,有的给人以哲理的思考,有的给人以舒心畅神的心灵感化。这一切来自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和从中透露出的作者情怀和境界。
晚年的汪德祖笔耕不辍,把大部分时间依旧醉心于画桌上,吟诗作画,畅抒情怀。她以“宁死于画桌前,不终老病床上”的高昂乐观的心境营造着夕阳的辉煌。汪德祖先生收受弟子她分三种∶一、她一生只收一个赐她姓汪姓的弟子称子弟并亲笔写出收入字据,与子女同等。二、她收受二位以上有名望并她最信得过的人推荐的学生收为弟子并亲笔签署收录门下的字据还让推荐签字盖印为证。三、是寄名与挂名弟子,凡随她学习半年以上或交往三年以上学生亦可称谓寄名与挂名弟子。例∶在书画作品上或题词上落款XXX弟子存念或雅属等。汪德祖老人收受弟子是按汪氏祖宗族规方式而定的。是最正统方式。
1999年9月23日至1999年10月27日汪德祖老人与著名老书法家凌禹门老人应国家林业部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京岛艺苑以及首都书画院等单位的邀请,赴首都北京参加199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庆典等活动。中国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录制了凌禹门、汪德祖、姚丹萍等的艺术活动情况并向全国播出。
为表彰汪德祖老人一生对艺术追求不息的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成就,有关方面正在建造“汪德祖书画艺术馆”,这一消息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1995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老将军孙毅,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中央党校副校长薛驹分别为“中国汪德祖书画艺术馆”题写了馆名。
本文发表于1991年世界议会[国际发行日文版]1997年8月中国艺术博览会专刊,1998年9月《收藏》杂志
作者:刘先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