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脚银鸥
下喙端具标志性红点的大型鸥类
黄脚银鸥(学名:Larus cachinnans)是鸥科鸥属的一种鸟类。黄脚银鸥为大型鸥类,全长57-64厘米;雌雄同色;上体浅灰至中灰色,冬季头及颈背无褐色纵纹,三级飞羽及肩羽具白色的月牙形扇,翼合拢时通常可见白色羽尖,飞行时初级飞羽外侧具大翼镜;眼深黄色;喙小而头圆,呈黄色,下喙端具标志性红点,有时略具黑色带;腿黄色或橙黄色,有时带粉色。
黄脚银鸥的栖息地包括内陆湿地、海洋浅海、海洋潮间带、海洋海岸、岩外群岛、人工陆地和人工水域。黄脚银鸥在黑海里海附近的一些种群可能是不迁徙的,其他地方的种群可能都会迁移。繁殖期为4-7月(确切的时间在地理上各不相同),一般成群营巢。食物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爬行纲、小型哺乳纲、动物内脏、鸟蛋和雏鸟等。分布于东欧、中东西北非洲和中亚
名称简介
中文学名:黄脚银鸥
中文目名:鸻形目
中文科名:鸥科
中文属名:鸥属
中文俗名:黄腿象龟
拉丁文名:Larus cachinnans
英文名:黄色legged Gul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形态
银鸥复合体中体大(60厘米)的鸥。上体浅灰至中灰,腿黄色。冬鸟头及颈背无褐色纵纹。三个亚种细部上有别。亚种cachinnans上体灰色最浅,冬季腿鲜黄至肉色。Mongolicus灰色比L.c. cachinnans深,但较L.vegae vegae浅。冬鸟的灰色型与L. vegae birulae大致相同但为白色;三级飞羽及肩羽具白色的宽月牙形斑;翼合拢时通常可见三个大小相同的白色羽尖;飞行时初级飞羽外侧具大翼镜,较越冬的L. vegae birulae或 L. heuglini taimyrensis的翼镜大;腿浅粉红色。越冬的亚种barbensis 色深而体型略小,三级飞羽及肩羽的月牙形斑较窄,外侧两枚初级飞羽具翼镜;腿从粉红至黯淡黄色,但通常为亮丽橙黄色;眼深黄色;看似嘴小而头圆,嘴上有时略具黑色带。虹膜黄色;嘴黄色,上具红点;脚粉红至黄色。叫声似银鸥
繁殖及分布
繁殖从黑海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南部、中国西北部及蒙古至中国东北。冬季南移至以色列波斯湾印度洋及东亚国家。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越冬在印度洋。亚种mongolicus繁殖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池,冬季经中国至印度洋越冬,极少数见于中国南方沿海。少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冬的鸟为哈萨克斯坦北部繁殖的亚种barbensis。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名称简介
形态
繁殖及分布
参考资料